第340章 曹操的擔憂

字數:4949   加入書籤

A+A-


    濮陽城頭,殘陽如血照亮了半邊天空。
    曹操披著一件褪色的紅袍,站在城樓上眺望遠方。他的鎧甲上還留著幾道新鮮的刀痕,那是三天前那場慘敗留下的印記。風吹起他斑白的鬢角,露出那張因連日征戰而顯得格外憔悴的麵容。
    "主公,風大了。"許褚捧著一條厚實的披風走來,卻被曹操抬手製止。
    "讓孤再站一會兒。"曹操的聲音沙啞而低沉,"看看這片我們即將失去的土地。"
    城下,一隊隊傷兵正緩慢地挪進城門。有的拄著木棍,有的相互攙扶,更多人則躺在簡陋的擔架上,發出痛苦的呻吟。城門口堆積如山的屍體正在被民夫搬運,空氣中彌漫著腐臭和血腥混合的氣味。
    "統計出來了嗎?"曹操沒有回頭,問站在身後的荀彧。
    "回主公,收攏殘兵三萬三千餘人,其中能戰者不足三萬,加上調回來的兗州與濮陽所有的郡兵,此時兵力恢複到六萬餘人了!。"荀彧的聲音平靜中帶著沉重,"糧草僅夠一月之用,箭矢損耗七成,戰馬......"
    "夠了。"曹操抬手打斷,轉身時眼中閃過一絲疲憊,"此戰咱們損失近三十萬兵馬啊!可恨啊!不能再坐以待斃了,立刻召集眾將議事。"
    半個時辰後,濮陽府衙內燈火通明。曹操坐在主位,兩側分坐著荀彧、程昱、夏侯淵、曹仁等文武重臣。氣氛凝重得幾乎令人窒息。
    "諸位,"曹操環視眾人,聲音低沉,"兗州之戰,我軍大敗。張固小兒趁勢進逼,已連下三城,很快就要逼近濮陽。今日召集諸位,就是要議一議,是戰是退。"
    曹仁第一個站起來,抱拳道:"主公,末將願領一軍死守濮陽!張固雖勝,卻也傷亡慘重,未必敢立刻來攻。"
    夏侯淵冷哼一聲:"子孝此言差矣!張固新勝,士氣正旺,我軍殘兵如何抵擋?不如暫退河北,重整旗鼓。"
    "妙才此言,是要主公放棄兗州基業嗎?"程昱突然開口,聲音尖銳,"兗州乃中原腹地,若失此地,我軍將困守河北一隅,再無爭霸天下之可能!"
    荀彧輕咳一聲,打破了堂內的沉寂,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在這靜謐的氛圍中卻顯得格外清晰。
    荀彧緩緩說道:“仲德所言不無道理。然而,我軍剛剛經曆了一場慘敗,士氣已然低落至穀底。若此時強行死守,恐怕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啊。”
    曹操的目光如鷹隼一般銳利,緊緊地盯著荀彧,似乎想要從他的臉上看出一絲端倪。曹操沉默片刻,然後才追問道:“不如怎樣?”
    荀彧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繼續說道:“依我之見,不如將主力部隊撤往河北,留下一支精銳之師鎮守濮陽這一重要關隘。這樣一來,既能保存我軍的有生力量,又可確保濮陽不失。待時機成熟,我們再圖謀南下,亦未為遲也。”
    曹操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案幾,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他的眉頭緊緊地皺起,顯然正在深思熟慮荀彧的提議。
    堂內的氣氛異常凝重,眾人皆屏息凝神,不敢發出一絲聲響,唯有火盆中木炭偶爾發出的劈啪聲,在這寂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突兀。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名侍衛匆匆闖入大堂,單膝跪地,高聲稟報:“報——!鄴城急報!”
    曹操麵色凝重地接過竹簡,迅速掃過上麵的文字,他的臉色也隨著閱讀的深入而逐漸變得陰沉起來。看完之後,他一言不發,將竹簡遞給了荀彧,似乎在等待荀彧的看法。
    荀彧接過竹簡,仔細閱讀起來。他的眉頭微微皺起,顯然對竹簡上的內容感到有些意外和擔憂。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看著曹操說道:“遼東公孫度集結兵馬於遼西,看起來似乎有什麽異常的舉動。”
    程昱聽到荀彧的話,突然猛地站了起來,滿臉怒容地喊道:“什麽?公孫度這個老賊,難道他想趁著我們剛剛戰敗,來個趁火打劫嗎?”他的聲音在堂內回蕩,引起了一陣騷動。
    堂內的眾人頓時議論紛紛,對公孫度的舉動表示驚訝和憤慨。曹操見狀,抬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然後轉向荀彧,問道:“文若,你對此有何看法和意見?”
    荀彧略微沉思了一下,然後緩緩說道:“公孫度在遼東盤踞多年,一直都比較安分守己。這次他突然調集兵馬,確實有些不同尋常。我想其中恐怕有什麽隱情。”
    程昱不以為然地冷笑一聲,反駁道:“還能有什麽隱情?他分明就是看到我們軍隊新敗,想要趁機撈點好處!主公,我建議我們應該先發製人,派遣一支軍隊北上,以防備公孫度的進攻。甚至可以直接滅了公孫度!”
    夏侯淵搖頭:"我軍兵力捉襟見肘,哪還有餘力防備遼東?"
    爭論再起,曹操卻陷入了沉思。公孫度此舉太過巧合,恰在他新敗之時。難道......
    "報——!"又一名侍衛衝入,"探馬來報,張固派魯肅出使遼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消息如同驚雷,震得堂內眾人一時失語。曹操眼中寒光一閃,猛地拍案而起:"好個張固!竟想聯合公孫度夾擊於我!"
    荀彧卻搖頭:"主公,此事恐有詐。張固若真與公孫度結盟,何必大張旗鼓派使者?此乃反間之計,欲使我軍分兵防備遼東,減弱正麵抵抗。"
    程昱反駁:"文若太過謹慎!公孫度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曹操來回踱步,內心天人交戰。荀彧所言有理,但程昱的擔憂也不無道理。若真是張固的反間計,他分兵防備遼東正中下懷;但若公孫度真有異心,河北危矣!
    "主公。"一個低沉的聲音從角落傳來。眾人回頭,發現是一直沉默的司馬懿。
    "仲達有何高見?"曹操目光炯炯地看向這位年輕謀士。
    司馬懿緩步上前,拱手道:"屬下以為,文若先生與仲德先生所言皆有道理。不如......雙管齊下。"
    "哦?"曹操來了興趣,"詳細說來。"
    司馬懿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主力按文若先生之策,撤往河北休整;同時派一員上將加強幽州防禦,但不主動挑釁公孫度。另派細作潛入遼東,查明真相。"
    曹操沉吟良久,突然大笑:"好一個雙管齊下!仲達之謀,正合孤意!"
    他轉向眾將,聲音恢複了往日的威嚴:"傳令:夏侯淵率三萬精兵即刻北上,加強幽州防禦;曹仁領三萬兵馬留守濮陽,牽製張固;其餘人馬隨孤撤回鄴城!"
    眾將齊聲應諾。曹操又看向荀彧:"文若,派往遼東的細作,由你親自挑選。"
    荀彧躬身:"諾。"
    會議散去,曹操獨留司馬懿。燭光下,這位年輕的謀士麵容沉靜,眼中卻閃爍著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
    "仲達,"曹操直視司馬懿雙眼,"孤有一密令予你。"
    司馬懿微微躬身:"主公請講。"
    "你親自去一趟遼東。"曹操壓低聲音,"查明公孫度真實動向。若他真有異心......"
    司馬懿會意:"屬下明白。"
    當夜,濮陽城內暗流湧動。曹軍開始秘密準備撤退,而關於公孫度可能叛變的消息,也在軍中悄悄流傳。
    三日後,曹操主力悄然北撤。臨行前,他站在濮陽城頭,望著這座曾經屬於他的城池,眼中滿是不甘。
    "主公,該啟程了。"許褚在一旁提醒。
    曹操長歎一聲:"兗州啊兗州,孤還會回來的。"
    就在此時,一匹快馬飛奔而來,馬背上的斥候滿身塵土:"報——!張固大軍已至百裏外,前鋒明日可達濮陽!另有探報,公孫度已派其子公孫康率軍進駐右北平!"
    曹操臉色一變,隨即冷笑:"果然如此!傳令加快行軍,務必在張固合圍前渡過黃河!"
    隊伍加速向北移動。馬車內,曹操閉目沉思。公孫度進駐右北平,這是要趁火打劫還是另有所圖?張固的使者到底與公孫度達成了什麽協議?
    "文若,"曹操突然開口,"你說公孫度會真的與張固聯手嗎?"
    同車的荀彧沉吟道:"公孫度老謀深算,不會輕易押注。屬下猜測,他可能是在觀望,待價而沽。"
    曹操冷笑:"那孤就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傳令,到鄴城後,立即準備厚禮,派使者前往遼東!"
    荀彧欲言又止,最終隻是無奈的輕輕點頭。
    隊伍繼續向北,夜色漸深。曹操望著窗外閃爍的星光,心中思緒萬千。這一退,不知何時才能重返中原。而更令他憂心的是,那個關於公孫度的流言,究竟幾分真,幾分假?
    與此同時,一匹快馬悄然離開大隊,向東疾馳而去。馬背上的司馬懿裹緊鬥篷,眼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這場關乎天下大勢的暗流,正隨著各方勢力的博弈而愈演愈烈。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