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燜煮醬豆

字數:3976   加入書籤

A+A-


    巧織捏著鍋中煮熟的豆子嚐了嚐,與自家娘親搭話:
    “娘啊,你這脾氣什麽時候能改改?絮兒願意出去跑山不成?旁的人也得有她那兩下本事才行啊。
    小囡自小懂事好帶,不然絮兒才不放心扔下孩子出遠門呢。你別忘了,當初在溪邊開荒,她跟個蝸牛一樣背孩子早出晚歸。”
    顧雲騰出一隻手去敲打閨女,嘴裏不肯軟弱絲毫。
    “你這丫頭,我說一句,你有十句百句等著。上輩子欠你大恩了我是,這輩子讓你來找我討債。”
    巧織靈活躲過老娘的拳頭,順便做鬼臉去逗小囡。
    村裏的小姐妹們全都出門,隻剩下她一個不認路的。說不羨慕是假的。在陳巧織看來,外邊的風都帶著甜味,可惜啊,忙正事的時候,沒人願意帶她這個拖累。
    當然她是個想得開的姑娘,過日子麽,堵得上嘴,遮得住寒,關屯比上河莊好太多了!
    豆子比其他粗糧富餘,可讓她逮到機會做一點醬來吃。鹽水青菜湯是屬於窮人的味道,但能吃的東西有那麽多,想辦法總有很多可能的。
    小囡趁顧雲不注意,伸手要去鍋中偷豆子吃,被巧織一把抓住小手。顧雲把小囡的兩條胳膊困在懷裏,抱著孩子轉身離開灶房。
    小娃兒不餓,純粹是饞的。剛出來沒兩步,村裏那兩個上躥下跳的皮小子聞著味兒就找了過來。
    “陳嬸,巧織姐做什麽好吃的?真香!”
    林寶樂張開手接過小囡,掂兩下轉圈圈。
    “讓小舅看看,偷吃了沒有?”
    小丫頭隻顧傻樂。顧雲攔著丁小強不讓他進去搗亂。
    “巧織燜些豆子做醬,你們倆少往灶房溜達,那都是過了秤的,出差頭看我不打你們屁股。”
    丁小強才不怕這位嬸子威脅呢,或者說顧雲要打確實是真動手,但這兩個皮糙肉厚,不如小時候那麽在意了吧。
    丁小強虛晃兩下,跐溜一下鑽過顧雲腋下,直奔灶房不提。
    林寶樂見兄弟得逞,欲將外甥女還給陳嬸,不過顧雲胳膊一抱,扭著腰走了。
    “哎~有本事找她娘去,我還有活兒呢。”
    小囡一雙黑溜溜的眼睛看著林寶樂,不吵不鬧,輕輕把小腦袋靠在林寶樂頸窩。
    林三娘張望一眼,示意陳大嫂去看。
    “這丫頭鬼精鬼精的,話都說不利索,倒是會撒嬌賣乖呢。”
    顧雲回頭一看,自己也跟著樂。
    “你說人家孩子怎麽托生的?我就沒見過這麽乖的。我要是年輕幾歲,哪輪得到絮兒養她?”
    林三娘戳穿她:
    “我看你是想要個兒子吧?”
    顧雲大方承認:
    “是又怎樣?這麽個小不點,何年何月才能給我巧織撐腰幫扶啊?你倒是好命,撿個現成的。”
    林寶樂眼看著長大成人,林三娘也算是熬出頭了。有時候顧雲都想啊,不信命不行。她和陳忘山日夜小心,隻養活巧織一個。林三娘就算被婆家攆出門,還不是照樣有兒子?
    一想到閨女的終身大事,顧雲愁出幾根白發,跟林三娘訴著無奈。
    “你說村裏這麽多好男人,我那傻閨女怎麽就沒看上個誰呢?大山把咱們一圈,連個集市都沒,巧織除了不認路,是個多好的姑娘啊!”
    林三娘順著顧雲的話說道:
    “陳嫂子,你理解你們做爹娘的操心著急。但是要我說啊,孩子是好孩子,時候一到,月老不會忘了給她牽紅線。”
    隻要別眼瞎心盲急中亂來就好。林三娘想起自己那淒慘的過往,恨不得全天下的好女子都得一個應當的歸宿。
    灶房裏巧織舉著長柄木鏟子攆人。
    “丁小強,你再抓一把試試?信不信我把你屁股打爛?”
    林寶樂抱著小囡坐在木墩子上,懷裏的小丫頭用全身的力氣看熱鬧,讓小少年不敢有一絲放鬆。
    丁小強的黑爪子都沒洗幹淨,路過好兄弟還不忘塞幾顆豆子在他嘴裏。
    “巧織姐,你怎地跟陳嬸一樣?我嚐嚐,大不了明年的醬少我一口。”
    “屁!說得好聽!你給我站住,把碗裏的倒回來。”
    做醬的手藝是一輩又一輩人傳下來的,幾斤豆子幾斤鹽,燜幾個時辰放多少水,那都是固定好的。
    你來嚐一口,他來抓一把,這醬還做得成?!
    陳巧織現在無比期盼絮兒在家,現在村裏的人啊,就跟那開了結的草捆一樣。
    絮兒抬頭看看刺眼的日光,打出兩個噴嚏。連日來的疲憊讓她不敢停下腳步,歇下可就徹底不想動了。
    跑山這種耗命的事啊,要麽找對人一起,要麽安排對的人去。曹三德幹活不猶豫,就是這張嘴啊,可太碎了。
    看見村子那一刻,絮兒感覺一雙耳朵終於要衝破什麽枷鎖一樣。
    曹三德知道太多村裏人的小秘密,真假難辨說上個把月都沒個頭。再讓他說下去,可能絮兒祖上多少代都得讓他問出來。
    慶七背著小囡在放牛,時刻注意著村子四周的動靜。
    南梁那邊的開荒地偶爾還是有山裏的野獸過來糟蹋,吃葷的和吃素的都願意來撿便宜,丁果盛幾人每日都去地頭轉悠,護著那點可憐的收成。
    溪邊的野豆子總有鼠雀惦記,菜地裏也有些陌生的腳印。村中人像是商量好似的,自發分成幾個方向,各自成團互不打擾。
    胡伯與老白那些人隻顧建房子,不遇上春種秋收這等大事,那叫一個難請。
    從前的上河莊有石羅鍋,後來的關屯有絮兒和孟長義。
    這些人平日裏顯不出什麽重要,若他們不在一段時日,再去看生活的小村子,就是能感覺出不一樣。
    慶七懶得參與他們幼稚如孩童一樣的劃分,喂羊喂豬,放牛挑水都好過與人打交道。
    今日的小囡不怎麽老實,隔一會兒就要蹬蹬腿,再不就是哼唧地假哭兩聲。
    慶七讓她坐在牛背上,給她哼小曲兒。
    “嗚~大,啊!”
    “說什麽呢?大舅聽不懂。”
    小囡急得一直指著一個方向,慶七冷不丁掃過一眼,這才看見三個人影。
    瘸腿少年舉起小娃兒歡笑,牽上牛繩去迎人。
    “好孩子,你娘回來了!”
    喜歡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請大家收藏:()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