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稻香南來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A+A-


    盛夏的驕陽炙烤著安陽城外的試驗田。
    葉明卷起褲腿站在水田裏,手中握著一把青翠的秧苗。這些從江南帶來的水稻種子,已經在安陽培育了整整三年。
    \"大人,這壟還是不行。\"老農趙五抹了把汗,指著田裏稀稀拉拉的苗株,\"北地的水太冷,稻子長不起來啊。\"
    葉明蹲下身,手指探入田水。冰涼刺骨——這是雪山融水的特性,確實不適合江南稻種生長。
    \"再試一次。\"葉明從懷中掏出個小布袋,\"這是鐵手先生新配的保溫肥,摻了硫磺和石灰,或許能提高水溫。\"
    正說著,其其格一溜小跑過來,手裏揮舞著一封信:\"大人!江南來的信,說是您要的"水秧馬"圖紙到了!\"
    葉明眼前一亮。水秧馬是江南特有的水稻插秧工具,形似小船,能讓人坐在水麵上勞作,既省力又高效。
    \"走,去鐵手坊!\"
    鐵手坊內熱氣蒸騰。鐵手先生正帶著徒弟們試驗新打造的水秧馬,見葉明來了,老人興奮地招手:\"大人來得正好,看老夫改良的北地版!\"
    原來鐵手先生不僅按圖索驥造出了水秧馬,還針對北地特點做了改進——加寬了船底以防傾覆,兩側裝了可折疊的擋風板,甚至還在座位下設計了保溫夾層,可以放置暖石。
    \"妙啊!\"葉明撫摸著光滑的船身,\"若是再配合保溫肥,說不定真能在北地種出水稻來。\"
    \"不止。\"鐵手先生神秘地眨眨眼,\"老夫還琢磨出個新玩意兒。\"
    他掀開旁邊的一塊油布,露出個奇怪的裝置:鐵架子上固定著十幾個竹筒,每個竹筒底部都有個小孔。
    \"這是......\"
    \"滴灌器。\"老人得意道,\"雪山融水太冷,直接灌田會把稻苗凍壞。用這個慢慢滴灌,水經過竹筒時能被曬暖些。\"
    葉明如獲至寶。北境若能種出水稻,百姓的糧食品種將更加豐富,對抗天災的能力也會大大增強。
    \"其其格,去學堂選二十個手腳麻利的孩子。\"葉明當即下令,\"明天開始,學習水秧馬操作和滴灌技術。\"
    秋分這天,試驗田迎來了第一次收獲。雖然產量不及江南的一半,但金燦燦的稻穗依然讓圍觀百姓驚歎不已。
    \"真香啊!\"其其格捧著一把新米使勁嗅,\"比麥子香多了!\"
    阿蘭泰祭司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撚起一粒稻穀:\"白鹿族的傳說裏,稻米是天神賜予南方的禮物。沒想到在我們北地也能生長......\"
    \"隻要肯鑽研,沒有什麽是做不到的。\"葉明笑著指向遠處的工坊,\"鐵手先生正在研製碾米機,等明年......\"
    話音未落,一個驛卒慌慌張張跑來:\"大人!京城急報!\"
    信是李君澤親筆所寫,隻有寥寥數語:\"江南水患,稻種絕收。朱氏餘黨散布謠言,稱北境私藏良種。父皇震怒,已派巡察使赴安陽。\"
    葉明心頭一緊。朱氏雖倒,但其黨羽仍在暗中活動。這次水患來得蹊蹺,恐怕背後另有文章。
    \"大人,怎麽辦?\"陳瑜憂心忡忡,\"咱們的稻種本來就不多......\"
    葉明望向豐收的稻田,突然有了主意:\"傳令下去,把所有稻種分成三份。一份藏入玄武閘密室,一份交給黑狼部保管,最後一份......\"他微微一笑,\"擺在糧倉最顯眼處。\"
    十日後,巡察使程大人帶著大隊人馬抵達安陽。與朱世榮不同,這位程大人是出了名的清官,素有\"鐵麵判官\"之稱。
    \"葉大人。\"程大人開門見山,\"本官奉旨查驗北境稻種儲備,還請行個方便。\"
    葉明坦然道:\"大人請隨我來。\"
    糧倉大門敞開,程大人一眼就看到了擺在正中的十幾袋稻種。他親自驗看,發現每袋都隻有淺淺一層。
    \"就這麽點?\"
    \"回大人,北境試種水稻才三年,這些已是全部收成。\"葉明不卑不亢,\"下官正打算明年推廣到各州,所以留了種。\"
    程大人若有所思:\"聽聞江南水患導致稻種絕收,朝廷本打算從北境調種......\"
    \"若朝廷需要,安陽自當奉上。\"葉明話鋒一轉,\"不過下官懷疑,江南水患恐怕另有隱情。\"
    \"哦?\"程大人挑眉。
    葉明取出一份文書:\"這是去歲江南各州水利工程的記錄。下官發現,決堤的那幾處堤壩,都是朱氏門生監修的。\"
    程大人仔細翻閱,眉頭越皺越緊。文書上清楚顯示,那些堤壩用的石料比標準少三成,而賬麵上卻分文不少!
    \"葉大人可有實證?\"
    \"有。\"葉明拍拍手,其其格立刻捧上個木匣,\"這是從臨江倉找到的朱氏私賬,上麵詳細記錄了貪墨的銀兩去向。\"
    程大人接過賬冊,越看臉色越凝重。突然,他指著某一頁問:\"這個"東宮修造"是什麽意思?\"
    葉明心頭一震。難道朱氏還把手伸進了東宮?
    \"下官不知。\"葉明謹慎回答,\"不過......\"
    話未說完,外麵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一個滿身是血的驛卒跌跌撞撞衝進來:\"大人!北燕大軍壓境,已經攻破黑水州三座城池了!\"
    程大人霍然起身:\"什麽時候的事?\"
    \"五天前。\"驛卒喘息道,\"北燕人這次來勢洶洶,揚言要...要血洗安陽,為他們的大汗報仇!\"
    葉明與程大人對視一眼,同時想到一個可能:朱氏餘黨為了報複,竟引北燕入寇!
    \"程大人。\"葉明肅然道,\"安陽存糧足以支撐半年守城。下官懇請大人坐鎮城中,主持大局。\"
    \"你要去哪?\"程大人警覺地問。
    葉明已經披上了鎧甲:\"去會會北燕人。他們既然敢來,就別想活著回去!\"
    《安陽日誌》的新頁上,匆匆記錄著這樣一段話:
    \"永嘉二十一年秋,北燕來犯。然安陽已非昔日邊城,稻香飄處,皆為吾土。此戰,必勝!\"
    城外,新收割的稻茬在夕陽下泛著金光。更遠處,黑狼部的烽火已經點燃,預示著又一場保衛家園的戰鬥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