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初來定安
字數:4000 加入書籤
定安城內,人聲喧囂,比之往日更加繁華,車如流水馬如龍,形形色色笑春風。
這裏沒有千裏之外高高揚起的鐵蹄,隻有天子腳下的一片繁華盛世人間景。
“先找家店住。”
納蘭長秋進了客館,抹了油的腳底卻已迫不及待,不等飯菜上桌便轉頭向外。
二人隻聽見沒了蹤影的人那聲音漸遠:“你們先在這待著,我去打聽打聽,我很快就回來,最遲酉時回來。”
“她一個人……”
“別理她,咱們安心吃飯。”李元楠看向門外道:“她呀,應該是有其他的事。”
那個出了客館的人在街邊往偏僻處走,手裏捏著一枚“孔方兄”[錢]。
沒一會兒,便有兩個小乞兒屁顛顛跟了過來,卻是在十來步開外便停下了腳步。
“這位郎君有活貴幹,問路呢?還是找人呢?”領頭的乞丐自信道:“在這定安城裏就沒有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兩個問題多少?”
“您問吧。”小乞丐笑了笑:“我們這行就是混口飯吃,您不問我們,自然也可以問別人,屈尊降貴問了我們,便是發了善心,我們要是仗著自己知道些什麽亂要,遲早會把自己餓死的。”
納蘭長秋對這誠懇回答很滿意,卻又覺心酸:“平常有人找你們的時候都給多少?”
小乞丐搖了搖頭:“您有事就說,不說我們可走了。”
另一名乞丐接話道:“知道您是好心,但大可不必,這天底下有的人天生就有錢,有的人天生就沒錢,有錢的不來踩我們,我們自己過自己的窮日子就很好,您要問就快些,我們其實也很忙的。”
納蘭長秋點頭:“第一,離這兒最近的寺廟在哪裏?第二,英國公府陳家在哪裏?”
“這些我們都知道。”小乞丐道:“不知,您是想要直接告訴您,還是帶路?”
納蘭長秋道:“不用帶路,告訴我就行。”
“英國公府他們家剛搬過來也沒多久,就在南東道十七道,這是北八十道四十一街,有點遠,建議您喊車去。”
另一名乞丐接話道:“南東道十七道二十九街,進去從南往東走一百五十二家,從東往南數第七十六就是。”
“離這最近的寺廟不遠,走就行了。”他說著用手比劃起來:“從這條巷子出去,先右拐再左拐再直走,再右拐直走,再左拐直走,一直走到一家叫飛雲仙的酒樓前再右拐,然後再直走左拐就到了。”
“……”納蘭長秋沉默片刻道:“勞煩帶我去寺廟。”
兩個乞丐二話不說,走在最前頭,納蘭長秋跟著他們出了巷子走到大街上,就見他們走地小心翼翼,即便如此偶爾還是有人滿臉鄙夷。
她咳嗽幾聲,停下來買了一大包包子,再度跟上。
沒一會兒便到了寺廟前不遠處,納蘭長秋將包子都給了他們,在他們馬上要走時又問了一次:“等會兒,那個陳家在哪兒你們再說一次……”
乞丐笑答:“就在南東道十七道二十九街,進去從南往東走一百五十二家,從東往南數第七十六就是。”
納蘭長秋點頭,忽而想到了什麽,往攤鋪走去,嘴裏偶爾念:“十七道二十九往東一百五十二,往南七十六……”
買了些酒,茶葉,蜜餞,她又買了些香燭紙錢,偶爾還往果攤瞅上一眼,確實沒有見到想要的柿子。
因這城裏太大,要買的東西也不少,嘴裏仍舊時不時小聲自語,生怕腦子裏沒記住。
“十七道二十六往東一百五十二,往南七十六……”
“十七道二十六往東一百五十二,往南七十六……”
……
兩個小乞丐如得至寶,匆匆跑開到了一處巷尾。
一群乞丐聚集,有的捧著幾枚孔方兄,有的則拿著些許食物,他二人也趕忙將一大包通通奉上:“老大,我們今日也拿了不少好吃的。”
“幹得好。”乞丐頭子看著一雙雙手裏的東西,笑了笑,理所應當把錢都收了起來,然後又挨個給大夥分食物。
……
納蘭長秋入寺說拜逝者,和尚便將她引至一處偏僻。
按上供品規矩,她撤了幾樣,將泡好的茶和酒,還有表弟平常最愛吃的蜜餞都放了上去,而後焚香燒紙。
“娘,姑父姑母,表弟,我一切都好,你們不必擔心。”她跪在無字牌位前的蒲團上,眸底隱現水霧:“我來定安城的時候,聽說……表哥他投敵了,他……”
她到現在仍不願相信,可事實便是如此,北邊不少人都降了,致使家族被人指指點點,有頭有臉的人家得了信都會把人逐出譜去,總好過日日被人指摘家裏出了叛國賊。
霍家得了信,將那人逐出了族譜,按霍家家主宣告世人的話來講就是:“枉為景人,枉為人子,枉生於世!”
她心中空空,好似世間隻有她一人,不知哪裏再有歸處,像被拋棄了的貓兒。
姑父姑母周全,有信讓她交與好友,可那不是她家,即便再好,也不是她的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們……我想你們了。”她聲音沙啞,頭叩於地,久久不起,最後哽咽喚著他們:“姑母,娘…姑父,表弟……”
如今這般,好像什麽也不重要了,她想去找表哥,卻又怕自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
“明日咱們就去。”納蘭長秋回來後,又是生龍活虎的樣子,斬釘截鐵道:“我打聽清楚了,東南道十七道二十六街,進去從南往東走一百五十二家,從東往南數第七十六就是,明日一早吃完飯就走。”
“好。”
……
次日,吃過早飯,李元楠和納蘭長秋輪流駕著雙馬車,一路看木牌從北到東。
“哎呀,這路好亂,第幾道第幾街我知道,可是這些道街都有自己的名字……”
一邊看一邊問,好歹是到了東南道,幾人從東往南過一一道又一道,直至二十六街轉彎入街,一路往繼續南數。
可數了許久已經過了一百六十多,仍是沒有看到英國公府的蹤跡,兩匹馬兒累的氣喘籲籲,納蘭長秋疑惑不解,想了想道:“回頭再數一遍。”
可憐兩馬兒嘶叫一聲,拐彎重走忍辱負重的長長道路。
坐在車兒板子上的李元楠質疑道:“是不是你記錯了?”
納蘭長秋理所當然道:“怎麽可能呢,那幾個孩子親口對我說的,我都聽著呢。”
李元楠“哦”了一聲,默默往回數,到了街的盡頭,聰明絕頂的納蘭長秋便打算駕著馬車拐彎往回走……
喜歡那年那景那些人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景那些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