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飛天盜首獻首級 尉遲歸唐定邊關

字數:5963   加入書籤

A+A-


    殘陽如血,染紅了白壁關的城樓。唐軍大營連綿數十裏,旌旗在晚風中獵獵作響,甲胄上的寒光映著天邊最後一抹餘暉,透著一股肅殺之氣。秦王李世民站在帥帳前的高台上,手中緊攥著一封密信,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帳下諸將皆斂聲屏氣,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遠處的青山——那是飛天神偷尚青山約定歸來的方向。
    “報——”一聲疾呼劃破沉寂,探馬自山道疾馳而來,翻身跪倒時聲音帶著難掩的激動,“啟稟殿下,尚壯士回來了!”
    話音未落,一道黑影如鬼魅般掠過營前的空場,穩穩落在李世民麵前。來人身形瘦小,一身夜行衣上沾滿塵土,臉上卻帶著幾分得意的笑容,正是江湖上人稱“飛天鼠”的尚青山。他單膝跪地,雙手高高捧起一個血淋淋的包裹,沉聲道“殿下,幸不辱命!定陽王劉武周的首級,在此!”
    帳下諸將轟然一聲,秦叔寶按捺不住上前一步,目光如炬地盯著那包裹。李世民深吸一口氣,親手接過包裹,入手沉重。他緩緩解開纏繞的麻布,一顆麵容猙獰的首級露了出來,正是割據定陽、與大唐對峙數年的劉武周。雖已身死,那雙眼睛卻似仍帶著不甘與怨毒,死死瞪著天空。
    “好!”李世民猛地合上包裹,聲音擲地有聲,“尚壯士孤身入敵營,取賊首如探囊取物,當記首功!來人,賜尚青山黃金百兩,錦緞千匹,記大功一次!”
    尚青山叩首謝恩,臉上的笑意更濃“殿下厚愛,小人愧不敢當。能為大唐盡一份力,是小人的福氣。”
    李世民扶起他,目光掃過帳下諸將,朗聲道“劉武周已死,白壁關的尉遲恭再無退路!明日五更,全軍集結,本王要親自會一會這位‘皂袍大將’!”
    夜漸深,唐軍大營卻無半分鬆懈。巡營的士兵腳步聲整齊劃一,刁鬥上的梆子敲過三更,秦叔寶帳中仍亮著燈。他擦拭著手中的金裝鐧,鐧身映出一張剛毅的臉,鬢角的白發在燈光下格外顯眼。旁邊的程咬金啃著一塊熟肉,含糊不清地說“二哥,明日又是你出戰尉遲恭?這黑炭頭倒是塊硬骨頭,跟你打了三月,居然沒落下風。”
    秦叔寶放下鐧,目光深邃“尉遲恭是條漢子,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隻是投錯了主公。劉武周殘暴不仁,他卻能堅守忠義,也算難得。明日若能讓他看清局勢,歸降我大唐,才是上策。”
    程咬金撇撇嘴“歸降?他前幾日還放言說‘劉武周在一日,便與唐軍死戰一日’,如今劉武周人頭都在咱們手裏了,看他還嘴硬!”
    秦叔寶搖搖頭,沒再說話,隻是望著窗外的月色,若有所思。
    五更天,天還未亮,唐軍大營已是人聲鼎沸。號角聲刺破黎明前的黑暗,士兵們披甲執刃,列陣而出,甲葉碰撞的脆響與戰馬的嘶鳴交織在一起,匯成一曲出征的壯歌。李世民一身銀甲,立馬陣前,目光掃過整齊的軍陣,朗聲道“諸位將士!劉武周已死,白壁關指日可下!今日之戰,非為殺戮,乃為收攬忠義,平定河東!秦將軍!”
    “末將在!”秦叔寶催馬上前,金裝鐧在晨光中閃著冷冽的光。
    “你再出陣,務必向尉遲恭陳明利害,若他願降,當以禮相待。”
    “末將領命!”
    辰時剛到,白壁關的城門緩緩打開,尉遲恭率領的定陽軍列陣而出。這位皂袍大將胯下踏雪烏騅馬,手持丈八蛇矛,臉上帶著連日征戰的疲憊,眼神卻依舊如烈火般灼人。他望見唐軍陣前的秦叔寶,勒馬挺矛,高聲喝道“秦瓊!今日又來送死?”
    秦叔寶催馬迎上,金裝鐧橫在胸前“尉遲將軍,何必再鬥?劉武周殘暴,早已失盡人心,你若歸降大唐,與我等共扶明主,豈不是上策?”
    “休要多言!”尉遲恭怒喝一聲,蛇矛如毒龍出洞,直刺秦叔寶心口,“我主尚在定陽,尉遲恭此生隻知盡忠,不知有降!”
    秦叔寶早有防備,側身避過矛尖,金裝鐧順勢橫掃,二人馬打盤旋,戰在一處。蛇矛如靈蛇吐信,鐧影似金鞭掃地,兵器碰撞的“鐺鐺”聲震耳欲聾,激起的火星在晨光中飛濺。這一戰,比往日更加激烈——尉遲恭似是拚盡了全力,矛法中帶著一股決絕之氣;秦叔寶則步步為營,鐧法沉穩,隻求纏住對方,不求速勝。
    一百回合,兩百回合,三百回合……日頭漸漸升高,曬得雙方將士汗流浹背,可陣前的兩人依舊難分勝負。尉遲恭的蛇矛稍顯遲緩,秦叔寶的呼吸也粗重起來,但誰都沒有後退半步。
    “鐺!”又是一聲巨響,兩人兵器相交,各自被震得後退數步。李世民在陣前看得清楚,知道時機已到,揚聲道“鳴金收兵!”
    清脆的金鑼聲響起,秦叔寶虛晃一鐧,撥馬退回本陣。尉遲恭望著他的背影,眉頭緊鎖,不知唐軍為何突然收兵。
    李世民催馬上前,隔著兩軍陣前的空場,對著尉遲恭抱拳一禮“尉遲將軍,你我兵戎相見已三月有餘,河東百姓流離失所,將士屍骨遍野,皆因劉武周一人之私。如今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唯有掃平割據,才能還百姓太平。將軍是忠義之士,何苦為逆賊賣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尉遲恭勒住馬,臉上露出一絲複雜的神色,卻依舊硬聲道“秦王殿下此言差矣。我尉遲恭生是定陽人,死是定陽鬼,隻要我主劉武周尚在,我便絕不會降唐!”他頓了頓,蛇矛重重頓在地上,“除非……劉武周已死,否則休要再提歸降二字!”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高聲道“既然將軍如此說,本王便讓你親眼看看!”他向身後一招手,兩名親兵捧著一個紅布包裹上前,在陣前解開。
    尉遲恭的目光猛地落在那包裹上,看清裏麵的首級時,整個人如遭雷擊,瞬間僵在原地。那熟悉的麵容雖已失去血色,眉宇間的戾氣卻依稀可辨——正是他追隨多年的主公,定陽王劉武周!
    “不……不可能……”尉遲恭喃喃自語,聲音顫抖得不成樣子。他猛地催馬向前幾步,死死盯著那顆首級,兩行熱淚突然從眼角滾落,砸在胸前的鎧甲上,濺起細小的水花。他想起當年劉武周在他落魄時的收留之恩,想起一同征戰的日夜,想起那句“此生不負”的誓言,心口像是被巨石砸中,痛得幾乎無法呼吸。
    李世民見他動容,放緩了語氣“尉遲將軍,劉武周已死,你無需再守那無謂的忠義。大唐求賢若渴,將軍若願歸降,本王必以心腹相待,共圖大業。”
    尉遲恭緩緩抬起頭,淚水模糊了視線,他望著李世民,聲音帶著濃重的鼻音“殿下……劉武周雖非明主,卻有恩於我。末將有一不情之請,求殿下以王侯之禮厚葬劉武周,若蒙應允,末將願率全軍歸唐,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準!”李世民毫不猶豫,“本王即刻命人籌辦葬禮,必讓定陽王安息。”
    尉遲恭翻身下馬,對著李世民深深一拜,聲音哽咽“末將尉遲恭,參見殿下!”
    身後的定陽軍見主將歸降,先是一陣騷動,隨即紛紛放下兵器,跟著跪倒在地。白壁關的城門徹底打開,唐軍將士歡呼著湧入,與歸降的定陽軍相互攙扶,昔日的仇敵此刻竟生出幾分同袍之誼。
    三日後,劉武周的葬禮在白壁關城外舉行。尉遲恭一身素服,親自扶棺,送昔日主公最後一程。李世民率唐軍諸將前來吊唁,禮數周全,看得定陽舊部無不心服。葬禮結束後,尉遲恭換上唐軍甲胄,跪在李世民麵前“殿下,末將願為前驅,攻克拚台關,以報殿下厚恩!”
    李世民扶起他,笑道“有將軍相助,何愁關隘不破?傳令下去,全軍拔營,進軍偏台關!”
    偏台關的守將早已聽聞劉武周身死、尉遲恭歸唐的消息,心中本就惶恐不安。唐軍兵臨城下時,尉遲恭一馬當先,在關前喊話“城內將士聽著!劉武周已死,宋金剛困守雁門關,你們已是孤軍!若早早開城歸降,可保性命;若負隅頑抗,白壁關便是前車之鑒!”
    城上的守軍麵麵相覷,守將咬牙下令放箭,卻被身邊的偏將拉住“將軍!唐軍勢大,我們根本守不住,何必白白送死?”話音未落,城下的唐軍已開始攻城,秦叔寶率領的先鋒隊如潮水般湧向城牆,雲梯架起,箭雨如蝗。
    激戰不到半日,偏台關的城門便被唐軍攻破。守將見大勢已去,揮刀欲自刎,被衝上來的尉遲恭一腳踹翻,生擒活捉。可惜那守將性子剛烈,當晚便在獄中自盡了。李世民歎息一聲,命人將其厚葬,隨後傳令“兵發雁門關!”
    唐軍士氣正盛,加之尉遲恭熟悉定陽軍的布防,一路勢如破竹。三日後抵達雁門關下,隻見此關依山而建,地勢險要,關門上“雁門關”三個大字在夕陽下透著一股肅殺之氣。城樓上旌旗林立,守軍甲胄鮮明,顯然是有備而來。
    “報!雁門關守將乃劉武周麾下大帥宋金剛!”探馬回報時,語氣帶著幾分凝重。
    秦叔寶勒馬陣前,望著城樓冷笑一聲“宋金剛?當年在河東與他交過手,不過是個浪得虛名之輩。待我去會會他!”說罷催馬上前,在關下高聲喝道“宋金剛!速速出城受死!劉武周已死,你還想替他陪葬不成?”
    城樓上的宋金剛聞言,氣得臉色鐵青。他本是劉武周麾下第一大帥,自視甚高,此刻見唐軍罵陣,當即提刀上馬,率領親兵衝出關來。此人身材魁梧,手持一柄偃月刀,對著秦叔寶怒喝“秦瓊匹夫!休要逞口舌之利,今日定取你狗命!”
    秦叔寶懶得與他廢話,金裝鐧一擺便衝了上去。宋金剛揮刀便砍,刀風淩厲,帶著一股狠勁。秦叔寶不慌不忙,左鐧格開大刀,右鐧順勢橫掃,快如閃電。第一合,宋金剛隻覺手臂發麻,暗道不好;第二合,他勉強躲過秦叔寶的連環鐧,已被逼得連連後退;第三合,秦叔寶瞅準破綻,一鐧直取他的麵門,宋金剛躲閃不及,隻聽“鐺”的一聲巨響,金裝鐧正打在他的腦袋上!
    鮮血瞬間噴湧而出,宋金剛的頭盔被打得粉碎,腦袋如開了瓢的西瓜,紅的白的濺得滿地都是。他哼都沒哼一聲,死屍直挺挺地栽下馬來,摔在地上一動不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大帥!”雁門關的守軍見狀,頓時大亂。秦叔寶一馬當先,率軍衝殺過去,唐軍將士如虎入羊群,瞬間衝破了敵軍的陣腳。城樓上的守軍見主帥陣亡,哪裏還有戰意,紛紛放下兵器投降。雁門關,破!
    攻克雁門關後,唐軍稍作休整,隨即向定陽的最後據點——定陽城進軍。此時的定陽城早已是驚弓之鳥,劉武周的舊部聽聞宋金剛戰死,尉遲恭歸降,人心渙散。唐軍兵臨城下時,守將沒做絲毫抵抗,直接開城投降。
    當李世民率軍進入定陽城時,百姓們夾道歡迎,簞食壺漿,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這位年輕的秦王在街頭駐足,望著百姓們淳樸的麵龐,心中感慨萬千——自太原起兵以來,曆經數載征戰,河東終獲平定,這天下太平的日子,終於不遠了。
    數日後,定陽城的官衙前豎起了大唐的旗幟。李世民召集諸將,論功行賞秦叔寶居功至偉,加封為上柱國;尉遲恭歸降有功,封為右一府統軍;尚青山獻上首級,賞金千兩,賜良田百畝;其餘將士各有封賞,皆大歡喜。
    “傳令下去,”李世民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歸心似箭的唐軍,朗聲道,“班師回太原!”
    一聲令下,唐軍將士收拾行裝,踏上歸途。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十裏,旌旗招展,鼓樂齊鳴。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等大將護在李世民左右,昔日的對手如今成了同袍,相視一笑間,盡釋前嫌。
    路過太原郡的城門時,百姓們早已在城外等候,歡呼聲此起彼伏。李世民勒住馬,翻身下馬,向著百姓深深一揖“太原的父老鄉親,大唐回來了!”
    夕陽下,唐軍的凱歌響徹雲霄,回蕩在河東的大地上。這一戰,不僅平定了定陽,更收攬了尉遲恭這般猛將,為大唐的一統江山,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這支凱旋的隊伍中,蘇定芳的目光正望著更遙遠的北方,那裏,還有更艱巨的戰場在等待著他……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蘇定方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