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四路求兵援洛陽 一語未納定生死
字數:5134 加入書籤
書接前回。話說洛陽城下,唐軍兵精糧足,日夜攻打不息,城垣已多處殘破,守軍傷亡慘重,洛陽王王世充坐困愁城,眼看城破就在旦夕之間。這一日,王世充在宮中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自知僅憑洛陽孤城難以抵擋唐軍雷霆之勢,若再不求援,便是玉石俱焚的下場。
他思來想去,天下反王之中,與自己素有往來且有實力救援者,無非四人南陽王朱燦、博裕王高談聖、宋義王孟海公,以及河北明州的夏王竇建德。這四位各據一方,兵強馬壯,若能請得他們出兵,幾路兵馬合力,或可解洛陽之圍。
事不宜遲,王世充當即點選四路親信將官,皆是自家親兵中最是勇猛可靠之人,各帶一封血書,分赴四地求救。臨行前,王世充親自送至宮門,含淚囑托“洛陽存亡,全係於四位將軍身上!務必懇請諸王念及唇亡齒寒之情,速速提兵來援,王某定當銘感五內,事後必有重謝!”四路將官慨然應諾,各自帶了數名隨從,喬裝改扮,趁著夜色闖出唐軍重圍,分道揚鑣而去。
先說第一路,直奔南陽而去。南陽王朱燦自占據南陽以來,招兵買馬,勢力日漸壯大,聽聞洛陽告急,拆開王世充的血書一看,見字裏行間滿是急迫之情,又念及往日些許情分,更知唐軍若破洛陽,下一個目標難保不是自己,當即拍案道“洛陽若破,唇亡齒寒,本王豈能坐視不理!”遂修書一封,交與來使,言明“不日點齊人馬,星夜兼程,前往洛陽解圍,教唐軍知曉我南陽鐵騎的厲害!”來使得了回話,不敢耽擱,連夜返回洛陽報信。
再說第二路,前往博裕王高談聖處。高談聖為人雖有些剛愎,卻也深知天下局勢。見了王世充的求救信,沉吟半晌,對來使道“洛陽乃中原重鎮,王世充若敗,唐軍聲勢更盛,於我等皆非好事。你且回報洛陽王,一月之內,本王必親提大軍,與他會合,共破唐軍!”來使千恩萬謝,匆匆離去。
第三路到了宋義王孟海公營中。孟海公性情豪爽,與王世充雖無深交,卻也不願見唐軍獨大。他覽信後哈哈一笑“王世充這老兒,也有求到我頭上的一天!也罷,同是反隋義士,豈能看著他被唐軍吞了去?”當即應下來使,言明與高談聖一般,一月之內必領兵前往洛陽。
三路信使皆得了確切回複,唯有最後一路,奔往河北明州的夏王竇建德處,尚未有回音。這竇建德所部,乃是四路反王中實力最強者,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他的態度,才是決定洛陽之圍能否得解的關鍵。
且說夏王竇建德在明州城中,聽聞王世充派來求救使者,當即召入府中。使者呈上血書,哭訴洛陽危在旦夕,懇請夏王出兵救援。竇建德看完血書,眉頭緊鎖,沉吟不語。他深知唐軍的厲害,李世民用兵如神,麾下秦瓊、尉遲恭等將個個勇猛無敵,此時出兵救援洛陽,無異於與唐軍正麵交鋒,勝負難料。
但轉念一想,王世充若滅,唐軍下一個目標必然是自己的河北之地,到那時孤掌難鳴,處境隻會更糟。“罷了,此事非同小可,當與文武大臣商議再定。”竇建德當即傳下命令,召集眾文武議事。
不多時,夏王府中議事大廳內已是人聲鼎沸,文武齊聚。上首坐著的正是夏王竇建德,他身材魁梧,麵容剛毅,自有一股王者氣度。兩側文武分列,左邊為首的是軍師“小小子房”淩敬,此人足智多謀,深得竇建德信任;右邊則是元帥劉黑闥,生得麵如鍋底,眼若銅鈴,手持一柄長柄大刀,勇猛有餘,卻略顯心胸狹隘。
再往下看,有大將梁建方,手持長槍,威風凜凜;劉蔡廷芳、杜廷芳兄弟,皆是能征慣戰之輩;老將高雅賢,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手握雙鐧,當年也曾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末座之上,坐著一位青年將軍,麵如冠玉,目若朗星,正是高雅賢的女婿,素有“九爺”之稱的蘇定方。他身旁站著一位英姿颯爽的女子,正是高雅賢之女、蘇定方的妻子高慧英,她雖為女子,卻也通曉兵法,時常隨夫出征,頗有其父之風。
眾人到齊,竇建德將王世充求救之事一說,問道“諸位愛卿,洛陽王世充遣使求救,言唐軍圍困甚急,城破在即。依諸位之見,我等當出兵救援,還是按兵不動?”
話音剛落,軍師淩敬便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大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軍師但說無妨。”竇建德道。
淩敬沉聲道“大王,唐軍主力盡在洛陽城下,其後方關中、太原一帶必然空虛。兵法有雲,‘攻其必救,圍魏救趙’。若我軍此時大舉出兵,直奔洛陽,與唐軍正麵硬拚,勝負難料,即便勝了,也必是慘勝,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他頓了頓,眼中精光一閃“依臣之見,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我軍可暗中集結精銳,翻越太行山,奇襲唐軍後方重鎮太原。太原乃唐軍起家之地,戰略地位至關重要,一旦有失,關中震動,李世民必然回兵救援。如此一來,洛陽之圍不攻自破,我軍既能解洛陽之危,又可避實擊虛,擴大戰果,實乃上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淩敬此言一出,滿堂皆靜,眾人皆是智謀之士,一聽便知此計的精妙。蘇定方暗暗點頭,心想淩敬果然名不虛傳,此計一出,確是釜底抽薪的妙法。高慧英也微微頷首,讚同之意溢於言表。
然而,不等竇建德發話,元帥劉黑闥卻上前一步,大聲道“軍師此言差矣!洛陽王世充危在旦夕,我等若不直接救援,坐視其城破,豈不令天下反王恥笑我夏軍無義?再說,我夏軍兵強馬壯,難道還怕了李世民不成?直接出兵洛陽,與王世充裏應外合,定能一舉擊潰唐軍,揚我夏軍威名!”
淩敬皺眉道“元帥此言未免太過輕敵。李世民非尋常之輩,唐軍戰力亦不可小覷,正麵交鋒絕非上策。”
“哼,軍師就是太過謹慎!”劉黑闥冷哼一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夏軍將士個個勇猛,難道還打不過唐軍不成?”
兩人爭執起來,竇建德聽得心煩意亂。他本就性情有些固執,又好大喜功,聽劉黑闥說能揚夏軍威名,心中早已傾向於直接出兵救援。再者,他與王世充雖非深交,卻也不願落個見死不救的名聲。
思索片刻,竇建德一揮手,止住了兩人的爭執,沉聲道“軍師之計雖妙,卻過於迂回,恐難解洛陽燃眉之急。王世充既來求救,我若坐視不理,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傳令下去,五日後集結大軍,隨本王親征洛陽,救援王世充!”
淩敬急道“大王,萬萬不可!此去洛陽,路途遙遠,唐軍以逸待勞,我軍勝算渺茫啊!”
“軍師不必多言,本王意已決!”竇建德擺了擺手,語氣堅決,“點將之事,即刻安排。軍師淩敬,隨本王同行,參讚軍機;蘇定方,你為先鋒大將,率前部兵馬開路;梁建方、劉蔡廷芳、杜廷芳,各領本部人馬,隨大軍出征。”
又點了蘇定方麾下三位副將馬山、李飛、張健,命他們輔佐蘇定方,共掌先鋒營。最後,竇建德看了一眼身旁的高慧英,道“慧英,你也隨大軍前往,軍中諸事,你也可多幫襯定方一些。”
高慧英雖為女子,卻也知軍情重大,當即領命“謹遵大王令!”
此時,一旁的老將高雅賢聽得心頭發熱,他雖已年邁,卻仍有一腔報國熱血,見女婿女兒都要出征,自己豈能安坐城中?當即上前一步,抱拳道“大王,老臣雖年邁,卻也還能披甲上陣,願隨大軍一同前往洛陽,為大王效力!”
竇建德看了看高雅賢,心中微動,正要發話,一旁的劉黑闥卻搶先開口道“大王,不可!高老將軍乃是我軍元老,身係重任,豈能輕易出征?況且,蘇將軍與高姑娘已然隨軍,若老將軍再去,萬一軍中有所不測,高家豈不斷了香火?此事萬萬不妥啊!”
這話聽似有理,實則暗藏私心。劉黑闥素來嫉妒蘇定方的才能,又見高雅賢與竇建德關係親近,心中早有不滿,此番怎肯讓他們父子翁婿同掌兵權?故而借著“體恤”之名,實則是想將高雅賢留在後方,斷了蘇定方的臂助。
竇建德聞言,也覺得劉黑闥說得有些道理,高雅賢畢竟年事已高,洛陽之戰凶險異常,若有閃失,確實可惜。遂對高雅賢道“老將軍的心意,本王心領了。隻是北平府與明州乃是我軍根本之地,需有重臣鎮守,老將軍威望素著,此事非你莫屬。就請老將軍留下,替本王守好這後方吧。”
高雅賢心中雖有不甘,卻也知道王命難違,隻得長歎一聲,抱拳道“老臣……遵旨。”
散朝之後,高雅賢帶著蘇定方與高慧英回到府中。三人落座,誰都沒有先說話,廳內氣氛一時有些沉悶。高雅賢看著眼前這對年輕的夫妻,一個英武不凡,一個英姿颯爽,心中既驕傲又擔憂。
良久,高雅賢才緩緩開口,聲音帶著幾分沙啞“定方,慧英,此去洛陽,非同小可。李世民麾下猛將如雲,唐軍戰力極強,你們二人務必小心謹慎,不可輕敵。”
蘇定方肅容道“嶽父放心,小婿省得。到了洛陽,定會審時度勢,絕不魯莽行事。”
高慧英也道“爹爹,您也多保重身體,女兒與夫君定會平安歸來,再陪您老人家說話。”
高雅賢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卻又很快掩飾過去,轉而細細叮囑起蘇定方軍中要務,從排兵布陣到糧草調度,無一不詳。又對高慧英囑咐了許多軍中注意事項,教她務必照顧好自己,也要時常提醒蘇定方不可急躁。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從兵法謀略談到家常瑣事,仿佛有說不完的話。這一夜,高家燈火通明,直到天快亮時,蘇定方與高慧英才起身告辭,準備明日的出征事宜。
臨行前,高雅賢送至門口,緊緊握住蘇定方的手,又拍了拍女兒的肩膀,眼中滿是不舍“去吧,到了軍中,一切小心。為父在明州等著你們凱旋。”
“爹爹保重!”高慧英眼眶微紅,強忍著淚水,與蘇定方一同轉身離去。
高雅賢站在門口,望著兩人遠去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見,才緩緩轉過身,獨自走回空曠的府中。他哪裏知道,這一夜的長談,竟是他們父子翁婿三人最後的相聚。此一別,便是天人永隔。
後文書中,正是這劉黑闥,見竇建德不聽淩敬之計,執意出兵洛陽,心知此戰必敗,竟暗中勾結唐軍,圖謀不軌。待蘇定方等人出征後,劉黑闥留守後方的親信便羅織罪名,誣陷高雅賢通敵叛國,最終將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將軍害死在北平府中。這正是一語未納釀禍根,父子分離成永訣。欲知蘇定方等人前往洛陽途中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蘇定方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