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茂公輕騎赴後寨 秦瓊巧計安蘇母
字數:4702 加入書籤
書接前回,唐營中軍大帳內燭火搖曳,映得帳中諸將麵容明暗交錯。徐茂公剛從李世民帳中領了勸降蘇定方的密令,轉身便對著帳中一眾兄弟作揖——上首坐著病體初愈、眉宇間仍帶倦色的秦瓊,左側程咬金正攥著個油餅大嚼,羅士信按劍立在帳角,身後王君可、牛進達、張公瑾等兄弟或坐或立,目光皆聚在徐茂公身上。
“二哥,四弟,老嘎達,還有諸位兄弟,”徐茂公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主公有意招九弟蘇定方歸唐,此人勇冠三軍,若能為我大唐所用,平定河北、掃平突厥便多一分把握。方才主公托付,讓我去後寨見九弟,曉以利害、動以情理。隻是此事需隱秘,我一人去便好。”
秦瓊聞言,扶著案幾緩緩起身,他左臂舊傷仍隱隱作痛,卻強撐著挺直脊背“三弟心思縝密,此事交你最妥。隻是九弟性子剛直,又與我等有舊怨在前,你需多些耐心,莫要急功近利。”
程咬金咽下嘴裏的餅,拍著大腿道“三哥盡管去!那蘇定方也是條漢子,隻要咱把話說明白,再許他些好處,還怕他不點頭?要是他敢不依,俺老程就提斧去後寨,把他揪來見主公!”
羅士信眉頭一皺,沉聲道“四哥休要胡言。九哥雖在竇建德麾下,卻從無惡行,且與我等曾有同袍之誼,不可用強。三哥此去,當以情義為先,若能解他心結,比什麽都強。”
王君可亦附和道“老嘎達說得是。蘇定方最是重情,當年他隨父守郡,為護鄉鄰與賊寇死戰,這份忠義,我等都看在眼裏。如今竇建德已成強弩之末,河北早晚歸唐,隻要讓他看清局勢,再念及兄弟情分,歸降之事未必不成。”
徐茂公點點頭,又看向柴紹、曲突通二人“柴賢弟、曲突將軍,我去後寨期間,中軍防務還需二位多費心,若有河北軍情,先報與二哥處置。”柴紹與曲突通齊聲應下,曲突蓋一旁補充道“三哥放心,若有異動,我與尚青山、聖印師會帶人巡查,絕不讓人驚擾了後寨。”
諸事交代妥當,徐茂公取過帳外的馬鞭,翻身上了那匹烏騅馬。夜色已深,唐營中隻有巡營士兵的火把在風中搖曳,馬蹄踏在青磚地上,發出輕微的“嗒嗒”聲,一路穿過前營、中營,往西南方向的後寨而去。他坐在馬背上,心中卻早已盤算開了蘇定方如今雖被軟禁在後寨,卻仍有親兵護衛,可見李世民對他的看重;隻是此人素來傲骨,若直接提歸降,怕是會惹他反感,須得先從舊日兄弟情說起,再提河北百姓的安危,或許能讓他鬆動。
與此同時,中軍大帳內,秦瓊卻未讓眾人散去。待徐茂公的身影消失在帳外,他才緩緩開口“諸位兄弟,三弟去勸九弟,咱們也不能閑著。我琢磨著,九弟心中最牽掛的,莫過於他母親。”
這話一出,帳中眾人皆愣了愣。程咬金撓撓頭“二哥,你是說蘇老伯母?她不是還在河北饒陽老家嗎?”
“正是,”秦瓊點頭,目光掃過眾人,“竇建德如今被困聊城,其麾下殘部已是窮途末路,難保不會有人狗急跳牆,拿九弟的家人要挾。若老伯母有個閃失,九弟就算歸了唐,心中也會留有芥蒂;再者,此舉也是向九弟表明我大唐的誠意——咱不僅要招他這個人,更要護他的家。”
羅士信眼睛一亮“二哥想得周全!隻是饒陽離此千裏,且如今河北道路不寧,派誰去接老伯母才穩妥?”
秦瓊看向張公瑾與牛進達“公瑾心思細,熟悉河北地形;進達武藝高,能護得周全。你二人各帶五十輕騎,喬裝成商旅,星夜趕往饒陽,找到蘇老伯母後,即刻護送往長安。沿途若遇竇建德殘部,盡量避戰,若避不開,便以大唐旗號震懾,切記不可傷及老伯母。”
張公瑾與牛進達對視一眼,齊聲領命“末將遵令!”
“還有一事,”秦瓊又道,“長安那邊,需先派人送信給房玄齡大人,讓他安排一處宅院,備好糧草衣物,待老伯母到了,務必好生照料。此事關乎九弟歸降,半點馬虎不得。”柴紹當即應下“二哥放心,我這就修書,讓快馬送往長安,定不耽誤。”
曲突通捋著胡須,讚歎道“二哥此舉,既解了蘇定方的後顧之憂,又顯我大唐仁德,比任何說辭都管用。想來蘇定方得知此事,必會感念二哥的苦心。”
秦瓊輕輕歎了口氣“當年我等在濟南府結義,十三兄弟歃血為盟,說好同生共死。後來雖各奔東西,有的投了隋,有的隨了反王,但那份兄弟情分,總該還在。九弟是個重情義的人,隻要咱待他真心,他必不會負我大唐。”
帳外,夜色更濃,巡營的號角聲遠遠傳來。徐茂公的烏騅馬已到後寨轅門,守門的士兵見是軍師親至,忙上前見禮。徐茂公翻身下馬,遞過令牌“我要見蘇定方,爾等不必通報,帶我去他帳中便可。”
士兵不敢怠慢,引著徐茂公往寨中深處走去。穿過幾排營房,便見一座單獨的帳篷,帳外有四名親兵守衛,皆是蘇定方的舊部。親兵見了徐茂公,雖麵帶警惕,卻也不敢阻攔——畢竟徐茂公是唐營軍師,又是自家將軍的結義三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徐茂公走到帳門前,輕輕咳嗽了一聲“九弟,三哥來看你了。”
帳內沉默了片刻,隨即傳來蘇定方沉穩的聲音“三哥請進。”
徐茂公掀簾而入,隻見帳中陳設簡單,一張木案上放著地圖與筆墨,蘇定方正坐在案後,一身戎裝未卸,腰間佩著那柄成名的“寒鐵槍”。他見徐茂公進來,並未起身,隻是指了指案前的凳子“三哥坐。不知三哥深夜前來,有何要事?”
徐茂公坐下,目光落在蘇定方臉上——幾年不見,他輪廓愈發剛毅,隻是眉宇間多了幾分疲憊。徐茂公沒有直奔主題,反而笑道“許久不見九弟,今日見你安好,三哥也就放心了。當年在濟南府,你還是個少年,如今已是能獨當一麵的大將,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蘇定方聞言,嘴角動了動,卻未接話。他知道徐茂公此來,必是為勸降之事,隻是不願先開口。
徐茂公見狀,也不繞圈子,緩緩道“九弟,如今竇建德被困聊城,糧草斷絕,麾下將士已無鬥誌,河北歸唐已是定局。你是個聰明人,該知道頑抗下去,不僅會害了自己,更會讓河北百姓再遭戰亂之苦。”
蘇定方終於抬眼,目光銳利如刀“三哥是來勸我歸唐的?”
“是,也不是,”徐茂公搖頭,“我是來勸九弟,莫要再執迷不悟。你隨竇建德,是為了平定河北、救民於水火,可如今竇建德已非昔日之人,他猜忌功臣、窮兵黷武,早已失了民心。而我大唐主公李世民,雄才大略,仁德布於天下,這些年平定中原,從不濫殺無辜,百姓皆盼大唐一統。九弟若歸唐,既能繼續施展抱負,又能護得河北百姓,何樂而不為?”
蘇定方沉默良久,才緩緩道“三哥所言,我並非不知。隻是我蘇定方既已歸了竇建德,便該盡忠到底,豈能臨陣倒戈?再者,當年我與唐營素有戰事,手上也沾了唐兵的血,李世民若真容得下我?”
“九弟此言差矣,”徐茂公急忙道,“主公向來愛惜人才,當年尉遲恭將軍也曾與主公為敵,甚至傷過主公麾下將士,可主公仍對他委以重任;還有秦二哥,當年在洛陽歸唐,主公也是親自出迎。至於你手上的唐兵血,那是各為其主,主公豈會放在心上?”
說到這裏,徐茂公話鋒一轉,又道“更何況,九弟難道就不牽掛家中老母?如今河北大亂,饒陽雖暫未遭兵禍,可竇建德殘部若得知你被軟禁,難保不會去騷擾老伯母。你若歸唐,主公必會派人將老伯母接到長安,妥善安置,讓你再無後顧之憂。”
蘇定方身子猛地一震,眼中閃過一絲慌亂——母親年事已高,身體素來不好,他這些年在外征戰,最放心不下的便是母親。徐茂公這話,恰好戳中了他的軟肋。
徐茂公看在眼裏,心中暗喜,卻仍不動聲色地繼續道“九弟,咱十三兄弟,如今已有十一人歸了大唐,就差你和老十二。二哥、四弟、老嘎達他們,日日都盼著你能回來,再像當年在濟南府那樣,兄弟同心,共闖一番事業。你若歸唐,日後平定突厥、統一天下,必有你蘇定方的一份大功,青史留名,豈不比困死在這後寨強?”
蘇定方低下頭,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槍鞘。帳外的風聲、巡營的腳步聲,一一傳入耳中,他心中翻江倒海——一邊是對竇建德的“忠義”,一邊是兄弟情分、老母安危,還有那未竟的抱負。他沉默了許久,才緩緩抬起頭,眼中已沒了往日的銳利,多了幾分猶豫“三哥,容我再想想。”
徐茂公見狀,知道蘇定方已有鬆動,便不再逼迫“好,三哥給你時間。隻是九弟,你要記住,機會難得,莫要錯過了才後悔。明日一早,我再來聽你的答複。”說罷,他起身作揖,轉身出了帳篷。
帳外,夜色依舊深沉,徐茂公望著遠處中軍大帳的燈火,心中默念二哥,諸位兄弟,九弟這邊已有眉目,隻盼張公瑾與牛進達能早日接來老伯母,讓九弟徹底放下心防。
而此時的秦瓊,仍在中軍大帳中與眾人商議後續事宜。柴紹已寫好送往長安的書信,正交由親兵準備連夜出發;曲突通與曲突蓋則在清點兵馬,確保後寨防務萬無一失;程咬金與羅士信則守在帳外,以防有人驚擾。眾人各司其職,隻待明日蘇定方的答複,也盼著張公瑾與牛進達能順利接來蘇母——這一場勸降,不僅關乎蘇定方一人的命運,更關乎大唐平定河北的進程,容不得半點差錯。
夜色漸深,唐營中的燈火漸漸稀疏,唯有中軍大帳與後寨蘇定方的帳篷,仍亮著燭火。一邊是兄弟們的殷切期盼,一邊是蘇定方的內心掙紮,這場關乎情義與命運的抉擇,終將在明日揭曉。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蘇定方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