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破曉前的決戰
字數:2163 加入書籤
1992年盛夏,滬市的空氣燥熱得仿佛能點燃火焰,而天宇電子的地下指揮中心內卻寒氣逼人。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全球科技產業動態如同洶湧的潮水,不斷刷新著數據:歐美"星火計劃2.0"首批人工智能芯片正式量產,性能參數直指"太極芯片";中東某國突然撕毀與天宇電子的新能源合作協議,轉而加入歐美主導的能源聯盟......
"陳總,歐洲市場份額跌破20!"市場總監的聲音帶著顫抖,將最新的銷售報表拍在會議桌上,"他們不僅用低價傾銷擠壓我們,還在所有終端設備預裝自家的ai係統,形成技術壁壘。"
技術總監調出一段視頻,畫麵中歐美企業展示的新能源汽車在續航和快充上均有突破:"他們投入了上百億美元研發,在固態電池和智能電網技術上開始反超。更糟糕的是,我們在非洲的鋰礦項目遭遇當地武裝衝突,運輸線路被迫中斷。"
會議室陷入死寂,唯有陳宇敲擊桌麵的聲音在回蕩。他突然起身,扯開領口的領帶,露出脖頸處因連續熬夜生出的青黑:"知道為什麽他們這麽著急嗎?"他指著屏幕上閃爍的"啟明"量子計算機調試數據,"因為我們的量子計算即將商業化,這會徹底顛覆現有科技格局。他們怕了,所以要在最後時刻把我們按死。"
陳宇抓起激光筆,在地圖上劃出三條紅線:"第一,啟動"長城計劃",將"太極智能"生態與國內政務、金融係統深度綁定,構建自主可控的數字基石;第二,"筆鋒轉向中東,"聯合俄羅斯、伊朗開辟新的能源運輸通道,同時在國內建設戰略儲能基地;第三......"他頓了頓,眼中閃過狠厲,"是時候讓他們嚐嚐被技術封鎖的滋味了。"
當夜,天宇電子突然宣布:停止向歐美企業出口"太極芯片"核心架構的授權許可,並召回所有在外技術顧問。同時,一項名為"天工"的超級工程秘密啟動——整合全國科研力量,在量子通信、可控核聚變等前沿領域發起總攻。
歐美企業的報複來得迅猛而瘋狂。他們聯合向to提起訴訟,要求強製天宇電子開放技術;在資本市場,國際空頭瘋狂做空天宇電子的股票,股價在一周內暴跌40。更危險的是,一場針對"啟明"量子計算機的泄密事件悄然發生,核心技術文檔在暗網上被公開叫賣。
但這一切都在陳宇的預料之中。當歐美企業還在為"勝利"沾沾自喜時,他卻帶著團隊出現在西北荒漠。在那裏,一座代號"昆侖"的超級數據中心拔地而起,所有設備均采用國產芯片和"鴻蒙協議",完全脫離西方技術體係。同時,天宇電子突然發布新一代"太極2.0芯片",性能直接碾壓歐美產品,且宣布將該技術無償授權給國內所有科技企業。
"這不是自損八百的傻招,"陳宇在發布會上對著全球媒體冷笑,"而是告訴某些人:中國科技的根基,永遠不會被一家企業或一個國家掐住喉嚨。"
在新能源領域,天宇電子的反擊更加淩厲。當歐美企業還在為電池技術瓶頸焦頭爛額時,陳宇宣布了一個震撼世界的消息:中國科學家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而天宇電子已提前布局相關產業鏈。同時,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的跨國能源管道網正式貫通,徹底打破了歐美對能源運輸的壟斷。
1993年初,在日內瓦舉行的國際科技標準大會上,一場決定未來十年科技走向的終極對決拉開帷幕。歐美代表高舉著專利文件,要求將他們的技術設為全球標準;而陳宇則帶著"啟明"量子計算機的實測數據和"天工"工程的成果,冷靜反駁:"真正的標準,應該建立在普惠全人類的基礎上,而不是成為技術霸權的工具。"
會議進行到第七天,當中國科學家展示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幹線的實時傳輸畫麵時,會場陷入了長久的寂靜。最終,大會以微弱優勢通過決議,將中國提出的量子通信標準與歐美標準並列為國際核心標準。
勝利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歡騰。但陳宇卻獨自站在"啟明"計算機的控製室內,看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流。他知道,這隻是黎明前的一場戰役。在科技的星辰大海中,真正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陳總,下一個目標是什麽?"助理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陳宇轉身,目光堅定如炬:"太空。當他們還在爭奪地球的控製權時,我們要把中國的科技火種,播撒到星辰之間。"窗外,夜色深沉,卻掩蓋不住他眼中燃燒的光芒——那是屬於中國科技人的信仰與野心。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