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金殿龍顏驚聖駕,文武群英論天下
字數:5995 加入書籤
那句“讓他們,進來吧”,像是一道跨越了千年的敕令,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明明是邀請,卻帶著一種近乎於“恩準”的、居高臨下的氣場。
張承誌教授深吸了一口氣,那混雜著檀香與古老木材氣息的空氣,湧入肺中,卻絲毫沒能讓他那顆狂跳的心,平複下來。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那身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夾克衫,第一個,邁開了腳步。
一步。
兩步。
當他的腳,完全踏入含元殿那光潔如鏡的金磚地麵時,他感覺自己,仿佛穿過了一層無形的水幕。
身後的喧囂、光影、乃至於整個世界,都仿佛被瞬間抽離。
眼前,是一個全新的,隻屬於“大唐”的時空。
首先感受到的,是“空曠”。
一種令人心生敬畏的、極致的空曠。
數十根需要數人合抱的巨大立柱,如同撐起天穹的巨人,沉默地,向上延伸,最終,消失在穹頂那片深邃的、令人目眩神迷的巨大藻井之中。
光,從兩側高窗透入,在空氣中,被無數飛舞的塵埃,切割成一道道清晰可見的光柱,斜斜地,照射在這片足以容納千人的廣闊空間裏,投下夢幻般的光影。
人,站在這裏,渺小得,如同一粒塵埃。
緊接著,當眼睛,逐漸適應了殿內的光線後。
他們,看到了“人”。
兩排,穿著各色官服的“人”。
他們,就這麽靜靜地,分列在大殿的兩側,如同兩排,沉默的雕塑。
文東,武西。
每一個人的站位,彼此之間的距離,都仿佛經過最精密的計算,分毫不差。
一股無形的、由數十位帝國精英匯聚而成的、強大的氣場,如同一座大山,轟然壓下,讓剛剛踏入大殿的遊客們,瞬間,感覺呼吸都變得困難了起來。
張承誌的目光,從那些人的臉上一一掃過。
他的大腦,在這一刻,已經徹底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隻剩下一種源自於學者本能的、下意識的“辨認”。
左側文官之首,是一位身穿紫色圓領袍、腰係金玉帶的老者。他年約六旬,須發微白,麵容清臒,雙目微闔,神態衝淡平和,仿佛對眼前發生的一切,都漠不關心。但張承誌知道,在這份平和之下,隱藏著的是足以經天緯地的、如海般的深邃智慧。
房玄齡!
而在他身後半步,是另一位同樣身著紫袍的官員。他看起來要年輕一些,身形稍顯瘦削,但那雙眼睛,卻如同鷹隼般銳利,仿佛能洞穿人心。
杜如晦!
“房謀杜斷”……這兩位,大唐帝國初期的“最佳拍檔”,就這麽活生生地,站在了自己的麵前!
張承誌的目光,繼續移動。
他看到了,站在房玄齡對麵,武將隊列之首的那個人。
那是一位同樣年過花甲,但身形,卻依舊如同一杆標槍般挺拔的老者。他的臉上,布滿了風霜的痕跡,一道淺淺的刀疤,從他的眉角,一直延伸到耳際。他沒有看這些新來的“學士”,他的目光,始終,平視著前方,那雙飽經沙場、見慣了生死的手,正輕輕地,按在腰間那柄古樸的橫刀刀柄上。
那股不怒自威的、屍山血海中磨礪出的鐵血煞氣,即使隔著數十米,依舊讓人,不寒而栗。
衛國公,李靖!
而在李靖的身後,還站著那位滿臉虯髯、如同猛虎般的“混世魔王”程咬金;那位沉默寡言,卻如同山巒般可靠的尉遲敬德……
每一個名字,都是一段傳奇。
每一個身影,都足以,讓任何一個熟悉那段曆史的人,激動到渾身顫抖!
張承誌教授身後的那幾位博士生,早已是麵無人色。
他們感覺自己,像是一群,不小心闖入了神話殿堂的凡人。眼前的每一位,都是傳說中的神隻。他們甚至,連直視對方的勇氣,都已經失去。
可張承誌的目光,還在移動。
因為他看到了,在文官隊列中,一個最為特殊的存在。
那是一位身著緋色官袍的諫議大夫。
他看起來,比房、杜二人,都要年輕,也更為清瘦。他的相貌,平平無奇,但那張臉,卻繃得,如同一塊鐵板。他的眼神,是整個大殿中,唯一,在這些“不速之客”身上,停留了最久的人。
那眼神,不帶絲毫的感情。
充滿了審視,充滿了挑剔,就像是一麵,光芒四射的鏡子,能照出你內心深處,所有的齷齪與不堪。
魏征!
那個讓天可汗都感到“頭疼”的、剛正不阿的魏征!
張承誌下意識地,避開了他的目光。
也就在這一刻,他的視線,終於,越過了這群星光璀璨的文臣武將,投向了,那座位於整個大殿中軸線盡頭的、最高處的、九階白玉台之上的……
龍椅。
以及,龍椅之上,那個,俯瞰著整個大殿的,身影。
在看到那個身影的瞬間。
張承誌教授,感覺自己的心髒,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給狠狠地,攥住了。
那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語言,去形容的,感覺。
如果說,李靖給人的感覺,是“利刃”。
那這道身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天”。
他,就那麽隨意地,坐在那裏。
身穿著的,並非是後世想象中,那種繁複華麗的十二章紋冕服,而是一身更為簡潔、卻也更為威嚴的、明黃色的常服。
他的身材,高大,魁梧。即使坐著,也能感受到,那副身軀裏,所蘊含的、爆炸性的力量。
他的麵容,棱角分明,帶著一股久經沙場的鐵血之氣。但那雙眼睛,卻深邃得,如同星空。
威嚴,與平和。
殺伐,與仁德。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氣質,被完美地,融合在了同一個人的身上。
他沒有刻意地,去釋放自己的氣場。
但當你的目光,與他對視時,你依舊會,不可抑製地,生出一種,想要俯首、跪拜的衝動。
因為你知道,你所麵對的,不僅僅是一個人,一位帝王。
而是,一個時代。
一個,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偉大的時代!
他,就是這個時代的,化身!
李世民!
此刻,這位“天可汗”,正用一種,帶著幾分好奇,幾分審視,卻又充滿了絕對自信的目光,打量著這群,剛剛走進他大殿的,“奇裝異服”的學士們。
那引路的中官,將張承誌等人,帶到了大殿一側,一片專門空出來的區域後,便躬身,悄無聲息地,退了下去。
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敢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
遊客們,就這麽,如同木雕泥塑般,站著。
有人,下意識地,想要掏出手機,卻在手指觸碰到口袋的瞬間,如同觸電般,猛地縮了回來。
在這樣的地方,在這樣的“人”麵前。
任何現代的科技產品,都顯得,那麽的,格格不入,甚至,是一種褻瀆。
大殿,再次,恢複了之前的寂靜。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識地,匯聚到了那道,位於權力之巔的身影之上。
他們在等待。
等待著,這位千古一帝的,“發問”。
然而,李世民,卻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理會他們。
他的目光,從張承誌等人的身上,緩緩移開,重新,落到了下方那群,自己的臣子身上。
他淡淡地開口,那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奇特的魔力,清晰地,回蕩在空曠的大殿之內。
“剛才,說到哪兒了?”
房玄齡,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回陛下,剛才,褚遂良大人,與馬周大人,正在商議,是否應在科舉之中,加入‘德行’、‘家世’的考量。”
“嗯。”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
他看向了那位,之前慷慨陳詞的褚遂良。
“褚卿,你的意思是,擔心,隻憑才學取士,會招來,德行有虧的小人?”
褚遂良,立刻躬身,道:“陛下聖明!臣,正是此意!國之棟梁,才為基,德為本!若無德,其才,反為禍國之器!”
他的話音,剛落。
那位名叫“馬周”的年輕官員,便立刻,站了出來,朗聲道。
“陛下!臣,不敢苟同!”
“所謂‘德行’,何為標準?所謂‘家世’,又與治國之能,有何幹係?若以此為據,豈不是,又要重蹈那‘九品中正’之覆轍,讓我等寒門士子,再無出頭之日?!”
他的情緒,有些激動。
李世民,看著他們,沒有說話。
他的手指,在龍椅的扶手上,輕輕地,敲擊著。
“咚。”
“咚。”
“咚。”
每一下,都仿佛,敲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最終,他看向了,那個從頭到尾,都一言不發的“鏡子”。
“魏征。”
“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