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諫臣威重驚遠客,天子垂問論古今
字數:5543 加入書籤
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向了那個身穿緋色官袍的、瘦削的身影。
就連剛剛還在慷慨陳詞、據理力爭的褚遂良和馬周,也都下意識地,閉上了嘴巴。
仿佛,隻要這個男人沒有開口,整個朝堂之上,任何的爭論,都顯得,沒有分量。
張承誌教授,感覺自己的喉嚨,有些發幹。
他看到,魏征,從文官的隊列中,緩緩地,走了出來。
他的動作,不急不緩。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過一般,精準,沉穩。
他走到了大殿的中央,那個百官矚目的位置。
魏征抬起了頭。
那張如同鐵鑄的、不帶絲毫感情的臉,正正地,麵向了九階白玉台之上的帝國至尊。
但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答那個關於“科舉”的問題。
他的目光,如同兩道利劍,倏然間,轉向了偏殿一側,那群,早已嚇得如同鵪鶉般的,“不速之客”。
被那道目光掃過的瞬間,張承誌感覺自己的心髒,都漏跳了一拍。
那是一種,什麽樣的眼神啊!
冰冷,銳利,不帶一絲一毫的感情。
充滿了審視,充滿了質疑,充滿了,一種上位者對於“秩序”被破壞的、本能的厭惡。
就好像,他看的,不是一群“人”。
而是一群,不該出現在這裏的,“東西”。
張承誌身後的那幾位博士生,更是早已麵無人色,他們下意識地,低下了頭,根本不敢,與那道目光,有任何的對視。
“陛下。”
魏征,終於開口了。
他的聲音,和他的人一樣,幹瘦,卻又,堅硬如鐵。
“臣,以為。論國事之前,當先,正衣冠,肅禮儀。”
“朝堂,乃國之重地,天子威嚴所在。凡入此殿者,皆需沐浴更衣,行止有度。此,非為繁文縟節,乃為,敬畏之心。”
他的話,不急不緩,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裏,一個一個,擠出來的一般。
他說到這裏,話鋒,猛然一轉。
那如同刀鋒般的目光,再一次,狠狠地,剮在了張承誌等人的身上。
“然!今日,臣,卻見。一群衣衫不整、形容怪誕、舉止散漫之人,竟能,堂而皇之地,立於這含元殿之上!”
“臣,愚鈍!”
“臣,敢問陛下!”
“此,是何人?!”
“此,是何禮?!”
“此,又是,何意?!”
一連三問,聲聲如雷!
每一個字,都像是帶著冰渣子,狠狠地,砸在了所有遊客的心上。
整個大殿,安靜得,落針可聞。
空氣,仿佛在這一刻,都凝固了。
張承誌感覺,自己渾身上下的血液,都快要被凍僵了。
他能感受到,四麵八方,投來的,各色各樣的目光。
武將隊列裏,程咬金那雙環眼,瞪得溜圓,眼神裏,充滿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好奇。
尉遲敬德,則是眉頭緊鎖,顯然,他也覺得,讓這群人站在這裏,有些,不成體統。
而文官那邊,房玄齡與杜如晦,依舊是眼觀鼻,鼻觀心,仿佛,入定了一般。
但張承誌知道,他們的耳朵,一定都在,聽著。
這,就是,魏征!
這,就是那個,能把天可汗,都逼得,回了後宮,大罵“我遲早要殺了這個田舍翁”的,恐怖存在!
他甚至都不屑於去問,你們是誰,從哪兒來。
他隻是在用最直接、也最嚴厲的方式,告訴你——
你們,不配,站在這裏!
大殿內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快要窒息。
就在張承誌,感覺自己快要撐不住,想要躬身請罪的時候。
“嗬嗬……”
一聲輕笑,從那九階白玉台之上,悠悠地,傳了下來。
打破了這死一般的寂靜。
是李世民。
他笑了。
他看著下方,那張依舊緊繃著的、如同茅坑裏的石頭般,又臭又硬的臉,緩緩地,開口了。
“魏卿,不必,如此動怒。”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仿佛長輩,在看自家一個,不懂事的倔強晚輩般的,無奈與包容。
“這些人,是朕讓他們進來的。”
“他們是來自比那西域更要遙遠之地的,飽學之士。今日,聽聞我大唐,君臣和睦,國泰民安,特意,前來觀禮。”
“至於,這衣冠……”
李世民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張承誌等人,那身“奇裝異服”之上。
他的眼神裏,沒有魏征那種,毫不掩飾的“厭惡”,反而,帶著一絲,真正的好奇與審視。
“入鄉,需隨俗。想必,在他們那裏,這,便是最為莊重的禮服吧。”
一番話說得輕描淡寫。
卻瞬間就將魏征那咄咄逼人的、足以將人逼死的“三問”,給化解於無形。
他沒有去指責魏征的“無禮”。
他隻是用一種更為宏大的、屬於“天可汗”的視角,告訴所有人——
大唐,是開放的。
大唐的胸襟,是足以包容四海的。
你們覺得,這是“奇裝異服”,朕看到的,卻是遠方來客的,“風土人情”。
這,就是,帝王之術!
張承誌,在心中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後背卻早已被冷汗浸濕。
他看到,魏征在聽完這番話後,那張鐵板一樣的臉上嘴唇動了動,似乎還想再爭辯些什麽。
但最終他隻是躬身一拜。
“陛下,聖明。”
然後,便退回了自己的隊列之中,再不發一言。
一場讓所有遊客提心吊膽的危機,就這麽被化解了。
還沒等遊客們,將那顆提到了嗓子眼的心徹底放回肚子裏。
李世民的目光,卻再一次落到了他們的身上。
更準確地說,是落到了站在最前方看起來像是這群人“領頭者”的,張承誌教授的身上。
“這位先生。”
李世民開口了。
這一次,他問的,是張承誌。
“剛才,我朝中,兩位愛卿的爭論,想必,你也聽到了。”
“朕,很好奇。”
“以你之見。為國取士,究竟是該唯才是舉,不問出身?”
“還是該,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轟!!!
這個問題,如同一道九天驚雷,狠狠地劈在了張承誌的天靈蓋上!
他……他在問我?
他竟然,在問我?
這個,困擾了華夏,數千年的“千古難題”!
他竟然,當著這滿朝文武,房謀杜斷,李靖,魏征……的麵!
問我?!
張承誌的大腦,一片空白。
他感覺,整個大殿,所有的光,所有的聲音,都在向著自己,瘋狂地,擠壓而來!
他能感受到,背後,那數百名遊客,投來的,震驚、茫然、不知所措的目光。
他能感受到,身旁,那四位學生,那因為極度的緊張,而變得,粗重無比的呼吸聲。
他更能感受到,大殿兩側,那數十道,來自,初唐時代,最頂尖精英的,審視的,目光!
甚至,就連那位剛剛退回去的“活閻王”魏征,也再一次,將他那令人膽寒的視線,投了過來。
在這一刻,張承誌不再是一名遊客,一名學者。
他,變成了一名,正在“趕考”的,學子。
一場,橫跨了一千四百年時空的,終極“大考”!
而主考官是千古一帝,李世民。
陪考的是整個貞觀時代!
他該,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