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奇珍入匣酬國士,移步江南待盛唐

字數:4585   加入書籤

A+A-


    那枚薄如蟬翼,卻又仿佛承載著整個山莊榮耀與夢想的“金葉”,就這麽靜靜地躺在劉楚的手心。
    會客室內,落針可聞。
    所有的目光,都被那片溫暖而璀璨的淡金色光芒所吸引,久久無法移開。
    在場的,都是各自領域的大家,見過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
    可不知為何,眼前這枚小小的、工藝精湛到極致的金屬葉片,卻讓他們都生出了一種莫名的、想要將其珍藏的衝動。
    它所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貨幣的價值,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匠心,一種名為“青瑤山莊”的獨特精神符號。
    “好……好一片‘金葉’。”
    許久之後,還是那位專攻金銀器鑒定的老教授,第一個打破了沉默。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夢囈般的讚歎,“此物,雖非真金,其藝,卻早已勝過真金。劉園長,老朽……可否上手一觀?”
    “當然。”
    劉楚微笑著,將那枚金葉,小心翼翼地遞了過去。
    一場小型的“鑒寶會”,就這麽在天下錢莊的內堂,悄然展開。
    那枚金葉,在十幾位白發蒼蒼的泰鬥手中,被鄭重地、小心翼翼地傳遞著。
    “你們看這葉脈的紋理,細如發絲,卻又根根分明,充滿了自然的生長感。這絕對不是普通的模具能壓製出來的,倒像是……用激光微雕,一寸一寸,刻畫上去的。”
    “不止是雕工,”材料學專家拿起自己的放大鏡,仔細觀察著葉片的邊緣,“看這裏,邊緣的處理,帶著一種極其細微的、不規則的弧度,完美模擬了真實葉片的自然形態。還有這合金的配比……太神奇了,它既有黃金的色澤,又有白銀的溫潤,卻比兩者都要輕盈。這……這是一種全新的貴金屬材料啊!”
    那位經濟學教授,則早已從純粹的欣賞,上升到了商業價值的思考。
    “我明白了,”他撫掌讚歎,眼神中是掩藏不住的興奮,“這枚金葉,它根本就不是用來‘流通’的!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頂級的‘錨定’!”
    “它用最極致的工藝,為青瑤山莊的價值,定下了一個‘黃金標準’。它告訴所有遊客,我們這裏的一切,都如這枚金葉般,是獨一無二、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高!實在是高啊!這種品牌心智的植入,潤物細無聲,卻又堅如磐石!”
    聽著專家們發自肺腑的、從各個專業角度進行的“彩虹屁”,劉楚隻是安靜地微笑著。
    待所有人都觀賞完畢,他才對著身旁的“賬房先生”輕輕點了點頭。
    那人立刻會意,轉身從內堂捧出了十幾個同樣精致的、尺寸稍小的黑漆木匣,一一分發到各位專家的麵前。
    “諸位先生遠道而來,晚輩也無甚好禮相贈。”劉楚站起身,對著眾人拱了拱手,語氣誠懇,“這一套‘青瑤通寶’的樣幣,便贈予各位,權當此行的一個小小的紀念吧。”
    專家們聞言,都是一愣。
    他們打開麵前的木匣,隻見裏麵用紅色的絲絨精心襯托著,一枚銅錢,一錠一兩的紋銀,以及一片,璀璨奪目的金葉,正靜靜地躺在那裏。
    “這……這如何使得?”
    “是啊,劉園長,此物太過貴重,我們不能收。”
    專家們紛紛推辭,他們雖然喜愛,但學者的風骨,讓他們無法平白接受如此“重禮”。
    “諸位先生,”劉楚的笑容,依舊淡然,“它不是‘禮’,隻是一個‘紀念品’。”
    “在我們這裏,它隻是園區內流通的代幣。但在諸位先生的手中,或許,它能成為一個引子,一段故事,讓更多的人,能通過這小小的方圓之物,看到我們華夏傳統工藝與現代匠心,融合的另一種可能。若能如此,那才是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一番話說得是滴水不漏,既給了專家們台階,又將這份贈予,上升到了“文化傳播”的高度。
    何鏡山與李敬同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無奈的、卻又無比欣賞的笑意。
    “既然如此,”何鏡山教授緩緩地合上了木匣的蓋子,對著劉楚,鄭重地點了點頭,“那,我等便卻之不恭了。多謝劉園長。”
    “客氣了。”
    收下了這份特殊的“紀念品”,錢莊之事,也算了結。
    何鏡山教授站起身,他那雙總是帶著幾分審視的銳利眼眸,此刻,卻被一種前所未有的、熾熱的期待所填滿。
    他沒有看劉楚,目光,卻仿佛穿透了錢莊厚重的牆壁,投向了園區更深、更遠的地方。
    “劉園長,”他沉聲開口,那聲音,帶著一絲,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巨大的渴望,“今日,得見青瑤山莊入口之雄奇,得品聽泉軒之風雅,亦得賞這錢莊之精巧……老朽,已是心滿意足。”
    “隻是……”
    他話鋒一轉,整個人的氣場,都變得不同了。
    “老朽心中,還有一個,最大的念想。”
    李敬同教授也同時站了起來,他扶了扶眼鏡,眼神中,是與何鏡山如出一轍的、強烈的向往。
    “劉園長,不知……可否帶我等,去那座‘盛唐古城’,看一看?”
    這個問題一出,整個會客室的空氣,仿佛都瞬間凝固了。
    在場所有的專家,都不約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是啊。
    之前的一切,固然精彩絕倫。
    但他們此行,真正的,最終極的目的,還是那座,被何鏡山教授,在文章中,稱為“神跡”的城。
    一座,本不該存在的,完美的長安城。
    麵對這群國寶級泰鬥,那幾乎要凝成實質的、灼熱的目光,劉楚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意外。
    他隻是笑了笑,那笑容,帶著幾分歉意,又帶著幾分,主人家獨有的、不容置疑的安排。
    “何老,李老,諸位先生,莫急。”
    他抬起手,指了指窗外那早已升至中天的日頭。
    “現在,已是午時了。”
    “盛唐雖好,卻也不急於一時。畢竟那座城就在那裏,不會走,也跑不掉。”
    “諸位先生一路奔波,想必早已腹中空空。不如,先隨晚輩去用個便飯,嚐一嚐,我們這山莊裏,獨有的江南風味。待酒足飯飽,養足了精神,我們下午,再去那長安城裏,走上一遭,如何?”
    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讓人無法反駁。
    專家們雖然心中急切,但也隻好客隨主便,紛紛點頭稱是。
    “好,那便……叨擾劉園長了。”
    劉楚笑著,再次引領著眾人,走出了那座充滿了“銅臭味”與“黑科技”的天下錢莊。
    當他們再次沐浴在甕城廣場溫暖的陽光下時,許多專家,都還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他們跟隨著劉楚,沒有走向園區深處,而是沿著一條他們從未走過的、蜿蜒的青石板小路,向著人工湖的方向走去。
    一路行去,景致,也隨之悄然變換。
    之前那種明清風格的、充滿了市井氣息的建築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秀麗、也更為雅致的江南風光。
    道路兩旁,垂柳依依,隨風輕擺。
    耳邊,是潺潺的流水聲,空氣中,也多了一絲,獨屬於江南水鄉的、濕潤而清新的氣息。
    “咦?這裏的風格……”
    “是啊,跟剛才那邊,完全不一樣了。”
    專家們正好奇地打量著四周,前方,一座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的三層酒樓,便在一片翠竹的掩映下,映入了他們的眼簾。
    酒樓臨湖而建,門楣之上,掛著一塊黑漆金字的牌匾,上書三個娟秀的小字——“湖畔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