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孩童聯詩傳雅韻,老匠合璧鑄新器

字數:4391   加入書籤

A+A-


    瑞國都城的盛夏,暑氣蒸騰,禦花園的涼亭裏卻透著清涼。幾株高大的合歡樹撐開濃密的綠蔭,樹下的石桌上擺著冰鎮的酸梅湯,蘇婉正和蘭妃、柳妃翻看百工學堂送來的孩童詩作。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跡裏,滿是天真的巧思,既有“瑞雲生翠葉,焰靈吐紅英”的狀物,也有“共飲一河水,同耕萬畝田”的感懷。
    “這個阿豆的詩真有意思。”柳妃指著一張紙,上麵寫著“陶土捏雙花,一紫又一黃。瑞雲裹焰靈,像塊甜糕糖”,字跡東倒西歪,末尾還畫了個歪扭的笑臉,“把雙花泥比作甜糕,虧他想得出來。”
    蘭妃笑著點頭“這孩子心細,上次龍舟節,他還特意把掉到水裏的小旗子撈上來,說‘瑞雲和焰靈不能分家’。”
    蘇婉拿起另一張紙,是阿禾寫的“機上絲千縷,線中藏兩邦。織出雲追花,送到陛下旁。”字跡娟秀,末尾還繡了朵小小的焰靈花。她輕聲道“阿禾這孩子,不僅手藝好,心思也純。聽說她最近在學瑞國的格律詩,周明博士總誇她有悟性。”
    正說著,李德全匆匆進來,手裏捧著一個精致的木盒“娘娘,雲羅的敖風督查派人送禮物來了,說是百工學堂的孩子們合力做的,給陛下和娘娘解暑。”
    打開木盒,裏麵是一把折扇,扇骨是雲羅的紫檀木,刻著細密的焰靈花紋;扇麵是雙花錦,上麵用兩國文字寫著“清風共沐”,旁邊還畫著幾個孩子在學堂裏讀書的場景——徐農官在教農具,趙老根在揉陶土,王織娘在織布,每個身影都栩栩如生。
    “這扇麵畫得真好。”蘭妃輕撫著扇麵,“看這筆觸,像是阿禾畫的。”
    蘇婉點頭“扇骨的刻工帶著秦木匠的風格,這定是孩子們和工匠們一起做的。李德全,把這扇子給陛下送去,再請他來看看這些孩子的詩,定能解解暑氣。”
    禦書房裏,林羽正和周明討論編撰《兩國通誌》的事。見蘇婉進來,他放下手中的書稿,笑著起身“什麽事讓你這麽高興?”
    “陛下看看這些孩子的詩就知道了。”蘇婉把詩稿遞給他,又展開那把折扇,“這是百工學堂的孩子們送的,說是‘清風共沐’。”
    林羽看著詩稿,又摩挲著折扇,眼中泛起暖意“‘共飲一河水,同耕萬畝田’,說得比朝堂上的奏折還透徹。周博士,你看能不能在百工學堂之外,再辦幾所‘聯韻學堂’,專門教兩國的孩子讀書寫詩,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彼此的文化。”
    周明拱手道“陛下聖明。臣正有此意,已讓敖風督查在雲羅選了三處校址,打算秋收後就動工。”
    林羽點頭“好。讓戶部撥款,校舍的樣式就用‘兩院合一’——前院是瑞國的歇山頂,後院是雲羅的吊腳樓,讓孩子們在一個院子裏,既能讀《論語》,也能學《雲羅歌謠》。”
    消息傳到雲羅的百工學堂,孩子們都炸開了鍋。阿豆拉著阿禾的手,蹦蹦跳跳地說“阿禾姐姐,我們以後能學瑞國的詩了嗎?就像上次聽到的‘春種一粒粟’那樣。”
    阿禾笑著點頭“是啊,周博士說還要教我們對對子呢。瑞國的上聯,雲羅的下聯,多有意思。”
    徐農官在一旁聽著,對敖風笑道“這才是長久之計。手藝能傳家,文化能連心,兩樣都抓住了,兩國才能真的親如一家。”
    敖風深以為然“徐老說得是。我已經讓人去請瑞國的私塾先生了,還打算在學堂裏建個‘詩牆’,孩子們寫的好詩,都抄在上麵,讓大家天天看。”
    此時的聯藝坊裏,正有一件更令人興奮的事在發生。秦木匠和瑞國的鐵匠吳師傅,正在合力打造一尊“雙花鼎”——鼎身用瑞國的精鐵鑄造,刻著雲羅的纏枝焰靈花紋;鼎足是雲羅的硬木雕刻,鑲著瑞國的銀絲瑞雲紋,打算送給即將落成的聯韻學堂當鎮校之寶。
    “吳老弟,這鼎耳的弧度得再彎半寸,像雲羅的牛角杯那樣,才夠氣派。”秦木匠拿著尺子,在鐵坯上比劃。他的手指因為常年握刀,布滿老繭,卻穩得像磐石。
    吳師傅掄著錘子,火星四濺“沒問題!我這就加火重鍛。對了,鼎底的銘文,用兩國文字各刻一遍‘教學相長’,怎麽樣?”
    “好主意!”秦木匠笑道,“再讓王織娘用金粉描一遍,保證金光閃閃,比宮裏的鼎還好看。”
    旁邊的陶窯前,趙老根和孫師傅也沒閑著。他們正在燒製一批“聯韻陶笛”,笛身是雙花泥做的,上麵刻著簡單的樂譜——一半是瑞國的《童謠》,一半是雲羅的《牧歌》,孩子們一吹,兩種調子能自然地合在一起。
    “孫老哥,這笛孔的間距得按雲羅孩子的手指長短來,不然他們按不住。”趙老根一邊轉動陶坯,一邊說道。
    孫師傅點頭“我已經量過了,比瑞國的陶笛多開一個小孔,音域更寬,能吹的調子也更多。”
    消息傳到瑞國的後宮,蘇婉特意讓人送來一批上好的金粉和朱砂,還附了一封信,說“雙花鼎成之日,定要告訴我們,宮裏會派樂師來,用聯韻陶笛奏一曲新樂,為聯韻學堂助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蘭妃和柳妃也沒閑著,她們親自繡了一幅“百子聯詩圖”——上麵畫著一百個孩子,一半穿著瑞國的衣裳,一半穿著雲羅的服飾,有的在寫詩,有的在對對子,背景是交織的瑞雲和焰靈花,打算送給聯韻學堂當門簾。
    “你看這孩子的辮子,得按雲羅的樣式來,編三股才對。”蘭妃指著圖上的一個小男孩,對柳妃說。
    柳妃笑著調整絲線“知道啦,你都念叨三遍了。這個瑞國女孩的發帶,得用焰靈花色的,才夠顯眼。”
    龍舟節過後,瑞國都城的市集上,出現了一種新的玩意兒——“雙花詩簽”。錢老板的綢緞鋪裏,王織娘將孩子們的詩繡在小巧的錦緞上,瑞國的一麵繡著詩句,雲羅的一麵繡著對應的插畫,姑娘們爭相購買,說是“戴在身上,又有文化又好看”。
    “錢大哥,這簽子賣得真好,三天就賣完兩箱了。”王織娘清點著訂單,臉上滿是笑意。她的指尖因為常年繡花,有些微微發僵,卻靈活得像蝴蝶。
    錢老板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那是!咱們的詩簽,既有瑞國的雅,又有雲羅的豔,誰不喜歡?我已經讓人去瑞國的其他城鎮鋪貨了,保證能讓更多人看到孩子們的詩。”
    聯韻學堂落成的那天,真是比過年還熱鬧。林羽和蘇婉親自去了雲羅,看著孩子們在詩牆上貼自己的詩,在雙花鼎前合影,用聯韻陶笛吹奏新學的曲子,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
    “陛下,你聽!”蘇婉指著不遠處,阿豆正用陶笛吹著瑞國的《春曉》,阿禾在一旁用雲羅的方言唱和,兩種聲音一唱一和,竟異常和諧。
    林羽點頭笑道“這比任何奏章都有說服力。你看這鼎,這詩牆,這孩子們的笑臉,都是咱們用心血換來的和平啊。”
    典禮上,周明博士請兩國的孩子各出了一句上聯,讓大家對下聯。瑞國孩子出的是“瑞雲拂綠柳”,雲羅的孩子立刻對出“焰靈映紅荷”;雲羅孩子出的是“田埂共揮鋤”,瑞國的孩子馬上接上“河上同蕩舟”,引得滿堂喝彩。
    張奶奶拉著林羽的手,抹著眼淚說“陛下,我活了一輩子,從沒見過這樣的日子。孩子們在一起念書,工匠們在一起做活,就像一家人……”
    林羽握住她的手,鄭重道“奶奶放心,這樣的日子,會一代一代傳下去的。”
    夕陽西下,聯韻學堂的鍾聲響起,孩子們排著隊,用兩國語言齊聲念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聲音稚嫩,卻透著堅定,像種子落在土裏,發出要破土而出的力量。
    敖風站在詩牆前,看著上麵孩子們的詩句,忽然覺得,自己當初放下仇恨,選擇這條道路,是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事。他想起林羽的囑托,想起張奶奶的期盼,心中充滿了力量。
    瑞國的皇宮裏,林羽和蘇婉正看著從雲羅送來的“雙花鼎”圖樣。蘇婉輕聲道“陛下,你看這鼎,鐵與木相嵌,花與雲共生,多像我們現在的日子。”
    林羽點頭“是啊,剛則鐵,柔則木,剛柔並濟才能長久。文化與手藝,就像這鼎的兩隻耳,缺了誰都不行。”
    屬於林羽與三千嬪妃的故事,在這朗朗的讀書聲裏繼續鋪展。而瑞國與雲羅的土地上,孩童的詩聲、工匠的錘聲、織機的哢嗒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曲跨越國界的樂章。這樂章裏,有瑞雲的輕盈,有焰靈花的熱烈,更有兩國百姓手拉手、心連心的溫暖與堅定,在歲月裏久久回響,直到永遠。
    喜歡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