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秋闈同考顯才俊,雙榜共張耀雙邦

字數:4556   加入書籤

A+A-


    雲羅國的金秋,天高雲淡,月牙河畔的稻田翻著金浪,空氣中彌漫著穀物的清香。聯韻學堂的院子裏,十幾張案幾整齊排列,上麵鋪著宣紙,擺著筆墨——今日是雲羅首次與瑞國同步舉行秋闈鄉試的日子,百工學堂與聯韻學堂的學子們齊聚於此,要在同一考場、同做考題,一較高下。
    “阿禾姐姐,你的筆握得真穩。”阿豆坐在案前,小手攥著毛筆,墨汁在宣紙上洇出一個小小的墨點,他吐了吐舌頭,趕緊用吸墨紙吸掉。
    阿禾正蘸著墨,聞言笑道“多練練就好了。你看這考題,‘論農桑與百工之共生’,徐爺爺講過好多次呢,咱們把雙季稻和雙花錦的事寫進去,肯定能得好名次。”
    不遠處,狗蛋正對著考題凝神思索。他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粗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邊,卻坐得筆直。案幾上的硯台是他自己用雙花泥做的,邊緣還刻著歪歪扭扭的“勤”字——是秦木匠教他刻的。
    “狗蛋,別緊張。”敖風穿著青色官服,巡視到他身邊,輕聲鼓勵,“就像平時在學堂裏寫策論一樣,把你改良播種機的想法寫清楚,這才是考官最想看的。”
    狗蛋用力點頭,鼻尖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抬手用袖子擦了擦,提筆在宣紙上寫下“一器可利萬民,一法能安百業”,字跡雖算不上娟秀,卻力透紙背。
    考場外,徐農官和周明博士正站在銀杏樹下交談。徐農官手裏拿著一份考題,笑道“周博士這考題出得好,既考經義,又重實務,正合了‘學以致用’的道理。”
    周明撫著胡須,點頭道“老夫特意讓瑞國的考官也出了幾道題,像‘論雙花錦之巧’‘析龍舟競渡之理’,都是兩國交融的實事,能看出學子們是否真的用心觀察。”
    張奶奶提著食盒走過來,裏麵裝著剛蒸好的米糕,用瑞國的椰漿和雲羅的紅糖做的,又甜又糯。她笑著說“兩位先生辛苦了,嚐嚐新米做的糕,給孩子們討個好彩頭。”
    瑞國的主考官李大人也走了過來,他剛檢查完考場紀律,接過米糕嚐了一口,讚道“張奶奶的手藝真棒!這米糕既有瑞國的香甜,又有雲羅的軟糯,就像今日的秋闈,兩國學子同場競技,本就是件美事。”
    後宮裏,蘇婉正和蘭妃、柳妃翻看從瑞國都城傳來的秋闈消息。案上擺著兩份考題,一份是瑞國都城的“論四海一家之理”,一份是雲羅考場的“論農桑與百工之共生”,字跡不同,立意卻殊途同歸。
    “這考題出得有深意。”蘭妃指著雲羅的考題,“把農桑和百工放在一起論,正是要讓學子們明白,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柳妃拿起一張瑞國考生的答卷草稿,上麵寫著“焰靈花可釀美酒,瑞雲紋能繡華章,物猶如此,人何以異”,她笑道“這學子有見地,把兩國的風物都寫活了。”
    蘇婉點頭“等放榜了,咱們把兩國的優秀答卷都刻印出來,送到各學堂當範文。讓孩子們知道,讀書不是為了死記硬背,是為了明白事理,更好地過日子。”
    正說著,翠兒匆匆進來,手裏拿著一封快信“娘娘,雲羅考場傳來消息,阿禾姑娘寫的策論被考官們稱讚,說她把雙花繡坊的織錦技藝和農桑的時令結合起來,道理講得又透又巧!”
    “這孩子果然沒讓人失望。”蘇婉笑著拆開信,隻見上麵抄錄著阿禾的幾句策論“絲隨季變,錦因時新,織錦如種田,需知天時、明地利、聚人和,三者缺一,難成佳品。”
    蘭妃讚歎道“小小年紀能有這番見解,將來定是個有出息的。”
    秋闈放榜那日,聯韻學堂的門前擠滿了人。兩張大紅榜單並排懸掛,左邊是瑞國考官評定的名次,右邊是雲羅考官評定的名次,有趣的是,阿禾和瑞國學子王硯之並列榜首,狗蛋和另一位雲羅學子李書文並列第二,名次交錯,像一串緊密相連的珠鏈。
    “阿禾姐姐是第一!”阿豆舉著小手歡呼,他雖然沒上榜,卻比自己考中還高興。
    阿禾站在榜單前,看著自己的名字旁邊寫著“策論精妙,融貫兩邦”,臉頰微紅,心裏卻暖暖的。她轉頭看向王硯之,那是個穿著月白長衫的少年,正朝她拱手笑道“阿禾姑娘的策論在下拜讀了,‘織錦如種田’一句,真是妙極了。”
    “王公子過獎了。”阿禾連忙回禮,“公子寫的‘舟行淺水需用槳,船入深海要揚帆,治國亦然,當因時製宜’,才更見真章。”
    兩人相視一笑,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狗蛋也在人群裏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激動得臉通紅,拉著敖風的袖子說“敖風哥哥,我上榜了!徐爺爺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
    敖風拍著他的肩膀,眼中滿是欣慰“好樣的!等回學堂,我請你吃趙師傅做的陶甕烤肉,給你慶功!”
    放榜後的宴席設在聯藝坊,兩國的考官、學子和鄉親代表歡聚一堂。李大人舉杯站起身,朗聲道“今日這宴席,不分瑞國與雲羅,隻論才俊與同心!阿禾姑娘與王硯之公子並列榜首,正是應了‘兩邦共榮’的心意,我敬他們一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幹杯!”眾人紛紛舉杯,酒液碰撞的聲音清脆悅耳,映著滿桌的歡聲笑語。
    席間,王硯之拿出自己的文稿,向阿禾請教“姑娘看我這篇‘論農具改良’,裏麵提到的瑞國曲轅犁與雲羅踏水車結合的想法,是否可行?”
    阿禾接過文稿,認真看了起來,時不時點頭“可行是可行,隻是車軸得用雲羅的硬木,不然經不住水泡。我可以讓秦木匠爺爺給你畫個圖樣。”
    狗蛋則和李書文湊在一起,討論如何把雙花泥做成輕便的農具部件,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有了新想法。
    張奶奶看著這熱鬧的景象,對徐農官歎道“徐老,你說這日子,咋就這麽好呢?孩子們在一起念書、考試,就像一家人一樣。”
    徐農官笑著點頭“這都是陛下和娘娘的功勞,也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你看這宴席上的菜,瑞國的烤羊腿配著雲羅的焰靈花醬,雲羅的糯米酒摻著瑞國的蜂蜜,多合味。”
    瑞國都城的後宮裏,林羽正和蘇婉看著送來的榜單和優秀答卷。林羽拿起阿禾和王硯之的策論,笑道“這兩個孩子的想法,比有些大臣的奏折還透徹。‘織錦如種田’‘舟行深淺論’,都是從實事裏悟出的道理,難得啊。”
    蘇婉點頭“我已經讓人備了賞賜,給上榜的學子們送些筆墨紙硯和書籍,鼓勵他們繼續深造。蘭妃妹妹還說,要請阿禾姑娘來宮裏,跟她學學繡藝呢。”
    林羽笑道“好啊。讓她多帶些雲羅的學子來,和瑞國的皇子公主們一起讀書,互相學習,才是長久之道。”
    秋闈過後,雲羅的市集上又多了新話題。錢老板的綢緞鋪裏,王織娘將優秀策論裏的佳句繡成了掛屏,“兩邦共榮”“農工共生”等字樣配上瑞雲與焰靈花的圖案,引得文人墨客爭相購買。
    “錢大哥,你看這‘舟行深淺論’,繡在屏風上多好看。”王織娘指著一幅新繡的掛屏,上麵的字跡用金線繡成,周圍環繞著水波紋,既有瑞國的細膩,又有雲羅的奔放。
    錢老板點頭道“這掛屏啊,我要送一幅給聯韻學堂,掛在正廳裏,讓孩子們天天看,好好學習。”
    百工學堂裏,徐農官正帶著上榜的學子們改良農具。狗蛋拿著新畫的圖紙,給大家講解“我想在播種機上裝個瑞國的小齒輪,再配上雲羅的腳踏板,這樣一個人就能操作,比以前省一半力氣。”
    王硯之在一旁補充“還可以在後麵加個雙花泥做的肥料箱,播種的時候就能順便施肥,一舉兩得。”
    學子們圍著圖紙討論,時不時有人提出新想法,氣氛熱烈得像要燃起來。
    敖風站在窗前,看著這一幕,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剛到瑞國時的忐忑,想起修堤壩時的艱辛,再看看眼前這些朝氣蓬勃的學子,忽然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這些孩子,就是兩國未來的希望,他們心裏沒有仇恨,隻有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瑞國的皇宮裏,林羽和蘇婉站在月下,望著天邊的圓月。蘇婉輕聲道“陛下,你看這月亮,既照著瑞國的土地,也照著雲羅的稻田,多公平。”
    林羽握住她的手,笑道“是啊,天地無私,人亦應如此。秋闈同考,不是為了分高低,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大家站在同一片土地上,讀一樣的書,做一樣的夢,本就是一家人。”
    屬於林羽與三千嬪妃的故事,在這金色的秋天裏繼續書寫。而瑞國與雲羅的土地上,秋闈的榜單還在風中飄揚,學子們的讀書聲、工匠們的錘聲、農夫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曲豐收與希望的歌謠。這歌謠裏,有少年的壯誌,有老者的欣慰,更有兩國百姓心手相牽、共創未來的堅定信念,在歲月裏久久回蕩,直到地老天荒。
    喜歡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