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冬釀開壇香滿市,聯坊獻藝暖雙邦
字數:4483 加入書籤
雲羅國的深冬,寒風卷著碎雪掠過月牙河的堤壩,卻吹不散市集上的暖意。趙老根的酒坊前擠滿了人,今日是“雙春酒”開壇的日子——這壇由瑞國糯米與雲羅焰靈花混合釀造、封存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佳釀,早成了兩國百姓翹首以盼的盛事。
“趙師傅,快開壇吧!我這鼻子都快等失靈了!”李大叔搓著凍紅的手,哈著白氣喊道。他身邊的瑞國商販錢老板也踮著腳張望,懷裏還揣著個新做的錫酒壺,是特意來裝頭壇酒的。
趙老根穿著件厚棉襖,手裏捧著個紅綢包裹的酒壇,臉上的皺紋笑成了花“別急別急!這開壇得有講究,得請兩國的福星來剪彩才行。”他朝人群外喊,“阿禾,王硯之,快過來!”
阿禾披著件繡滿焰靈花的披風,王硯之則穿著件瑞國樣式的錦袍,兩人並肩走來,身後跟著蹦蹦跳跳的阿豆,手裏還舉著兩束用紅繩綁在一起的瑞雲鬆與焰靈花枝。
“趙爺爺,這頭壇酒真的讓我們開?”阿禾有些不好意思,手指絞著披風的係帶。自秋闈同榜後,她和王硯之跟著周明博士研學,成了市集上人人稱讚的“雙璧”。
“咋不能?”趙老根把剪刀塞到她手裏,“你們一個是雲羅的巧姑娘,一個是瑞國的俊才子,這酒裏既有你們學堂的墨香,又有聯藝坊的巧思,就得你們來開才合心意!”
王硯之笑著接過另一把剪刀,對阿禾道“那我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兩人合力剪斷綁著酒壇的紅綢,趙老根舉起木槌,“咚”的一聲敲開泥封——刹那間,一股醇厚的酒香混著淡淡的花香彌漫開來,人群裏頓時爆發出一陣歡呼。
“好香啊!”阿豆踮著腳,小鼻子使勁嗅著,引得眾人發笑。
趙老根舀出第一碗酒,遞給擠到前排的張奶奶“張嬸,您先嚐嚐,這酒裏可有您去年送的老冰糖呢。”
張奶奶抿了一口,眼睛一亮“甜絲絲,火辣辣,還有股花香味兒!比瑞國的青梅酒綿,比雲羅的雜糧酒香,真是絕了!”
酒坊裏的熱鬧傳到聯藝坊,秦木匠和吳師傅正圍著一尊新鑄的“雙花爐”忙碌。這爐子外層是瑞國精鐵打製的爐身,刻著回環的瑞雲紋;內層是雲羅硬木做的炭槽,鑲著焰靈花形狀的通風口,燒起來既省炭又暖和,是特意為聯韻學堂打造的取暖爐。
“吳老弟,你看這爐蓋的卡扣,用雲羅的‘子母扣’是不是更嚴實?”秦木匠用砂紙打磨著木槽,木屑簌簌落下。他的手凍得有些僵硬,卻依舊穩得很。
吳師傅正在給爐身刷防鏽漆,聞言點頭“秦老哥說得在理。再在扣環上刻個小機關,瑞國的‘轉舌鎖’樣式,孩子們就不會隨便打開燙傷手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定了方案。旁邊的織錦區,王織娘和周娘正趕著織一批“暖冬錦”——用雲羅的柞蠶絲摻著瑞國的羊絨線,織出的錦緞又輕又暖,上麵還繡著“瑞雪兆豐年”的圖案,打算送給兩國的孤寡老人。
“周姐姐,你看這雪花的針法,用雲羅的‘打籽繡’是不是更像真的?”王織娘捏著銀針,指尖在錦緞上翻飛。
周娘湊近看了看,笑道“再摻些瑞國的‘散套針’,讓雪花邊緣帶點虛影,像被風吹動似的,更靈動。”
瑞國都城的後宮裏,蘇婉正和蘭妃、柳妃品嚐剛送來的“雙春酒”。酒液盛在雲羅樣式的青瓷杯裏,泛著琥珀色的光澤,蘭妃抿了一口,眼睛彎成了月牙“這酒真是妙,既有焰靈花的烈,又有糯米的柔,像極了兩國性情的融合。”
柳妃拿著酒壇上的標簽——上麵是阿禾畫的瑞雲托著焰靈花,旁邊用兩國文字寫著“冬暖雙邦”,笑道“趙師傅還真會做生意,連標簽都這麽精致。我看這酒可以納入宮廷貢酒,過年時宴請大臣正好。”
蘇婉點頭“我已經讓人回了信,讓趙師傅多釀些,除了宮裏,再給邊關的將士們送些去。寒冬臘月裏,喝口暖酒能解乏。”她拿起一封剛到的信,“對了,聯藝坊的‘雙花爐’做好了,敖風說孩子們在學堂裏讀書再也不凍手了,王硯之還寫了篇《暖爐賦》,說這爐子‘鐵骨藏柔腸,木心含烈誌’,倒是貼切。”
蘭妃笑道“這孩子的文采越來越好了。等開春,讓他和阿禾來宮裏,給皇子公主們講講治學之道。”
禦書房裏,林羽正看著林風送來的邊關軍報。見蘇婉進來,他放下奏報,指著桌上的“雙春酒”笑道“這酒朕嚐了,確實不錯。趙老根和孫師傅這手藝,該賞。”
“陛下打算怎麽賞?”蘇婉挨著他坐下,拿起軍報翻看——上麵寫著瑞國與雲羅的將士正一起巡邏,還在邊境建了座“共守亭”,亭裏既供著瑞國的戰神像,也擺著雲羅的護山神位。
林羽沉吟道“朕想在兩國各建一座‘酒坊學堂’,讓趙師傅他們教百姓釀酒手藝,再把釀酒的盈餘用來補貼聯韻學堂。你看如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陛下聖明。”蘇婉眼中泛起笑意,“既傳了手藝,又育了人才,一舉兩得。對了,周明博士說,王硯之和阿禾合寫了本《雙邦俗誌》,記錄兩國的風土人情,打算刻印成書,陛下要不要給寫個序?”
林羽欣然應允“好。就寫‘俗異心同源,藝通情自近’,算是朕對這兩個孩子的期許。”
雲羅的市集上,開壇的“雙春酒”很快被分飲一空。趙老根和孫師傅忙著給酒壇貼新標簽,上麵印著聯藝坊的印章——一半是瑞國的齒輪紋,一半是雲羅的繩結紋,象征著“工與藝合,邦與邦親”。
“趙老哥,這酒我要訂一百壇!”錢老板掏出賬本,“瑞國都城的酒樓都來問了,說要做‘雙春宴’的特供酒。”
孫師傅笑著記賬“錢老板放心,我們加了三個新窯,保證年前給你湊齊。對了,你那綢緞鋪的新花樣呢?我家婆娘等著做件新棉襖呢。”
“早帶來了!”錢老板指著身後的夥計,“這幾匹‘暖冬錦’是王織娘特意留的,又輕又暖,最適合咱這天氣穿。”
聯韻學堂的教室裏,“雙花爐”正燒得旺旺的。孩子們圍著爐子背書,阿豆正用陶笛吹著新學的《暖爐歌》,是王硯之填的詞“鐵爐燃炭火,木槽藏暖光。瑞雲護書案,焰靈照學堂……”
阿禾坐在爐邊,手裏捧著《雙邦俗誌》的手稿,王硯之在一旁修改,兩人時不時低聲討論。爐火燒得劈啪響,映得兩人臉上都帶著暖意。
“你看這句‘雲羅的年糕要蘸瑞國的蜂蜜才夠甜’,是不是太直白了?”阿禾指著其中一頁。
王硯之笑道“直白才好懂。百姓過日子,不就講究個實在?就像這爐子,鐵是鐵,木是木,合在一起才暖和,哪用得著那麽多花哨詞。”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卻擋不住學堂裏的琅琅書聲。敖風站在廊下,看著教室裏的景象,又望向市集的方向——那裏燈火通明,酒香與笑聲交織在一起,像一幅流動的畫。他想起叔父敖烈臨終前的歎息,忽然明白,所謂的家國,從來不是冰冷的疆界,而是這些冒著熱氣的酒壇、暖烘烘的爐子、孩子們凍紅的笑臉,是百姓們在寒冬裏互相取暖的心意。
瑞國都城的深夜,林羽和蘇婉還在翻看《雙邦俗誌》的手稿。林羽提筆在扉頁寫下“俗異心同源,藝通情自近”,蘇婉則在旁邊畫了朵小小的瑞雲與焰靈花。
“陛下,你看這書裏的故事,多鮮活。”蘇婉指著“李大叔用雲羅鋤頭換瑞國鐮刀”“張奶奶教瑞國農婦醃焰靈花醬”的篇章,“比史書上的記載動人多了。”
林羽點頭“史書記錄的是大事,這些故事記錄的是人心。人心齊了,再大的事也能成。”他望向窗外,雪光映著宮燈,一片安寧,“明年開春,朕想再去雲羅看看,看看酒坊學堂建得如何,看看孩子們的《雙邦俗誌》能不能編成歌謠。”
蘇婉笑著應道“好啊。我還想學著釀‘雙春酒’呢,等釀好了,咱們請張奶奶、趙師傅他們來宮裏,一起嚐嚐。”
雲羅的雪夜裏,趙老根的酒坊還亮著燈。他和孫師傅正盤算著來年的新酒配方,案上擺著幾樣新物件瑞國的麥芽、雲羅的野棗,還有阿禾送來的新摘的焰靈花蜜。
“孫老弟,明年咱們試試用聯藝坊的酒糟做酒曲,說不定更香。”趙老根蘸著酒液在桌上畫著配方,眼裏閃著光。
孫師傅點頭“再讓秦木匠做些新酒壇,刻上孩子們的詩,既好看又有意義。”
屬於林羽與三千嬪妃的故事,在這飄雪的冬夜裏繼續書寫。而瑞國與雲羅的土地上,酒坊的酒香、學堂的書聲、聯藝坊的錘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曲抵禦嚴寒的暖歌。這歌聲裏,有爐火的溫度,有佳釀的醇厚,更有兩國百姓在歲月裏沉澱的情誼——像這“雙春酒”一般,越陳越香,越品越暖,直到將整個寒冬都釀成春天。
喜歡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