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醫者聯袂救危厄,藥香融貫兩邦春
字數:4793 加入書籤
瑞國都城的暮春,細雨連綿,打濕了太醫院門前的青石板路。一輛裝飾簡樸的馬車在門口停下,車簾掀開,走下的是雲羅的老醫者陳鬆——他背著一個沉甸甸的藥箱,箱角磨損處露出裏麵的雲羅特有的銅製藥臼,臉上帶著幾分急切。
“陳老哥,可把你盼來了!”太醫院院判李修遠快步迎上前,他的官袍下擺沾著泥點,顯然是剛從重症病房趕來,“城西爆發的時疫來得凶,咱們的藥材快不夠了,尤其是雲羅的‘青翹草’,治發熱再好不過。”
陳鬆放下藥箱,打開蓋子,裏麵整齊碼著用油紙包好的藥材,最上麵的正是捆成小束的青翹草,葉片上還帶著新鮮的泥土氣息。“幸不辱命,帶了三十斤青翹草,還有雲羅治咳喘的‘焰靈根’,都是我讓藥農連夜采的。”他指著藥箱底層的幾個陶瓶,“這是雲羅的‘辟瘟丹’,用焰靈花蜜調和的,能防時疫。”
李修遠眼睛一亮,連忙接過陶瓶“太好了!我院裏的‘防疫湯’正好缺這味藥引。快,隨我去病房看看,有幾個病人高熱不退,用了瑞國的退燒藥也不見效。”
兩人並肩走進病房,一股濃重的藥味撲麵而來。病房裏擠滿了病床,既有穿著瑞國服飾的百姓,也有裹著雲羅頭巾的商販,不少人咳嗽不止,臉上泛著病態的潮紅。一個約莫五歲的孩童燒得迷迷糊糊,母親正拿著瑞國的退燒貼給他敷額頭,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陳老哥你看,這孩子燒到了四十度,用了白虎湯也退不下去。”李修遠指著孩童的脈象記錄,眉頭緊鎖,“脈象浮數,舌苔黃膩,是典型的濕熱症,但比尋常的濕熱更頑固。”
陳鬆俯下身,用雲羅的診法摸了摸孩童的後頸,又看了看他的眼瞼,沉吟道“這是‘夾痧’了,光用藥湯不行,得用雲羅的‘刮痧法’先去痧毒。”他從藥箱裏取出一塊牛角刮痧板,蘸了些溫熱的藥油,在孩童的脊背輕輕刮起來,手法輕柔卻有力。
不過半盞茶的功夫,孩童的脊背上浮現出紫紅色的痧痕,原本急促的呼吸漸漸平穩下來。陳鬆又取了一小撮青翹草,對李修遠說“用你們瑞國的蒸餾法煮藥,取蒸餾液給孩子滴鼻,退熱更快。”
李修遠連忙讓人準備,看著孩童的體溫一點點降下來,他長舒一口氣“還是陳老哥有辦法!這刮痧法看著簡單,竟有這麽大的力道。”
“各有所長罷了。”陳鬆擦了擦汗,“你們瑞國的‘金針透穴’治咳喘也比我們的草藥快,昨天在來的路上,我就見一個雲羅老漢被你們的針法救了急。”
兩人正說著,一個護士匆匆跑來“李院判,南邊病房有個病人咳喘得厲害,快喘不上氣了!”
李修遠和陳鬆對視一眼,立刻趕了過去。病床上躺著的是個雲羅老婦人,嘴唇發紫,胸口劇烈起伏,手裏緊緊攥著一個雲羅樣式的護身香囊。李修遠迅速取出銀針,在她的膻中、肺俞等穴位施針,手法又快又準;陳鬆則取來焰靈根,用隨身攜帶的銅臼搗碎,和著溫水給老婦人灌下去。
“她這是痰堵氣道,得用‘拍背法’。”陳鬆說著,雙手虛握成空拳,按照雲羅的手法在老婦人背上輕輕拍打,“力道要像拍棉花,既要震動痰液,又不能傷了筋骨。”
李修遠在一旁配合著撚針,感受著針下的脈象變化“起作用了!脈象開始平穩了。陳老哥,等她緩過來,再用你們的‘焰靈根膏’貼在肺俞穴,鞏固療效。”
半個時辰後,老婦人終於緩過勁來,能小聲說話了。她拉著陳鬆的手,用雲羅方言哽咽道“多謝……多謝神醫……我還以為……見不到我那在瑞國做買賣的兒子了……”
陳鬆拍著她的手安慰“放心,有李院判在,還有咱們兩國的藥,保管你很快好起來。”
太醫院的忙碌傳到後宮,蘇婉正和蘭妃、柳妃整理捐贈的藥材。案上堆滿了各宮送來的補品,有瑞國的人參、燕窩,也有雲羅的焰靈花蜜、青翹草幹,柳妃正指揮宮女將這些藥材分類打包。
“聽說陳鬆老醫者帶來了不少雲羅的特效藥?”蘭妃一邊將焰靈根裝進木箱,一邊問道,“我宮裏還有些前年存的野山參,藥效最好,也一並送去吧。”
柳妃點頭“我讓膳房熬了些‘雙花粥’,用雲羅的青翹草和瑞國的粳米做的,既能清熱又能養胃,給病人和醫者們都送去些。”
蘇婉拿起一本藥材圖譜,上麵是李修遠和陳鬆合編的《雙邦藥錄》,裏麵標注了哪些瑞國藥材能和雲羅藥材配伍,比如“瑞國當歸配雲羅黃芪,補氣養血更勝單味”“焰靈根合瑞國貝母,止咳化痰功倍”。她輕聲道“這才是真正的‘對症下藥’,不僅治身體的病,更能消心裏的隔閡。”
正說著,李德全匆匆進來“娘娘,太醫院派人來報,說陳鬆老醫者和李院判合創了一個‘防疫方’,用瑞國的金銀花和雲羅的青翹草為主藥,效果極好,想請陛下賜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是大好事!”蘇婉立刻讓人去請林羽,“陛下肯定會高興的。”
禦書房裏,林羽正看著林風送來的時疫簡報,見蘇婉進來,連忙起身“時疫怎麽樣了?藥材還夠嗎?”
“有陳鬆老醫者帶來的藥材,還有兩國醫者合力,已經穩住了。”蘇婉將《雙邦藥錄》遞給林羽,“他們還創了新的防疫方,想請陛下賜名呢。”
林羽翻看藥錄,眼中泛起笑意“‘金銀青翹飲’如何?既有兩國藥材的名,又透著清爽之意,正好合防疫的效用。”他對林風說,“讓太醫院立刻刻印此方,貼遍都城和雲羅的大街小巷,再派十個禦醫去雲羅,協助陳鬆老醫者防治可能出現的時疫。”
林風拱手道“臣這就去辦。對了,雲羅的藥農聽說瑞國缺青翹草,已經組織了上百人去山裏采摘,說要‘送藥過河,共抗時疫’。”
“民心可用啊。”林羽感慨道,“讓戶部給這些藥農發些補貼,再送些瑞國的農具,不能讓他們白受累。”
太醫院的藥房裏,李修遠和陳鬆正帶著學徒們配藥。瑞國的學徒們學著用雲羅的銅臼搗藥,雲羅的藥童們試著用瑞國的天平稱藥,彼此說笑間,手法越來越熟練。
“小柱子,這焰靈根得搗成粉才行,像篩麵粉那樣細。”李修遠指導著一個雲羅藥童,手裏還拿著瑞國的藥碾子做示範。
陳鬆則教瑞國的學徒辨認青翹草“看這葉片邊緣,鋸齒要密,顏色要深綠,這樣的藥效才足。你們瑞國的金銀花也一樣,花苞要飽滿,不能開得太透。”
一個叫婉兒的瑞國學徒笑著說“陳爺爺,您教我們認藥,我們教您用蒸餾器,這樣煮藥又快又幹淨。”
陳鬆樂嗬嗬地應道“好啊!我正想學這法子呢,雲羅的陶甕煮藥雖好,就是太慢。”
病房外的空地上,李大叔和幾個雲羅鄉親正幫忙搭建臨時藥房。他們運來雲羅的木板做藥櫃,瑞國的鐵匠幫忙打製藥杵,張奶奶帶著婦人們清洗藥材,連阿豆都學著大人的樣子,用小篩子篩藥粉,篩得滿臉都是藥末,卻笑得格外開心。
“李大叔,這藥櫃的隔板得按瑞國藥罐的尺寸做,寬三寸,深五寸才合適。”一個瑞國木匠喊道,手裏拿著尺子比劃。
李大叔點頭“沒問題!再在櫃門上刻個小藥方,既好看又實用,就刻‘金銀青翹飲’,讓大家都記住這救命的方子。”
傍晚時分,第一批“金銀青翹飲”熬好了,藥香混著淡淡的草木氣息彌漫在空氣中。醫者們提著藥桶,挨家挨戶送藥,喝到藥的百姓們紛紛道謝,無論是說瑞國話的還是講雲羅方言的,臉上都帶著感激。
“這藥真好喝,不像別的藥那麽苦。”一個喝藥的孩童咂咂嘴,引得眾人發笑。
送藥的醫者笑著說“裏麵加了雲羅的焰靈花蜜呢,又治病又甜口。”
陳鬆站在藥房門口,望著這一幕,對李修遠歎道“李老弟,你說這藥啊,真是個好東西。它不管你是瑞國人還是雲羅人,隻要對症,就一定起效。”
李修遠點頭“人也一樣。隻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大的難也能過去。等時疫好了,我跟你去雲羅看看,你們的藥田是怎麽種的,咱們合著搞個‘雙邦藥圃’,把好藥材都種在一起。”
“好主意!”陳鬆拍著他的肩膀,“我再教你雲羅的‘草藥嫁接術’,讓瑞國的金銀花和雲羅的青翹草長在一棵樹上,到時候采一次藥,兩種都有了!”
瑞國的皇宮裏,林羽和蘇婉站在窗前,望著太醫院方向飄來的藥香。蘇婉輕聲道“陛下,你聞,這藥香裏,既有瑞國的清苦,又有雲羅的甘甜,像極了咱們現在的日子。”
林羽握住她的手,眼中滿是暖意“苦盡才能甘來。這一場時疫,雖讓百姓遭了罪,卻也讓大家看到,咱們能一起扛過最難的坎。等時疫過去,朕就下旨,在兩國各建一座‘雙邦醫館’,讓陳鬆和李修遠輪流坐診,把這合璧的醫術傳下去。”
夜色漸深,太醫院的燈還亮著。李修遠和陳鬆在燈下修改《雙邦藥錄》,藥櫃上的“金銀青翹飲”方子被風吹得輕輕作響,藥臼裏的青翹草還散發著清香。屬於林羽與三千嬪妃的故事,在這淡淡的藥香裏繼續書寫。而瑞國與雲羅的土地上,醫者的身影還在忙碌,藥農的腳步還在山間穿梭,百姓的感謝還在街巷回蕩——這些帶著溫度的瞬間,像一劑劑良藥,不僅治愈著時疫的創傷,更讓“雙邦同心”的根,在彼此的心底紮得更深,隻待來日,便會抽出新的枝芽,開出滿世界的春天。
喜歡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