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雙方的第一次爭執

字數:3259   加入書籤

A+A-


    “臣觀安殿下,天資穎悟,性情剛毅,於兵法韜略一道天賦卓絕,常有驚人之論,其銳氣與魄力,頗有陛下當年之風!若論開拓進取,安殿下或更勝一籌!”
    他深吸一口氣,拋出了核心主張。
    “臣鬥膽再言,為帝國千秋萬代計,當效法上古聖王擇賢而立之遺風!請陛下待諸皇子成年,觀其德才器量,考其治國安邦之能,擇其最賢能、最符合帝國未來所需者,立為儲君!”
    “如此,方能確保大夏代代有明君,江山永固,基業長青!此乃臣肺腑之言,一片公心,絕無私念!望陛下明察!”
    “王景略!你大膽!”一聲怒喝如同驚雷炸響!嶽飛猛地一步踏出。
    “太子乃國本!立嫡立長,乃千古不易之禮法!陛下明詔已下,四海皆知!你身為太子太傅,不思竭力教導太子殿下,反在此妖言惑眾,鼓吹什麽擇賢而立!你這是動搖國本!其心可誅!”
    “太子殿下仁孝聰慧,深肖陛下仁厚愛民之風!假以時日,必為一代仁君!豈容你在此妄加評判,擾亂朝綱!你口口聲聲為社稷,實則包藏禍心,欲亂我大夏根基!”
    王猛麵對嶽飛的怒火,神色依舊平靜,“嶽元帥!忠勇可嘉,然未免過於拘泥古板!禮法是人定的!豈能一成不變?”
    “若隻論嫡長,庸才繼位,國破家亡者,史不絕書!嶽元帥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大夏重蹈覆轍嗎?臣一片丹心,隻為大夏江山,何來禍心?!”
    “強詞奪理!”張居正此刻也站了出來,他雖是新任丞相,但立場鮮明地站在了王猛這邊或者說霍貴妃這邊)。
    他對著嶽飛沉聲道:“嶽元帥!王太傅所言句句在理!儲君之位關乎天下興亡,豈能僅憑出身定乾坤?”
    “安殿下之才,陛下亦深知!其果敢勇毅,銳意進取,正是應對當前危局所需!太子殿下固然仁厚,然守成有餘,開拓或顯不足!為江山社稷計,當以賢能為先!此乃老成謀國之言,何錯之有?”
    “放屁!”一聲更加粗豪的怒罵響起!竟是楊再興!
    “張居正!王猛!你們兩個讀書人,滿嘴的之乎者也,大道理一套一套!俺楊再興是個粗人,不懂那麽多彎彎繞!俺就知道,陛下說誰是太子,誰就是太子!俺就認陛下立的太子!遠殿下是陛下和皇後娘娘的嫡長子,名正言順!”
    “你們在這裏嘰嘰歪歪,說什麽安殿下更厲害?怎麽?你們比陛下還懂?還是想替陛下做主?!再敢動搖太子之位,先問問俺老楊手裏的槍答不答應!”
    李存孝站在楊再興旁邊,臉色漲紅,內心天人交戰。
    他下意識地想支持安殿下因為霍去病),但楊再興在江州的訓斥言猶在耳,此刻又見楊再興如此暴怒維護太子,他張了張嘴,最終隻是煩躁地哼了一聲,沒敢出聲。
    崔浩眼見己方被楊再興的蠻橫氣勢所壓,立刻跳了出來,“楊將軍!休得無禮!此乃朝堂議政,豈容你動輒喊打喊殺!王太傅、張丞相所言,皆是為國為民!”
    “安殿下之才,有目共睹!陛下愛惜皇子,廣納諫言,正是聖明之所在!”
    “你如此維護太子殿下,莫非是怕安殿下繼位,顯不出你楊再興的功勞嗎?還是怕太子殿下將來…容不下你這等跋扈之將?!”
    “崔浩!你找死!”楊再興勃然大怒,猛地就要衝過去,被旁邊的辛棄疾死死拉住。
    許褚也向前一步,手按刀柄,虎目含煞地盯住崔浩,一股冰冷的殺氣瞬間籠罩過去,讓崔浩激靈靈打了個冷戰,後麵的話硬生生咽了回去。
    “夠了!”
    一個沉穩威嚴的聲音響起,是坐鎮鹹陽的韓信!他出列,對著寧晨拱手,“陛下!臣韓信,遠離中樞,本不該妄議朝政。然,儲位乃國本,臣亦不敢緘默。”
    “太子殿下乃陛下欽定,名分早定,此乃帝國穩定之基石!王太傅擇賢之論,看似有理,實則遺禍無窮!”
    “何為賢?標準何在?由誰評判?今日可因賢廢長,他日便可因更賢再廢!”
    “此例一開,後世皇子必生覬覦之心,朝臣必起黨爭之禍!為奪‘賢’名,兄弟鬩牆,父子相疑,黨同伐異,永無寧日!”
    “此乃取亂之道!臣請陛下,堅守禮法,穩固國本!太子之位,絕不可輕議!”
    郭子儀也出列附議:“韓元帥所言極是!陛下,太子之位關乎天下安定,宜靜不宜動!”
    “遠殿下仁厚,正可安養民力,待國富兵強,何愁不能開拓?王太傅之論,看似求賢,實則是為動亂埋下禍根!臣附議韓元帥!”
    李泌歎息一聲,也站了出來:“陛下,王太傅心係社稷,其情可憫。然韓元帥、郭元帥所慮,方是老成謀國之見。”
    “儲位更易,牽動太大,非萬不得已,不可輕動。遠殿下資質中上,有良師輔佐,假以時日,未必不能成為明君。請陛下三思!”
    寇準雖是讀書人,但性子剛烈,直接對著王猛開炮:“王景略!你少在這裏唱高調!什麽擇賢而立?我看你是被豬油蒙了心!太子殿下好好的,你非要折騰!是不是覺得安殿下年紀小,好糊弄?”
    “還是想借此機會,博個帝師的名頭?我寇準把話撂這兒!我不管你們支持誰,我隻認陛下!陛下立的太子,就是寇準效忠的儲君!誰想動太子,先從我寇準的屍體上踏過去!”
    場麵徹底失控了!
    雙方激烈爭吵,互相指責,唇槍舌劍,火藥味十足!
    韓信、郭子儀等元帥則從國家穩定大局出發,堅決反對變更儲位。
    楊業沉默地站在支持擇賢的一邊,臉色凝重。李存孝焦躁不安,被楊再興死死瞪著。
    辛棄疾、張定邊,薛仁貴等眉頭緊鎖,顯然不想卷入,但也憂心忡忡。王安石、王導等中立派更是噤若寒蟬。
    而司馬懿更是一聲不吭,默默的站在最後,不知在想些什麽。
    “都給我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