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第7章修身齊家
字數:1820 加入書籤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初八,潛邸擷芳殿的西府海棠開得正盛。喜塔臘氏扶著廊柱看丫鬟修剪花枝,繡著纏枝蓮的袖口滑落,露出腕間金鑲玉算盤鐲——此乃造辦處按《禦製數理精蘊》所載古製打造的開蒙玩具,預備將來小阿哥抓周或開蒙所用。
“殿下又在研習朱師傅今日所授?”她轉身時,正見永琰在窗前擺弄紫檀算盤。案上攤開的是《禦製數理精蘊》的“田畝丈量”篇。 算珠按規製分色,赤珠核田賦,黃珠記丁口,青白珠列成庫儲檔——此乃練習《九章》中“方田”、“粟米”、“衰分”諸章的合法道具。
永琰頭也不抬,拇指依書撥動赤珠:“習此‘衰分’之法,核田賦出入甚便。” 話到嘴邊頓住,抬頭看見福晉手中的繡繃——上麵用傳統吉祥紋樣繡著"五子登科"。
“昨兒給額娘捎信,”喜塔臘氏將繡繃遞過去,“說內務府三年一度選秀將屆,問咱們……”
永琰放下算盤,拿起一枚象牙小兒玩具算籌,隨意撥弄:“皇阿瑪聖心燭照,子孫繁盛乃社稷之福。若添丁進口,依《大清會典》則例,份例用度自有定規。” 他刻意回避任何預測性計算。
喜塔臘氏的指尖停在繡繃邊緣。她知道丈夫常擺弄算具,也隻當是雅好。
“前兒個朱師傅遣李吏送來核對過的脂粉份例賬,”她轉移話題,從妝奩裏取出鎏金小袋,“裏頭夾著些彩珠,說是新製的算珠,給小阿哥們開蒙認數、辨色用倒也別致。” 袋裏是幾顆彩色琉璃珠。
永琰接過一顆,對光看了看:“朱師傅有心了。孩童開蒙,寓教於樂,此物甚好。” 他將其放回袋中。
窗外突然傳來孩童笑鬧聲。永琰的侄孫奕紹正拿著幾顆大號彩色木珠,跟著朱珪帶來的隨從張恪學數數:“張哥哥,這個紅的算一個,黃的算一個……”
喜塔臘氏撲哧笑出聲。永琰的目光掃過那些玩具算珠,複又落回《數理精蘊》上,仿佛隻是被童趣打斷了一下思緒。 他指尖劃過書中“均輸”一節,心中默算的“旻寧用度”被嚴格壓製在“份例則例”的框架內,絕不形諸於外物。
丫鬟來報:“朱太傅府上書童張恪,奉師命送回前日借閱的《周髀算經》,並呈上新抄錄的《九章》注疏兩卷。” 張恪手中捧著個木盒。
永琰示意接過。打開木盒,除了書籍,底層有一塊蒙著布的木板。掀開布,上麵用磁石固定著些彩色小木塊,排成十二個月的樣子,旁邊標著節氣名稱——這是一個製作精巧的“皇曆玩具”,供皇孫認識月份節氣所用。 其中“八月”的位置,嵌著一顆普通的白色小石珠。
喜塔臘氏看著這個精巧的啟蒙玩具,讚道:“朱師傅真是體貼,這給小阿哥們認節氣月份最好不過。”
永琰拿起那顆白色小石珠,指尖無意識地在“八月”的位置摩挲了一下,忽然對張恪道:“回去稟告朱師傅,這皇曆玩具甚好,可仿製幾份送進宮給皇孫們玩賞。”隨即若無其事合上盒蓋。
窗外海棠落了一地。永琰的目光掃過書盒,最終落回《禦製數理精蘊》的封麵上。“道光”的年號在他心中閃過,隨即被“敬天法祖”的訓誡壓下。 他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是在這厚厚的欽定典籍與瑣碎的王府賬目之下,在朱珪這麵“正統”的旗幟掩護下,讓李煌、張恪這些“小吏”的算珠,在無人關注的角落,默默累積著無人能懂的、關於未來的冰冷數據。而此刻,他隻是一個在老師布置的功課裏,“偶得算理小趣”的皇子罷了。
喜歡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家收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