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第10章冰窯查賬

字數:1401   加入書籤

A+A-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初七,嘉親王府冰窖的榆木大門剛推開半尺,刺骨寒氣便裹著冰硝味撲麵而來。永琰扶著梯架向下探身時,青緞靴底碾過窖口冰層,發出細碎的哢嚓聲,恰似昨日在擷芳殿撥弄的算珠輕響。三丈深的窖井裏,去年冬日儲藏的冰塊砌成方錐狀,頂部氣孔透下的天光,將冰棱折射成萬千星子,在他桑皮紙算草上投下晃動的藍影。
    “爺,這是康熙朝舊賬冊。”管家弓著背遞過布包,冊頁邊緣磨出毛邊,“雍正二年改砌冰窖時,欽天監算的是‘上斂下闊’,如今按《數理精蘊》的方錐術……”
    他踩穩梯架第三級,腰間算袋裏的竹籌相互碰撞。按“方錐垛積術”,窖深兩丈為高,底方三丈作下廣,上斂一丈五尺是上廣,桑皮紙上的墨線隨手腕晃動:“高二丈,下廣三丈,上廣一丈五尺……”筆尖在“體積五千立方尺”處圈了圈,墨點恰好落在冰窖剖麵圖的暗格位置——那是他記憶裏在《石渠寶笈》批注裏見過的和珅家奴劉全藏銀機關。
    “新算法能省炭百二十斤?”永琰指尖敲在冰壁鑿痕上,某道斜紋突然映出異樣反光。管家湊近時,冰窖深處傳來沉悶的冰裂聲,震落窖頂的冰硝:“爺瞧這窖壁的糯米灰漿,按《工部則例》該厚三寸,可去年修繕時……”話音未落,永琰已用算籌戳向那道反光處。
    他突然想起熱河行宮的冰窖。那年隨駕避暑,恕妃教他用《周髀算經》蓋天法算冰量,玉簪在冰麵上劃出的弧線,竟與眼前窖頂的券拱弧度分毫不差。此刻桑皮紙上的算草被寒氣凍得發脆,“省炭百二十斤”的字樣旁,他下意識畫下和珅府邸的冰窖結構圖——那些按“八陣圖”排列的暗格,正是用方錐垛積術計算承重,難怪查抄時能藏下二百萬兩紋銀。
    “去取火把。”永琰將算草揣入袖中,竹籌在掌心排出“二百八十一”衍數。火把燃起的瞬間,冰壁突然映出奇異的光影:某塊冰磚裏凍著半片殘箋,朱砂字跡隱約可見“劉全收”三字。管家舉著火把的手一抖,冰硝簌簌落在算草上,將“五千立方尺”的數字覆成霜花。
    當五千立方尺的冰量算草被封入銅匣時,永琰發現窖底冰縫裏卡著枚算珠。青金石的珠子在火把下泛著幽藍,恰如擷芳殿簷角的冰棱。他想起侯佳氏算錯綢價時,耳尖泛紅的模樣,忽然用算籌在冰壁刻下《豳風》符號——這窖冰若按《禮記》換算,足夠五千編戶之民消暑,而和珅家奴的暗格裏,每寸冰縫都能藏十兩紋銀。
    出得冰窖時,簷角冰棱正滴下春雪。永琰摸著袖中算草上的銀角壓痕,想起方才在冰壁看見的算籌刻痕——那是康熙朝舊窖主位的工匠所留,與他昨夜在《九章算術》注疏裏,模仿梅文鼎筆跡寫下的“數窮理,理達情”,竟在寒氣中凝成相同的霜花。管家捧著省炭賬冊跟在身後,沒看見他掌心那枚青金石算珠,正被體溫融去表麵的冰硝,露出底下“劉全造”的細刻——那三個字在春雪微光裏,像極了算籌排列的《洪範》九疇。
    喜歡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家收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