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字數:3947   加入書籤

A+A-


    宋家的鹵味攤子日漸紅火,爺的一顆心就放下了。他最近天天掛念的,則是田地裏的土豆。
    土豆是宋喜雨拿出來的。她和爺、大伯、二伯,還有爹仔細分析了目前的旱情。
    宋家莊東麵有一條嵐崮河,每天都有無數的村人前去挑水澆田,水位已經開始下降。
    如果種麥子,五個月才能成熟。可是現在這天天天烈日當頭的,誰敢保證未來的五個月有雨水呢?
    宋喜雨是教曆史的,她清楚地記得,北宋時期,中原地區連續三年大旱,導致糧食減產,瘟疫橫行;
    南宋時期,江南地區連續三年幹旱,河湖幹涸,饑荒嚴重;
    元朝時期,北方大範圍幹旱,百姓流離失所,瘟疫當道;
    明朝時期,北方和南方大範圍幹旱,持續六年,民不聊生。
    爺已經明明白白告訴她,去年就是幹旱,已經減產三成。如果今年繼續幹旱甚至比去年幹得還厲害呢?老天爺的事誰能說得清?
    宋喜雨盯著爺的眼睛:“爺,真的不敢冒險了!師父給的土豆是早熟品種,三個月就能成熟!”
    為了用事實說話,宋喜雨卯足力氣給全家做了一頓華麗麗的土豆宴。
    烤土豆、蒸土豆、土豆絲餅、熗拌土豆絲、土豆燉雞、土豆燉排骨、蘑菇土豆片、醬燜小土豆、炸土豆條、土豆炒辣椒、肉末土豆泥、香煎土豆餅。
    把宋家的兩張飯桌並在一起,十二道菜閃亮登場。讓宋家人柳家人瞠目結舌,一吃一個不吱聲,一吃一個不吱聲。
    飯後,爺磕磕煙袋鍋子,堅定不移相信雨寶。
    家裏的十畝地,全部種上土豆。為了不引人注目,宋家人都是晚上偷偷種下的。
    好在這十畝地不是一大整塊,而是零零碎碎,這邊一畝,那邊兩畝的。爺帶著家裏的小子,砍了山上的酸棗棘子,圍在地塊周圍,顯得不那麽的引人注目。
    柳木匠一家四口也是不用招呼全員來幫忙,他們現在已經完全融進了宋家。。
    爺還去找了村長,也沒多說,就是請他來家裏吃了盤醋溜土豆絲。告訴村長雨寶拜了個師父,跟著學著認草藥,治治簡單的病。
    雨寶師父可是個能人,走南闖北的,這土豆就是他在外邦商人手裏買回的,一畝地的產量能有四五百斤。
    一畝地能產四五百斤,這要是種上幾畝,還害怕餓肚子嗎?村長幾度哽咽,說不出話來。如獲至寶,千恩萬謝。
    回到家,村長第一時間讓爹娘、媳婦、兩個兒子和兩個閨女看看這金貴的土豆。
    千挑萬選選出一個最小的,在灶坑烤熟,一家人你掰一小塊我掰一小塊,在嘴裏反複咀嚼著,不舍得咽下去。
    村長告訴家人,這金貴東西,種好了,一畝地能產四五百斤!
    什麽?四五百斤?他們種麥子,滿打滿算一畝地也就在一百五十斤左右,四五百斤土豆,還這麽好吃,這一下子不就成了富戶了!
    村長老娘熱淚盈眶:“天,宋家把這麽金貴的東西給了咱,這恩情,這輩子還不上了!”
    村長下了死令:“整個宋家莊,宋家人隻給了咱們一家,這是天大的恩情,可以說是救了咱全家的幾條命!咱家種土豆這事,都爛在肚子裏!”
    村長學著宋家人教的那樣,把發芽土豆按照芽眼切成小塊,自己和兒子親自上手,將土豆塊滾上草木灰消毒。
    自家的那兩畝地已經深耕深翻施足了肥,村長和兒子親自挖出巴掌深的一個個小坑,像種金子一樣種好。
    同時,作為宋家莊的最高領導者,他也覺得福山叔的擔憂不無道理,平日裏話裏話外,都在叮囑村民多上山挖野菜撿蘑菇,別懶塌塌的,多賣幾個錢囤點糧食。
    不得不說,村長真相了。
    宋喜雨和家裏的大男人四人組還敲定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暫時不蓋房子。
    其實宋家今非昔比,現在是有錢的。賣人參的七百八十多兩,賣三七的三十二兩,賣鹵肉現在掙了二百多兩,加在一起已經一千多兩。
    掃蕩馬員外的萬貫家財還沒過明路呢。
    就算宋家人多,即使蓋座青磚房,也就是二百兩左右。現在的宋家絕對有這個實力。
    但,如果繼續天旱,顆粒無收,大家的活路隻有一條:逃荒!再好的房子也帶不走。
    宋喜雨的話,讓四個大男人激靈靈打了個冷戰。可能嗎?真的會這樣嗎?拋家舍業走上逃荒路,想想就不寒而栗。
    經過這段時間的成長,在賣鹵肉的過程中,不斷學著去推銷,宋家的這幾個男人,已經有點脫胎換骨了,可以說。現在不管遇到什麽事,他們已經會學著思考了。
    宋喜雨很高興家人沒有把她的分析,當成危言聳聽,她非常感謝家人聽進去了她的話。這樣的家人,也值得她去守護。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雨綢繆早做打算才是上策!
    囤糧!囤鹽!囤糖!囤藥!囤被褥!囤柴火!
    一件件,一宗宗,都時不我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伯的認識最到位:“即使咱們錯估了形勢,多準備點東西,那又有什麽損失呢?如果真的活不下去需要逃荒,我相信咱宋家人也是準備最充分的那一個!”
    為此宋家高調買了一輛牛車,村民有問的,就說天天租牛車太不劃算。
    爺經常把牛車趕出宋家莊直奔縣城,其實在半路上,就找個隱蔽的地方,宋喜雨把空間裏的棉花、布匹拿出來,讓宋家的女人利用空閑時間做棉衣做棉鞋。
    南方雖然風調雨順,但也因其是天然的糧倉,像一塊大蛋糕一樣,總有人想去瓜分。
    如果逃荒,還是往北比較靠譜。那裏是皇帝的小兒子睿王的封地。睿王擅領兵,口碑也不錯。提前準備好冬衣,就顯得迫在眉睫。
    除了知道底細的奶,宋家的女人看見棉花布匹都笑開了花,都沒有多想,都見縫插針,高高興興給自家的男人和孩子縫製。
    奶超級豪橫:“以前家裏沒錢,都是大的穿完給小的,縫縫補補穿好幾個三年。現在咱家托雨寶的福,日子越來越好,無論男女老少,每人都做兩套!”
    喜得大伯母、二伯母還有娘,嘴像抹了蜜一樣,一個勁兒誇奶,好話像不要錢一樣往外冒。
    尤其是二伯母這個平日裏悶葫蘆似的人,也抹著眼淚,帶著哭音說:“娘,你就是菩薩,下輩子,我還給你當兒媳婦,你可不能不要我!”
    奶也拿了棉花布匹,趁著深夜來到柴房,送給柳木匠一家,讓他們添置冬衣。自然,柳木匠老兩口感激涕零。
    奶拉著柳大媽的手:“咱兩家,早就是一家人。以後你們千萬別外道,咱兩家,永遠打斷骨頭連著筋!”
    喜歡逃荒創業女漢子一言不合就開幹請大家收藏:()逃荒創業女漢子一言不合就開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