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玄牝之門

字數:4386   加入書籤

A+A-


    寅時末刻,青蓮鎮的薄霧尚未散去,李白故居後院的古柏樹下已鋪開五張蒲團。靖九道長手持拂塵靜立樹前,晨露順著他的青玉道冠滴落,在石板上濺起細微的水花。四個徒弟盤坐如鍾,尉空膝上攤開絹布筆記本,尉烈腰背挺直如鬆,尉能指尖輕叩膝頭默誦,尉淨則揉著惺忪睡眼,發梢還沾著夜露。
    "今日講《道德經》第六章。"靖九道長袖中滑出一卷泛著幽光的黑漆竹簡,簡片碰撞發出清越聲響。他忽然將竹簡拋向半空,那簡冊竟淩空展開,在晨風中微微顫動,帛書上的朱砂字跡如血般鮮亮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靖九取來青銅酒樽,將其中清水傾瀉於地。水流在青石板上蜿蜒成八卦圖案,卻詭異地沒有滲入石縫。"看這水勢,"他拂塵輕點,"看似流向低處,實則被天地之氣托舉。"水麵忽然倒映出扭曲的星空影像,尉淨驚呼出聲。
    "穀神之"穀",非指山穀。"靖九以劍指在虛空中勾勒篆文,"此字上為"八"象天地開闔,下為"口"示虛空包容。"空中金光凝結成字,竟與竹簡上的古籀文一模一樣。
    尉空突然領悟"就像我們昨日在李白紀念館看到的盛唐酒甕,正因為中空,才能承載瓊漿!"
    "善!"靖九袖中飛出一隻青瓷瓶,瓶身刻滿符咒,"此瓶煉自昆侖寒玉,內裏乾坤可比三間屋舍。"他將整條涪江支流的水引入瓶中,水麵卻始終與瓶口齊平,"穀神之妙,正在這"不盈不滿"四字。"
    講到"玄牝"時,靖九忽然解下腰間太極玉佩。玉佩在晨光中一分為二,陰麵化作漆黑漩渦,陽麵變作乳白光暈。"玄為天色,牝為地戶。"他將兩塊玉片相合,竟傳出嬰兒啼哭般的嗡鳴。
    尉淨若有所思"所以四川人把峽穀叫"氹氹",是不是暗合此意?"
    "著啊!"靖九撫掌大笑,腳下青石板突然浮現巴蜀地形圖,劍門關、三峽等要衝處亮起金光,"你們看這地形,恰似女陰之象,故能孕育出李白這般謫仙人!"
    巳時初,晨霧漸散。靖九突然閉氣凝神,眾人耳畔響起悶雷般的轟鳴——原來是他刻意放慢的內髒蠕動聲。"聽,這便是天地根。"他腹部傳來潮汐般的律動,"莊子雲"真人之息以踵",正是此理。"
    說著取出一支千年黃精,根須如老人胡須般虯結。"草木得天地根氣,故能不死。"藥材在他掌心化作流金,又重組為展翅仙鶴,"之前教你們的龜息法,便是要感應這綿綿若存之氣。"
    講經畢,五人簡單用了早齋——清粥配著李白故居特製的"詩箋饅頭",麵皮上拓著《靜夜思》的雕版花紋。尉烈一口吞了三個饅頭,卻被靖九用筷子敲了手背"甲馬需節製,你這一斤饅頭下去,等會兒怕要墜著雲頭摔下來。"
    而後,五人貼上甲馬符。符紙剛觸及足三裏穴,尉淨就感覺腳底湧出熱流,低頭一看,青石板竟如流水般向後飛退。七曲山的輪廓在遠處雲霧中若隱若現,涪江水化作一條銀線被拋在身後。
    "注意調息!"靖九的聲音逆風傳來,"想象自己是一縷氣,正從玄牝之門穿過!"尉烈試著放鬆身體,突然發現自己的影子變得透明——他們此刻既在奔跑,又在某種維度上靜止不動。
    當五人已站在七曲山腳下時。這座被稱作"蜀道明珠"的聖山,由七道山脊如龍蛇般蜿蜒交疊而成,主峰上的古柏林間,金瓦朱牆的文昌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看那山勢。"靖九道長指著雲霧繚繞的山脊,"七曲如北鬥,恰應"七政"之數。"尉空翻開筆記本速記七曲山實為古蜀道"金牛道"咽喉,自唐代起就是文昌帝君信仰中心,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
    登山道上,400餘株千年古柏組成"翠雲廊"。最老的"晉柏"已存活1700餘年,樹幹需五人合抱。尉能輕撫樹皮上深刻的溝壑,突然縮回手指"樹皮下有脈搏!"靖九微笑"此樹受香火供奉,早已通靈。"說著取出一張黃符貼於樹幹,樹冠無風自動,撒落幾顆翡翠般的柏籽。
    主殿供奉的文昌帝君金身高達三丈,左手持如意,右手握朱筆。尉淨剛要跪拜,卻被靖九攔住"且看帝君腳下。"原來神像踏著的石雕鼇魚眼睛會隨光線變化,正午時分明是閉目養神,此刻卻炯炯有神。"這是宋代匠人用"影骨"技法所造,"靖九解釋,"唯有甲馬疾行者,才能見到鼇魚醒時的模樣。"
    偏殿角落的桂香殿藏著鎮山之寶——明代《文昌大洞仙經》雕版。靖九指尖掠過檀木板上的經文,突然在某處停頓"看這"穀神"二字,刀痕比其他字深三分。"尉空湊近觀察,果然發現這兩個字的凹槽裏積澱著暗紅色朱砂,"莫非"
    "不錯。"靖九頷首,"當年刻版道人必是悟透了第六章真諦,才在此處傾注心血。"說著他突然用指甲輕叩"牝"字,整麵經版竟發出編鍾般的清鳴,驚起簷角一群白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暮色漸濃時,五人坐在"應夢仙台"的石凳上歇息。山風穿過古柏發出簫管般的聲響,靖九道長望著遠處綿延的蜀道,輕聲道"今日所講穀神玄牝,便是教你們效法這七曲山——虛懷若穀,方能納天地之靈。"晚霞染紅了文昌宮的琉璃瓦,恍若帝君朱筆灑落的丹砂。
    夜色漸沉,七曲山的晚風帶著古柏的清香,文昌宮的燈火在薄霧中暈染出一片暖黃。師徒五人被安排在偏院的靜室借宿,此處原是道士清修之地,陳設簡樸卻處處透著道韻——青磚地上鋪著草編蒲團,木格窗欞間糊著桑皮紙,牆角銅爐裏燃著安神的柏子香,一縷青煙嫋嫋上升,在梁柱間盤繞如遊龍。
    晚齋是廟裏道人親自備的七曲山素宴。雖無葷腥,卻暗合"穀神不死"的章旨
    鬆菌燉豆腐采自後山的老鬆菌鮮味醇厚,與鹵水豆腐同燉,湯色如琥珀,舀一勺能照見人影;
    銀杏煨黃精千年銀杏樹的果實配藥膳黃精,盛在陶缽裏文火慢煨,揭蓋時香氣驚飛了簷下棲鳥;
    羅漢齋十八種山野菜用芝麻油涼拌,其中竟有《道藏》記載的"地耳",尉空認出後連夾三筷;
    五穀蒸飯糙米、薏仁、芡實、青稞、野燕麥蒸得粒粒分明,盛在竹筒裏帶著山林清氣。
    尉烈起初嘀咕"不夠塞牙縫",待嚐過一口鬆菌湯後卻肅然危坐——那鮮味直透天靈蓋,竟比肉食更令人神清氣爽。靖九道長用筷子輕點碗沿"素齋之妙,在能滌蕩髒腑濁氣。你們細品這黃精,可嚐出天地根的味道?"
    飯畢,靖九取來文昌宮珍藏的唐代鎏金銅盆,注滿山泉水。四人依次盥手時,發現水麵始終平靜如鏡,即便尉烈蒲扇大的手探入也不起漣漪——原來盆底刻著"止水符"。
    "今日講第六章"玄牝之門",晚間便教你們"內觀之法"。"靖九袖中飛出五張蒲團,落地自動排成五行陣。那蒲團看著尋常,坐下才知內填昆侖雪蓮籽,稍一動彈就沙沙作響,逼得人不得不靜心端坐。
    子時將至,月光穿透窗紙,在地上映出北鬥七星的光斑。靖九道長結太清印,聲如幽穀回響
    "閉目,觀想臍下三寸為"玄牝之門"。"
    "吸氣時,想銀河清氣由此入;"
    "呼氣時,想體內濁穢化黑煙出。"
    尉淨最先見到異象——她閉眼後竟清晰"看"到自己丹田處有團青焰跳動,焰心是個旋轉的漩渦。正要驚呼,耳邊響起靖九傳音"莫著相!那不過是識神幻化。"
    尉烈的體驗更為震撼。他感覺脊柱變成通天建木,樹根紮進地心岩漿,樹梢卻穿過雲層觸碰星辰。忽然渾身劇震,原來靖九將拂塵搭在他百會穴"收!你差點元神出竅。"
    最妙的是尉能。她觀想到自己變成涪江裏一尾魚,逆流遊向"玄牝之門"。那門竟是日間所見的文昌帝君朱筆尖,穿過筆毫的刹那,萬千金色符文湧入靈台
    醜時三刻,眾人漸入佳境。忽然廟裏鍾聲自鳴,驚見供桌上的文昌帝君像雙目微睜。一道金光射入尉空眉心,他頓時通體透明,骨骼上浮現出《道德經》第六章全文,每個篆字都如螢火蟲般遊動。
    靖九道長不驚反喜"善!帝君賜你"經文入骨",今後默誦此章可事半功倍。"又對眾人道"這便是"綿綿若存"的實證——你們今日所見內景,不過滄海一粟。"
    晨光微曦時,尉淨揉著酸麻的腿嘀咕"師父,我好像夢見自己變成本《道德經》" 眾人忍俊不禁,卻見供桌上的帝君像嘴角似乎也翹了翹。廊外古柏沙沙,恍若天地根在含笑吐納。
    喜歡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