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各方勢力

字數:3089   加入書籤

A+A-


    會議結束已經是到了晚上,和以往一樣這次會議依然沒有商討出什麽對策,有人提議向德國人請求援助,也有人提議在待到滿清南下便在國際社會控訴滿清的不宣而戰的行為。對於依靠別人這件事鄭許昌永遠都是不屑一顧,他認為隻要堅守住長江防線,滿清不付出十萬人的代價那麽長江防線將穩如泰山,即便是清軍僥幸渡過了長江,明軍水師也能讓滿清渡江的部隊吃不到一點來自江北的補給。
    暮色如濃稠的墨汁,將應天府浸染得愈發深沉。國家議會大樓的黃銅吊燈在玻璃窗上投下昏黃光暈,與樓外搖曳的煤氣路燈交相輝映
    鄭許昌慢悠悠走出了國家議會大樓,剛走出大樓便見到自己家裏的管家急匆匆跑到了自己的麵前,管家在向鄭許昌敬了一個軍禮後,將手中的報告遞到了鄭許昌的手上。
    “老爺,‘永績’號魚雷驅逐艦於今天下午五點準時到達上海港。”
    鄭許昌慢慢展開了手上的報告,嘴裏發出嘖了一聲。
    “李韋強那老不死的呢?”
    “李大人已於昨晚就離開了應天府前往了上海。”
    “媽的,這老不死的還真是殷勤,搞得像是他孫子一樣。”鄭許昌低頭仔細看了手中的報告幾分鍾後將那份報告重新疊好,“上車!馬上安排人去上海,無論如何也不能把璿兒交給工部那群瘋子!”
    數小時之前
    鄭清璿雙腳踏上堅實的陸地後,心中盤算著要緊緊跟隨那幾名錦衣衛從上海啟程前往應天府麵見皇帝。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錦衣衛竟然在軍港處遭遇了阻攔。
    攔住他們去路的是一位滿頭銀發的老者。這位老者身著一襲經過精心修改的紅色團領官服,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那件官服的正中央,繡著一隻栩栩如生、振翅欲飛的白鶴圖案,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而他的頭頂,則穩穩地戴著一頂烏紗帽。
    就在老者望見這群錦衣衛的刹那間,原本平靜如水的麵龐瞬間變得激動萬分,就像被點燃的篝火一般熾熱。隻見他腳下生風,三步並作兩步地迅速向前奔去,那矯健的步伐和敏捷的身手,全然看不出這竟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所擁有的。
    那老者從身後拿出來和那幾名錦衣衛一模一樣外觀的聖旨,遞了過去,隨後又從自己官服的右邊拿出來兩枚金明原放到為首那名錦衣衛的手中,隨後便將目光投向了躲在錦衣衛身後的鄭清璿。
    “鄭小少爺?”
    老者的眼光就好像是在看一個怪物,他上下打量了一遍鄭清璿。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但是他是怎麽想出來那麽精妙的方法來改進活塞式內燃機的?老者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可以他想要親自問一問這位鄭小少爺他究竟是怎麽想到的這些東西。
    那幾名錦衣衛,神情嚴肅地接過老者遞過來的聖旨。他們小心翼翼地展開卷軸,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覽著上麵的文字。
    過了好一會兒,當他們終於確認無誤之後,整齊劃一地向那位老者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隨後,他們沒有絲毫猶豫,將之前從老頭塞到手裏的幾枚金光閃閃的明元重新塞回了老者手中。做完這些,他們轉過身去,徑直朝著碼頭外的方向快步離去。身影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了遠方的街道拐角處。
    “你是?”
    “啊,忘了介紹。老夫名叫李韋強字仲建,任工部尚書。”李韋強搓了搓手後一把拉住了鄭清璿的手,“鄭小少爺的名字老夫可是在陛下那裏聽得耳朵都起繭了,不知鄭小少爺能不能陪老夫去一個地方。”
    沒等鄭清璿正麵回答,他就被李韋強拉上了無馬馬車後座。
    “陛下,夜深了。”
    禦書房內,一名穿紅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衣繡有織金龍鳳紋,樣貌雍容華貴舉手投足之間都給人一種端莊大氣之感的青年女性將手中黃色圓領袍輕輕披在了麵前大明帝國的主人——朱仲淵的身上。
    朱仲淵點了點頭,隨後轉過頭去看向了在自己身後的女性。
    “嗯,待朕把今天遞交上來的奏書批閱完,朕再休息。”
    那女子聞言便站在朱仲淵的身後,輕輕捏著朱仲淵的肩膀並輕聲說著:“今日棠兒又私下跑去鄭府了。”
    朱仲淵將手中的奏折合了起來,伸手輕輕握住了那女子的手,略帶開玩笑的說:“皇後,那也是你女兒,你就這麽放心讓她出宮去啊?”
    女子臉色紅了紅,別過了頭。
    “陛下又在瞎說話了,臣妾哪有不擔心棠兒。”
    感受到身後溫柔的觸感,朱仲淵感到身心放鬆了一些,他歎了口氣後搖了搖頭,“今日,德意誌聯邦公使又來找朕了。德意誌皇帝再次請求大明與德意誌修改《遠東共同防禦協定》。”
    “陛下,太祖有令,後宮不可涉政。”
    朱仲淵擺了擺手,“古法今不可照用,朕與自己皇後說兩句不礙事的。”話音剛落,朱仲淵伸手從桌上疊著的奏折裏仔細翻找出一份翻開。
    “禮部上書內閣表示願意接受德意誌人的條件,包括首輔也表示對德意誌人的條件極為滿意願意與德意誌人修改協定。要是修改了協定,德意誌人會派遣更多的軍官團來提供明軍‘德式訓練’與德式武器裝備以及在國際社會上譴責滿清的行為,但是大明需要提供給德意誌的是每年超過一萬噸有色金屬,以及各種原材料。”朱仲淵頓了頓接著說,“如今滿清南侵在即,即便是大明想要拒絕也沒有拒絕的理由,這群德意誌人還真的拿死了大明。”
    女子緩慢開口:“陛下在擔心德國人像英國人一樣出爾反爾嗎?”
    “正是有了英吉利的先例才不得不讓大明對這些外人充滿戒心啊!”
    喜歡明1914請大家收藏:()明191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