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年
字數:2066 加入書籤
隨著午夜應天府鍾聲的敲響,1908年悄然度過。
這個1908年對於整個明帝國來說充滿了傳奇,首先是在德國強硬幹預下,英法對明貿易封鎖於1908年11月正式解除,而在波斯尼亞危機中明帝國向奧斯曼帝國售賣武器的行為也被德國視為了普通的售賣武器,畢竟明帝國想要在奧斯曼上分一杯羹這件事他們還是能接受的。
與此同時還有個消息,那就是德國人也開始製造屬於他們自己航空母艦了。這比法國和英國都更快擺脫了“巨炮思維”,而英法呢?還沉浸在屬於他們的戰列艦時代中無法自拔。
海戰的藝術就是艦炮對轟嘛!
他們是這麽認為的,當然這不過是大多數人的看法,依然有少部分人看中了這種源自遠東“平頭船”的戰略價值強烈要求自己的國家也要有那樣的艦船。這樣的要求也隻有在英國才得到了實施,至於法國?他們自己陸軍的軍費都不夠花。哪裏有什麽錢給海軍還順便培養下空軍。
1909年的第一縷陽光灑在了應天府的大街小巷,街道上已經開始熱鬧起來。與往年不同的是,街上多了許多外國麵孔,他們大多是德國人,操著生硬的漢語在街上詢問路人各種問題。
這些德國人大多是克虜伯公司派來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研究明國的"平頭船"。雖然德國已經開始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但對於這種全新的作戰平台,他們還是有太多不懂的地方。
以及航空母艦最為重要的一點:阻斷繩。
德國人對阻斷繩的執著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每當明國海軍的航母進行起降訓練時,總能看到一群德國工程師在甲板邊緣瘋狂記錄著數據。
"這根該死的鋼索到底是怎麽設計的?"一位德國工程師抓著頭發自言自語,"它必須足夠結實以承受飛機的衝擊,又要有適當的彈性避免飛機受損。這個平衡點究竟在哪裏?"
明國海軍對這些德國人的熱情倒是頗為淡定。他們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日常訓練,仿佛那些外國人根本不存在一般。偶爾有德國工程師想湊近些觀察,也會被禮貌但堅定地請到安全距離之外
最終德國人還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答案,不過不是通過這些德國工程師而是通過他們的皇帝利用外交手段置換的。置換的條件也很簡單:德國最新的發電機技術換取這鋼索背後的秘密。
這筆交易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德國人的發電機技術確實先進,而明帝國的阻斷繩技術也足以讓德國人心動。畢竟一艘航空母艦沒有阻斷繩,就如同一隻沒有爪子的老虎,看起來威風凜凜,實則難堪大用。
但讓德國人沒想到的是,他們換來的不僅僅是阻斷繩的技術。明帝國的工程師們還附贈了一份"使用說明":如何在航母甲板上畫出最適合降落的航線,如何根據不同天氣調整阻斷繩的張力,甚至連飛行員該如何在降落時讓飛機保持正確的姿態都寫得清清楚楚。
這不是明國人善良而是兩國都需要對方。
後者則是在1909年3月贈送了明帝國最新的潛艇消聲瓦樣本為回報。
我們“蒸蒸日上”的美利堅合眾國呢?則是收到了大量來自明帝國的鋼鐵訂單經濟也在漸漸複蘇,而不是像1907年被明國人搞得像“國家破產”一樣。
不過美國人也不是傻子,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這批鋼鐵訂單的蹊蹺之處——明帝國采購的都是最普通的工業用鋼,而非軍工鋼材。這讓一些美國政客開始警惕起來。
華爾街的投機商們卻不這麽想。他們認為明帝國正在大規模進行工業建設,這意味著巨大的商機。很快,一批批美國商人帶著他們的機床、發電機、蒸汽鍋爐等工業設備湧向了遠東。可他們也絕不會想到:這個遠東差點將他們弄死的國家正在準備著一場世界大戰,而他們會因為將工業設備轉移到這兒而後悔。
就這樣明帝國在風平浪靜中度過了屬於它的1909年。
喜歡明1914請大家收藏:()明191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