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柏林會議
字數:3735 加入書籤
1913年3月15日,柏林會議就領土調整與國際關係調整展開了討論,其中塞爾維亞獲得了部分原屬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擴大了自己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勢力範圍。希臘也在南部得到了一些領土,加強了其在愛琴海地區的影響力。而那個“小普魯士”在戰爭中出力最多的保加利亞呢?
他們隻獲得了部分馬其頓地區。
俄國人與保加利亞人在這次會議中發表了激烈的抗議,但最終德國以1878年後俄國的慘劇相威脅,俄國最後被迫同意了這次的柏林會議。
而明帝國作為本次參與柏林會議的一員之一,張敘白沒有發表任何言論,他不像是一個參與者,倒更像是一個記者。張敘白靜靜地坐在會議廳的角落,目光在各國代表之間遊移。他看到保加利亞代表憤怒地拍著桌子,臉漲得通紅;看到俄國代表眼中閃過一絲不甘與屈辱;看到德國代表臉上那抹若有若無的譏諷笑意。
明帝國需要的東西,他早就在那個晚宴上得到了:德國的戰爭準備。
為了這場戰爭明帝國已經準備了太久太久,接下來整個世界都會因此震顫。
4月17日,柏林會議的最新消息傳回了應天府國家議會大樓中鄭清璿的手中。
鄭清璿翻看著手中的的急電,嘴角浮現出一抹笑容。一切正如曆史書上演變的那樣,柏林會議引發了保加利亞人的不滿進而爆發力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最後保加利亞人失去了一切,國土甚至相較於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前更小了。
他並不想對此做出改變,因為另一封加急電報更為重要:俄國人不滿德國人的態度,意圖在遠東找補。
鄭清璿將電報放在桌上,起身走到窗前。窗外的應天府籠罩在春日的陽光下,街道上人來人往,一派祥和。但他知道,這份平靜即將被打破。
“咚咚咚!”
辦公室的門被敲響。
“進!”
慕容柔嘉快步走進辦公室將另一份來自錦衣衛的急電遞到了鄭清璿的麵前,“少爺,聖彼得堡急電。”
鄭清璿接過電報,仔細閱讀。
俄國人勾連了東北地區的滿貴族與舊官僚,預計將在今年冬天發動一場軍事政變來推翻永寧政權的統治。
鄭清璿的目光在電報上停留了片刻,隨即抬頭看向慕容柔嘉,“國家銀行那邊發行的‘愛國債券’怎麽樣?”
慕容柔嘉從懷中取出一份報表,"截至昨日,認購總額已達到三千五百萬金明元。各省商會反應熱烈,尤其是江浙一帶的絲綢、茶葉商人,紛紛表示願意追加投資...瀛洲那邊也有不少人購買了‘愛國債券’。"
鄭清璿輕輕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三千五百萬金明元,這筆錢足以支撐即將到來的戰爭初期開支。但他很清楚,這遠遠不夠。“讓國家銀行繼續發布第二期‘愛國債券’,我們需要更多的錢。還有,幫我聯係一下議會和內閣,讓他們今晚上留下來開個會。”
夜幕降臨,應天府國家議會大樓燈火通明。會議室內,內閣大臣和議會要員們神色凝重地聽著鄭清璿的匯報。
"諸位,"鄭清璿站在會議桌前,目光掃過在座每一個人,“今晚上留各位在這兒是為了討論大明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北伐。”
會議室內一片寂靜,隻有鄭清璿平穩有力的聲音在回蕩。
“自崇禎起,我們就丟失了長江以北的所有土地,那兒的人民,我們的祖墳都在清人的統治之下。現在我們終於做好了打回去北方的準備!”
鄭清璿一字一字的說著,台下有多少人同意北伐,有多少人不同意北伐,鄭清璿早就調查清楚了。首先是中立發展黨,他們的黨章裏本來就不支持北伐。但是現在無論他們支不支持,這場仗都必須打!
鄭清璿的話音剛落,會議室內就爆發出一陣喧嘩。首先是保守黨黨魁許光,許光本人並不同意北伐。先不談打回去北方要花多少錢,就單論清俄聯軍,明軍是否能扛得住?隨後發出質疑的是中立發展黨黨魁蕭睿,蕭睿本人也不同意北伐。這不僅僅是在黨章裏麵寫著的,更是他們發展至今的底層邏輯,畢竟他們手裏的選票來自於那些不想打仗的人。
唯一支持鄭清璿的隻有工團的人,工團黨魁柳詩瑤對鄭清璿的說法給與了高度讚同並表示:工人願意支持一場北伐戰爭,當然得打贏。
議會這邊表態完就到了內閣這邊,內閣這邊鄭清璿早就和他們通過氣。
鄭清璿環視著會議室內的眾人,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他早就料到會是這樣的場麵——爭吵、質疑、反對。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他手中還握著一張王牌。
鄭清璿用力拍了拍桌麵發出幾聲清脆的響聲,“各位!安靜!”
會議室漸漸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鄭清璿身上。他從自己麵前的文件夾中抽出一份密報,緩緩展開。“俄國人打算在冬天,在東北聯合滿貴族與滿清舊官僚資本發動一場軍事政變來推翻偽清的永寧政權。”鄭清璿的聲音不疾不徐,“這是我們最好的機會,各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會議室內一片死寂。
許光的臉色變得鐵青,他攥緊了拳頭。蕭睿則皺著眉頭,不停地用手指敲擊著桌麵。這份情報的分量太重了,重到足以壓垮所有反對的聲音。
"這份情報的可靠性有多高?"許光沉聲問道。
"錦衣衛在聖彼得堡的眼線親自傳回的消息。"鄭清璿不緊不慢地說,"而且不止一個渠道。俄國人這次是鐵了心要在遠東找回場子。"
柳詩瑤突然站了起來,她的聲音裏帶著一絲憤怒:"如果讓俄國人得逞,東北就會變成第二個外蒙古!我們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幾千萬同胞落入他們的魔爪嗎?"
"諸位,"鄭清璿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我們已經等了太久。從崇禎到現在,整整兩百多年了。現在機會就在眼前,如果我們還在猶豫不決,那就真的要失去整個北方了。”
許光深吸一口氣,緩緩站起身來。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了複雜的神色。"鄭書記,我承認這個情報確實改變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一旦開戰,就不是兒戲了。"
"我們當然準備好了。"鄭清璿的目光堅定如鐵,"過去二十年,我們在做什麽?新式步槍、速射炮、無線電、裝甲列車、航母、新型潛艇,哪一樣不是為了這一天?現在我們的工業產能已經超過了清國,我們的軍隊裝備精良,將士用命。如果連現在都不敢打,那我們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會議室內的氣氛變得凝重而壓抑。許光低頭沉思片刻,緩緩抬起頭來:"鄭書記,我同意北伐。但有個條件——必須等到俄國人在東北動手之後再出兵,這樣我們才能名正言順。"
鄭清璿環視一圈,會議室內的所有人對許光的說法都沒有拒絕,鄭清璿微微點頭,“可。”
喜歡明1914請大家收藏:()明191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