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字數:7863 加入書籤
進入包間之前。
方燃言簡意賅地將新外資盯上燃雪咖啡館透露。
曲強和寧學軍。
一位是財大總務處處長。
一位是財大學工部部長。
非金融領域專家教授。
對燃雪咖啡館資本估值3個億難以判斷是否合理。
更無法領悟暗藏的深層博弈。
而財大恰恰以財經見長。
隻要回學校組織一場討論研究會。
自然會有人做專業解讀。
算是新外資正式發函燃雪創聯之前。
讓財大有個心理準備。
進到包間。
還不等曲強詢問方燃是否想將燃雪咖啡館剝離。
包間門推開。
進來的是湯普森和奧莉維亞。
都是老熟人。
曲強也沒那麽多避諱。
直接發問。
“方總,你覺得3個億賣掉燃雪咖啡館合不合算?”
湯普森搶在方燃前麵回道。
“曲處長,如果3個億賣掉,我們全都會吃大虧的!”
方燃從湯普森這句話大概知道投行的態度了。
燃雪咖啡剝離獨立運營可以。
但不能賤賣。
夏小雪上一世大學畢業之後,就在湯普森手下做事,深知湯普森的行事風格。
他不同於其他老外。
同化速度快。
還會利用國人對老外交際的刻板認知,刻意營造‘說話直接’的假象。
不過隻限於談判對手。
對於親信或者具有共同利益的夥伴。
依舊保持西方人交際時,傾向於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需求。
同在一個公司當然具有共同利益。
現在與方燃又是很要好的朋友。
再從商業角度來看。
確實說的是真話。
隻是湯普森背後的投行是否也有將燃雪咖啡剝離,變相減持股份,最終達成套利退出的打算。
“湯副總,燃雪咖啡館隻是兩家店,總投入還不到180萬,給出3億的估值怎麽還會吃大虧呢?”寧學軍皺眉問道。
奧莉維亞端起茶壺。
先給方燃沏茶。
“寧部長,品牌的估值不僅僅是看投資多少,而是商業模式、市場前景、客戶粘性、稀缺性與可複製性。”
寧學軍身為學工部部長。
平時處理學生工作。
對於品牌估值就是門外漢了。
事關財大。
隻能不恥下問。
“能不能詳細說說?”
奧莉維亞給在座眾人一一沏茶之後。
將茶壺放回茶幾。
笑著解釋。
“商業模式決定盈利邏輯是否成立,比如燃雪咖啡館的二樓‘包間+預製菜+高端社交’、一樓咖啡區‘親民社交+預製菜+咖啡’,相互隔離又相互融合,在當下屬於比較新穎經營模式,且一周以來的營業充分驗證可持續盈利。”
“市場前景則是關聯增長潛力,去年中國gdp是7.6,今年很有希望突破8,預計加入to之後還會有顯著增長。”
“隨著經濟總量提升,中高端消費群體必定隨之擴大,燃雪咖啡館不能局限於中海,而是麵向其它的一線城市、經濟強省。”
“公司計劃年底之前再開出5家分店,這就是可複製性。”
“包間預訂火爆,甚至有客人提出長期包下包間,一樓咖啡區晚上七點之後就座無虛席,桌遊、免費抽簽樂隊伴奏k歌,融合多樣社交元素對客戶有較強吸引力,來了一次還會來第二次,也就是黏性。”
“最後的稀缺性,分為兩個部分,中高端咖啡店市場遠遠沒有飽和,甚至不少城市還是空白;其次燃雪創聯獲得中海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具備普通企業不具有的政策傾斜。”
“綜述,估值3億,品牌授權僅限於中海勉強說得過去,放眼全國那就是極大低估了。”
方燃和夏小雪交換個眼神。
完全可以確定奧莉維亞給寧學軍解釋。
傳遞潛在的信息。
投行支持燃雪咖啡的剝離。
但需要一個高溢價。
也不得不承認境外老牌投行厲害,調研方麵確實比國內的同行高出一大截。
曲強興奮得臉都紅了。
共事大半年。
對湯普森和奧莉維亞的專業能力一百個放心。
他們可是國際級別的精英。
不是學校那幫‘紙上談兵’的專家教授可比的。
又事關投行的利益。
說賺錢肯定沒錯。
“既然這樣,我們就不要搭理,集中公司資源,加快開店速度……”
“nonono!”
湯普森連連擺手。
“曲處長,一家咖啡館投資就得100多萬,十家就得超千萬,以燃雪創聯當前的實力還不足以支撐大規模擴張。”
“我們需要將燃雪咖啡這一品牌從燃雪創聯剝離獨立運營,引入其它的戰略投資者。”
“共同將蛋糕做大。”
曲強和寧學軍雙雙沉默。
雖然非金融專業人士,但也大概明白意思,就是要將燃雪咖啡這個品牌賣出,這個需要財大開會研究。
不是哪個個人能拍板。
甚至中海相關部門領導還會第一時間過問。
隻因燃雪咖啡關聯的方方麵麵太多。
別的不說。
中海的咖啡小店已經過百家。
平均一家店招聘6人。
就能提供600崗位。
一家燃雪咖啡館抵得上十家咖啡小店。
就業第一。
稅收第二。
如果未來因為經營出了問題要裁員。
剝離燃雪咖啡沒有獲得各方認可。
哼哼。
誰來擔責?
方燃高度懷疑投行已經得到確切消息,知道下個月將會出台《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燃雪網必須獲得icp 許可證,而外資持股就是一大阻礙。
因為時機不成熟。
燃雪創聯一直苟著。
除了‘到店服務’與互聯網深度關聯。
外賣配送、燃雪咖啡在投行看來屬於‘微創新’的實體業務。
原本投行風投180萬美元看中實體與互聯網融合新路徑。
遲遲沒有達到預想的高度。
再疊加政策麵不確定。
萌生退意了。
趁著有接盤俠。
高溢價套現離場。
先剝離燃雪咖啡賣個好價錢。
而後就是出售燃雪創聯的股份。
既然投行想著退出。
而自己決定減持股份戰略轉型資本運作。
那當然得默契配合。
“寧部長、曲處長,關於燃雪咖啡獨立運營一事,我和小雪也有初步討論。”
“我們的意見,燃雪咖啡小店和燃雪咖啡館是個整體,絕對不能分割。”
“這樣能大大提升議價,保證燃雪創聯股東的權益。”
“其次。”
“從燃雪創聯剝離出去單獨運營,並不是賣得幹幹淨淨,而是為了燃雪咖啡的發展,引入戰略投資者。”
“燃雪創聯依舊持有股份,這也能確保財大預製菜為燃雪咖啡館唯一供應商。”
“就當是閑談啊。”
“領導們出席燃雪咖啡館的開業典禮,那是對燃雪咖啡館寄予厚望。”
“開業不足月,我們燃雪創聯就準備引入戰略投資,若允許外資主導剝離後的咖啡館,等於向外界釋放‘地方政府對資產控製權鬆動’的信號。”
“咳……這個在‘本土保護意識抬頭’的當下是絕對禁忌。”
“我身為燃雪創聯的控股股東,覺得如果新外資正式發函,很有必馬上知會相關部門領導。”
“聽聽上麵的意見怎麽樣。”
“個人猜測,會附加條件的同意,最大的可能,既然是引入戰略投資,為何不考慮國資?”
“燃雪咖啡剝離之後,形成燃雪創聯+新外資+新國資三方持股的格局。”
“那樣就沒什麽問題了。”
曲強端起茶杯將淡黃的茶水一飲而盡。
哎呀。
方燃如同商界的‘少年薑太公’。
行事太穩妥了。
按照這樣的做法,即保證財大的權益不受損,不用擔心被扣上‘國有資產流失’的大帽子。
還能確保財大預製菜全麵商業化運行。
且因為高估值。
老股東都可獲得額外收益!
寧學軍的商業嗅覺不如曲強。
但聽方燃所說,整個流程都會呈報中海相關部門審核,隻要合法合規就沒什麽可擔心的。
湯普森和奧莉維亞對方燃的決定毫不意外。
小夫妻都已經明確無誤透露。
準備伺機減持燃雪創聯股份,由控股股東變大股東,最後成為小股東隻保留董事會席位。
並力勸跳槽。
離開投行加入星鏈智創。
中國有句俗語‘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即使已經萌生離職的念頭。
但未離職之前基本職業操守得遵守。
隻能借用燃雪創聯內部統一意見時機,隱晦透露投行準備全麵套現退出。
哪怕方燃沒領悟,而夏小雪肯定會明白。
不出兩人所料。
夏小雪這個燃雪創聯的‘智腦’馬上趁著機會發問了。
“亞姐,你可是財務總監,你預估燃雪咖啡的估值是多少呢?”
奧莉維亞肆無忌憚地泄密。
“我個人預估燃雪咖啡的整體估值10億。”
“假設燃雪創聯持股50以下,注資之後,老股東可獲得超額收益。”
夏小雪微笑點頭。
大概知道投行退出的溢價底線。
整體收益不低於2000萬美元。
對比風投180萬美元那可是賺瘋了。
新外資想撿漏。
老投行獅子大開口。
財大有收益不擔責就行。
早就想著分一杯羹的中海本土資本虎視眈眈。
爭吧。
有競爭才有高溢價。
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控股股東方燃方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