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李琮與楊國忠的碰撞
字數:9416 加入書籤
然而,李琮卻全然不顧是否能夠見到他,每周都如時鍾般準時地前來。
這種堅定不移的執著和持之以恒的堅持,就像那永不熄滅的燭火,照亮了李隆基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
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滿意和欣慰之情,仿佛在這紛繁複雜的宮廷生活中,終於找到了一絲慰藉。
今日,李隆基的心情格外舒暢,仿佛陽光穿透雲層,灑在他身上一般。
而李琮的到來,更是為這美好的一天增添了幾分期待。
李琮不僅如往常一樣前來問安,還聲稱有重要事情需要稟報,這無疑讓李隆基對他的到來充滿了更多的好奇。
於是,李隆基毫不猶豫地派遣高力士親自前往宮門口,引領李琮入宮覲見。
高力士領命而去,步履匆匆,仿佛他也能感受到李隆基對李琮今日到來的期待。
就在高力士領命而去的瞬間,一名太監進入殿內,稟報道:“啟稟聖人!右相求見,此時已經在宮外恭候多時了。”
李隆基聞言,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似乎對楊國忠的突然到訪早有預料。
隻聽得李隆基的聲音慢悠悠地傳來:“哦?楊國忠來了啊。也罷,就讓他和太子也一同進來吧。”
他的語氣顯得有些漫不經心,但其實心裏跟明鏡兒似的。
對於楊國忠此時進宮求見,李隆基一點兒都不覺得意外。
他心裏很清楚,楊國忠此番前來,肯定是因為得知了裴徽不僅沒有死,反而還手握數萬義軍、成功奪回九郡之地的消息。
這個消息對楊國忠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的內心必定是惶恐不安,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所以,楊國忠才會如此迫不及待地進宮,妄圖通過向自己諂媚逢迎,來尋求他的庇護和寵信。
畢竟,李隆基對楊國忠與裴徽之間的緊張關係可是了如指掌,甚至還從楊貴妃和虢國夫人那裏了解到,裴徽遭遇的那場刺殺,背後很可能就是楊國忠在暗中搗鬼。
如果裴徽真的不幸喪命,那麽李隆基肯定會對楊國忠大發雷霆。
畢竟,裴徽可是李隆基的得力幹將,又是楊貴妃寵愛的外甥。
要是因為楊國忠的緣故導致裴徽遇害,李隆基絕對不會輕易放過他。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命運之神似乎格外眷顧裴徽。
盡管曆經諸多磨難,他不僅毫發無損,反而手握數萬雄兵,權勢滔天。
這對於深諳帝王製衡之術的李隆基而言,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他心中暗自竊喜,期待著楊國忠和裴徽這對舅甥之間能爆發一場驚心動魄的爭鬥,最好能夠互相製衡。
時間並未過去太久,高力士便匆匆步入殿內,向李隆基稟報:“聖上,太子和右相已被帶到殿外,等候聖上召見。”
李隆基聽聞,臉上並未流露出絲毫的驚訝或急切,他依舊氣定神閑,不緊不慢地吩咐道:“先讓他們在外麵候著吧,不必急於召見。再派個人在旁邊監視、偷聽一下,看看右相和太子都會說些什麽、做些什麽。”
高力士聞言,稍稍一愣,但他旋即領悟到李隆基的意圖,連忙恭恭敬敬地領命而去。
待高力士離去後,李隆基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他悠然自得地閉上雙眼,開始養神,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其實,李隆基之所以沒有立刻召見李琮和楊國忠,並非是他故意拖延時間,而是想借此機會觀察一下,在他這個皇帝不在場的情況下,太子和右相會如何在他麵前表演,如何施展他們各自的手段和心機。
這無疑是一場精彩的權力博弈,而李隆基則穩坐釣魚台,靜待這場好戲的上演。
楊國忠此番前來的真正目的,李隆基知道,但是李琮竟然突然宣稱有重要的事情要向他稟報。
李隆基一時間還沒有摸清李琮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不管什麽時候,太子不管是誰,永遠都是他李隆基最警惕和防範之人。
……
……
李琮心裏很清楚,這次麵見李隆基可是至關重要的,絕對不能有絲毫閃失。
所以,他按照事先想好的計策,懷揣著一顆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心,匆匆忙忙地趕往興慶宮去覲見聖上。
這一路上,李琮的腦海裏就像放電影一樣,不斷地閃現出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以及應對這些狀況的方法。
他一邊走,一邊在心裏反複琢磨著,怎樣才能在聖上麵前表現得恰到好處,既不會顯得過於諂媚,又能讓聖上對他的事情產生興趣。
當李琮終於走到宮門前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出現在了他的麵前——風風火火趕來的楊國忠。
隻見那楊國忠身著一襲紫袍金帶,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的耀眼奪目,簡直讓人無法忽視他的存在。
他腰間懸掛的金魚袋,隨著他急匆匆的步伐,不時地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仿佛是在向周圍的人們炫耀著他那高貴顯赫的身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子殿下今日容光煥發啊!”楊國忠滿臉堆笑,拱手作揖,然而他的眼神卻如餓狼一般,掃視著李琮身後那寥寥無幾的兩名隨從,嘴角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笑意,“隻是這排場,似乎未免也過於寒酸了些吧?”
李琮麵無表情地站在那裏,仿佛完全沒有聽到楊國忠的話語。
他的目光平靜地落在楊國忠身上,既沒有憤怒,也沒有絲毫的畏懼。
然而,在他那道猙獰的疤痕下,肌肉卻微微顫動著,顯然內心並不像表麵那般平靜。
就在這時,李琮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元載對他的諄諄教誨:“楊國忠此番必定會趕來,而且必然會對您進行挑釁。殿下隻需記住一件事——無論他如何言語相激,您都要表現得對他不屑一顧,如此方能讓他摸不清您的虛實。”
李琮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他知道,此刻絕不能被楊國忠的挑釁所激怒,否則就會落入對方的圈套。
楊國忠見李琮對他視若無睹,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強烈的憤怒和被輕視的感覺。
他瞪大了眼睛,惡狠狠地盯著李琮,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怎麽?太子殿下難道連話都不會說了嗎?”
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李琮,仿佛要透過他的身體看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然而,李琮卻完全沒有回應他的目光,隻是靜靜地凝視著殿角那尊青銅仙鶴香爐中嫋嫋升起的青煙,仿佛那青煙有著無窮的吸引力,讓他完全沉浸其中,對外界的一切都恍若未聞。
楊國忠的怒火在心中燃燒得越來越旺,他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嚴重的踐踏。
他無法忍受這樣的屈辱,於是強壓下心中的怒氣,用一種帶著質問的口吻說道:“聽聞殿下近日與元載往來甚密?此人可是裴徽的忠實走狗。”
他的聲音中雖然還帶著些許克製,但其中的不滿和憤怒已經溢於言表。
然而,李琮依舊沒有任何反應,他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那嫋嫋青煙上,似乎完全沒有聽到楊國忠的質問。
楊國忠見狀,心中的怒火愈發不可遏製,他的臉色也因為憤怒而變得異常難看,如土色一般。
……
……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約一刻鍾之後,高力士像幽靈一樣再次飄進了殿內。
他的動作輕盈而迅速,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仿佛他本來就應該在那裏一樣。
高力士走到李隆基麵前,畢恭畢敬地行了個禮,然後輕聲說道:“啟稟聖人,那右相竟如潑婦般主動譏諷太子,太子卻仿若未聞,如受驚的兔子般躲到了別處。”
李隆基聽完高力士的匯報,眉頭微微一皺,他那仿若古井般的眼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悅。
不過,他很快就恢複了平靜,淡淡地說道:“那就讓他們進來吧!”
高力士輕聲應了一句,然後向門口的小太監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把人帶進來。
須臾之間,楊國忠和李琮一同走進了宮殿。
他們的步伐顯得有些拘謹,仿佛兩隻哈巴狗般,小心翼翼地走到李隆基麵前,然後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齊聲說道:“聖人安康!”
李隆基端坐在龍椅上,他的神色溫和,宛如春風拂麵,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
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在李琮那張如惡鬼般滿是疤痕的麵容上時,卻像是被電擊了一般,迅速將視線移開,仿佛那是世間最為醜陋的存在。
稍稍定了定神後,李隆基才緩緩開口,語氣平淡地問道:“太子有何事啊?”
李琮見狀,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但他還是強作鎮定,誠惶誠恐地回答道:“父皇!兒臣聽聞鮮於仲通在潼關的戰事吃緊,兒臣擔心他守不住潼關城,所以鬥膽懇請父皇準許兒臣前往潼關督戰。”
李隆基聽完,如遭雷擊般猛地愣了一下,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盯著李琮,仿佛要透過他的身體,看清他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沉默片刻後,李隆基才緩緩說道:“為何要去潼關督戰?太子這是擔心鮮於仲通守不住潼關城?”
李琮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刻回答道:“父皇英明,兒臣的確擔心鮮於仲通守不住潼關。”
李隆基一聽,臉色瞬間變得如鍋底般陰沉,他的眉頭緊緊皺起,眼中閃過一絲怒意,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一般。
楊國忠站在一旁,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狂喜之情,仿佛他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場景終於呈現在眼前。
他毫不猶豫地向前邁出一步,猶如餓狼撲食一般,聲如洪鍾地高聲喊道:“聖上啊!太子身為我大唐的儲君,竟然口出如此關乎我大唐生死存亡的不祥之語,其用心之險惡,實在是罪大惡極啊!”
“太子這般惡言,不僅會動搖軍心,更會讓我大唐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啊!依微臣之見,應當立刻廢掉太子的東宮之位,以正視聽!”
李琮聽到楊國忠的這番話,臉色瞬間變得如同死灰一般慘白,仿佛全身的力氣都在一瞬間被抽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瞪大了眼睛,滿臉怨毒地瞪了楊國忠一眼,但卻像啞巴吃黃連一樣,有苦說不出,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裴徽率領數萬義軍,成功攻克了叛軍後方的九郡之地,斷絕了他們的糧草供應,這件事情,想必太子您應該早就知道了吧。”李隆基似乎完全沒有聽到楊國忠的話,他的目光如同鷹隼一般,緊緊地盯著李琮,聲音仿佛來自九幽地獄,帶著絲絲寒意,讓人不寒而栗。
他沉聲問道:“在這種情況下,太子為何還會認為鮮於仲通守不住潼關城呢?”
李琮來之前,在元載等人的協助下,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複推敲,早已將要說的話準備得像銅牆鐵壁一樣堅不可摧。
當他站在李隆基麵前時,毫不猶豫地像背書一樣,將精心準備的說辭一股腦兒地拋了出來:“回稟父皇!兒臣請求前往潼關,並非是為了爭奪功勞,實在是因為鮮於仲通乃是楊國忠所舉薦的人啊!而楊相所舉薦的人,恐怕難以擔當如此重任啊!”
他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了一下,賣了個關子,然後才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三年前的南詔之戰,那鮮於仲通竟然慘敗於南詔這樣的小國……”
李隆基聽到這裏,不禁再次愣住了,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迅速地瞥了一眼坐在一旁、滿臉怒容的楊國忠。
“太子這是什麽意思?”楊國忠見勢不妙,趕忙插嘴道,“為聖上舉薦賢能的文武官員,本就是我這個宰相的分內之事。”
李琮對楊國忠的話完全不以為意,他滿臉不屑地看了楊國忠一眼,根本沒有答話。
這一下,可把楊國忠氣得七竅生煙,又羞又惱。
其實,李琮在進宮之前,元載就特意囑咐過他,並且已經特意將他進宮欲請命去鎮守潼關的消息透露給了楊國忠。
而楊國忠得到消息後,肯定會心急如焚地進宮,當著聖人的麵與太子針鋒相對。
元載深知楊國忠的性格和手段,他向李琮進言道:“太子殿下,依微臣之見,您在整個過程中都不要理睬楊國忠。這樣一來,那個心胸狹隘、內心自卑的楊國忠必然會被氣得七竅生煙,而他在聖人麵前針對太子的所有陰謀詭計也都將不攻自破。”
李琮聽後,覺得元載的話很有道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決定完全按照元載的建議去做。
果不其然,現在的情況正如元載所料,楊國忠似乎已經被氣得半死不活了。
李隆基看著眼前這個他平日裏很少關注的長子,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好奇。
他驚訝地發現,李琮竟然如此輕易地就將楊國忠氣成了這副模樣。
於是,李隆基饒有興致地開口問道:“太子,你為何會認為楊國忠舉薦的人守不住潼關呢?”
李琮見狀,連忙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回稟父皇,兒臣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世人皆知楊國忠乃是我大唐第一奸臣。他所舉薦的人,絕對不會以才德作為選拔標準,而這樣的人又怎麽可能守住潼關這樣的重要關隘呢?”
“太子信口胡謅,簡直欺人太甚……”楊國忠怒發衝冠,滿臉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他氣得渾身發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膝蓋與堅硬的地麵撞擊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瞪大眼睛,死死地盯著李隆基,眼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發顫:“聖人啊!太子殿下他不僅相貌醜陋,而且心理扭曲,這樣的人怎麽能擔當我大唐的儲君呢?這不僅會有損我大唐的威嚴,更會讓百姓們笑話啊!懇請聖人您明察,廢黜太子!”
李琮聽到楊國忠的這番話,如遭雷擊,整個人都呆住了。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嘴唇也失去了血色,微微顫抖著。
眼眶漸漸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拚命地忍住不讓眼淚掉下來,但呼吸卻變得越來越急促,仿佛有千斤重擔壓在他的胸口,讓他喘不過氣來。
楊國忠的這句話猶如一把利刃,無情地直刺進李琮的心髒,將他的自尊和自信瞬間擊碎。
然而,李琮並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擊倒,他強忍著內心的劇痛,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他挺直了身子,故作鎮定地看著楊國忠,嘴角泛起一抹冷笑:“楊國忠,你不但是舉世無雙的大奸臣,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小人!你這番話無非是想挑撥我和父皇之間的關係,好讓你自己能夠得寵。”
龍案後的李隆基眯起雙眼,目光如炬,他的眼神在兒子和寵臣之間來回掃視著,似乎在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老皇帝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但他那銳利的目光卻仿佛能夠穿透人的內心。
他注意到李琮那破損的指甲,由於過度用力,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掌心之中,鮮血從傷口中滲出,染紅了他的手掌。
然而,李琮卻始終如一地保持著恭謹的跪姿,沒有絲毫的退縮和動搖。
李隆基原本正坐在龍椅上,若有所思地凝視著下方二人,突然間,他像是被一道閃電擊中一般,猛地挺直了身子,雙眼死死地盯著楊國忠,仿佛要透過他的身體看到什麽似的。
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過了好一會兒,李隆基才緩緩轉過頭,看向站在一旁的李琮,麵無表情地說道:“好!朕準了,太子明日便率領三千禁軍前往潼關督戰。”
他的聲音冰冷而又決絕,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李琮聞言,頓時大喜,趕忙恭恭敬敬地說道:“兒臣謹遵聖人旨意。”
然而,李隆基似乎並沒有打算就此罷休,他緊接著又說道:“但若是不能確保守住潼關,朕便毫不猶豫地廢了你這個太子。”
說到最後,他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眼中閃過一絲森然的寒光,讓人不寒而栗。
李琮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腳底直湧上心頭,身體猛地一顫,但他不敢有絲毫的遲疑,連忙跪地叩頭,戰戰兢兢地說道:“兒臣定當竭盡全力,誓死守住潼關,絕不負父皇所托。”
就在這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名傳令兵踉踉蹌蹌地衝入大殿,滿臉驚恐地喊道:“報——!河北急報!”
喜歡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請大家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