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拒馬如牆
字數:6441 加入書籤
隨著雙方距離的逐漸拉近,箭雨如蝗蟲過境般鋪天蓋地地襲來。
這密集的箭雨,讓史思明心中稍感寬慰,他覺得終於可以給對方來個迎頭痛擊了。
然而,當對射的結果呈現在眼前時,史思明的臉色卻愈發陰沉,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一般。
與裴徽一方那如疾風驟雨般的箭雨齊射齊落相比,他們的箭雨顯得稀稀拉拉,毫無氣勢,就像是風中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
更糟糕的是,裴徽一方的每個士兵都身披堅如磐石的鐵板甲,頭戴低眉護麵的鐵頭盔,這一身裝備簡直就是銅牆鐵壁,無懈可擊。
大燕軍隊射過去的箭,除了幾名運氣極差的士兵被射中眼睛之外,幾乎沒有造成什麽實質性的殺傷。
反觀他們這邊,尚未衝到對方戰陣之前,就已經被那如惡魔之爪般的巨型拋石機、巨型槍弩和箭雨狠狠地殺傷了近千人。
這些士兵有的被巨石砸得粉身碎骨,有的被巨型槍弩刺穿身體,還有的被箭雨射中要害,慘不忍睹。
叛軍在攻破洛陽城之後,不僅收獲了大量的物資,還得到了數量驚人的武器裝備。
這四萬之眾,如今都身披鐵甲,宛如鋼鐵洪流一般,氣勢磅礴。
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鐵甲大多隻是半身胸甲,雖然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防護,但與全身甲相比,還是稍顯薄弱。
而且,盡管每個士兵都配備了盾牌,可以抵禦大部分弓箭的攻擊,但麵對那三百具巨型槍弩和兩邊山坡上百具巨型拋石機的持續轟擊,這些盾牌恐怕也難以招架。
史思明騎在戰馬上,臉色鐵青,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一般難受。
他萬萬沒有想到,裴徽一方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遠程武器,這對他的軍隊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不過,史思明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的反應快如閃電,決策果斷無比。
在瞬間,他便洞察到,如果繼續與裴徽一方進行遠程對攻,自己的軍隊絕對不是對手。
於是,史思明當機立斷,下達了一道命令。
隻聽他一聲怒吼,大燕軍隊如同一支離弦之箭,提前加速,以風馳電掣之勢向裴徽一方發起了衝鋒。
大燕軍隊的步兵穩坐中軍,如同中軍主帥一般,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而騎兵則如同左右兩翼的猛禽,迅速展開,以驚人的速度在剩下的兩百多步距離中全速衝刺。
史思明的這一決策,顯然是想通過快速縮短距離,讓裴徽一方的巨型槍弩和巨型拋石機失去作用。
畢竟,這些遠程武器在近距離時威力會大打折扣。
普通的弓箭如疾風驟雨一般,迅速地射出了兩輪,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緊接著,巨型拋石機和巨型弩槍也如末日審判般震撼登場,它們發出的攻擊隻來得及再進行一輪。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當連發快弩靠近七十步射程時,它就像被點燃的火藥桶一樣,突然爆發出了驚人的連發威力。
這股力量猶如狂風暴雨,凶猛異常,讓人瞠目結舌。
而天工之城出產的巨型弩槍和巨型拋石機更是非同凡響。
它們經過了精妙的齒輪改裝,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一般,每次射擊的準備時間大幅縮短,操作人數也相應減少。
不僅如此,它們的威力和準確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此時,每具巨型弩槍都配備了兩名來自長安城天工之城的操作手。
他們如同拚命三郎一般,全神貫注地用絞盤給弩機上弦。
在百步距離內,每一次發射都如同閃電劃破夜空,那丈許長、成人手腕粗的弩槍,以驚人的速度疾馳而出,勢不可擋。
這恐怖的弩槍,一次性就能射穿七八名、甚至多達十多名大燕士兵,幾乎將他們的身體撕裂成碎片
其殺傷力之大,簡直令人毛骨悚然。
總而言之,當大燕軍隊像洶湧澎湃的潮水一樣急速衝向裴徽一方時,又有將近一千名士兵像被收割的麥子一樣紛紛倒下。
再加上最初就死傷的將近一千人,雙方甚至還沒有真正短兵相接,大燕一方的軍隊就已經有近兩千人傷亡了。
相比之下,在這個過程中,裴徽一方被大燕軍隊的弓箭射死的人數,竟然還不到一百人,這簡直就是微不足道。
麵對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人數比自己多了兩三倍的叛軍騎兵,正麵布下步兵戰陣的兩萬名裴徽一方的步兵,雖然心中略微有些緊張,但卻沒有絲毫的慌亂。
為了避免被叛軍的探子提前發現,郭子儀直到半個時辰前才完成了所有的部署和防禦工作。
然而,盡管時間緊迫,他們還是出色地完成了除了挖壕溝以外的所有任務。
那些拒馬也都像鋼鐵長城一樣,被鐵鏈緊緊地鎖住,堅不可摧。
盡管雙方尚未短兵相接,但己方已經遭受了近兩千人的慘重損失。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叛軍一方的士氣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尤其是從史思明以下的所有人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理解。
首先,叛軍人數眾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騎兵,這使得他們在戰場上具有明顯的機動性優勢。
其次,這些士兵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精兵,他們對自己的戰鬥能力充滿信心,深信自己的戰力遠遠超過以義軍為首的敵方人馬。
在叛軍看來,對方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殺傷優勢,無非是依靠那些強悍的遠程攻擊器械而已。
他們堅信,隻要能夠衝到近前,展開短兵相接的近戰廝殺,就能夠迅速擊潰裴徽一方的人馬。
因此,在叛軍那震耳欲聾的進攻鼓聲和號角聲的鼓舞下,活著的叛軍士兵對身邊那些被射死、砸死或炸死的同伴視若無睹。
他們如同餓狼一般,嚎叫著不斷向前衝鋒,填補著前方的空缺,繼續如狂風般向前猛衝。
不得不說,史思明在練兵和統兵打仗方麵都有著卓越的才能,他堪稱一代名將。
他麾下的軍隊也絕對稱得上是精兵悍將,他們的勇猛和堅韌令人敬畏。
特別是在這連年的戰火紛飛中,這些軍隊的作戰意誌堅如鋼鐵,其廝殺經驗更是猶如久經沙場的老將一般。
他們在無數次的戰鬥中錘煉出了頑強的鬥誌和卓越的戰鬥技巧,無論是麵對怎樣的敵人和戰場環境,都能毫不畏懼地衝鋒陷陣。
然而,他們今日所遭遇的這支軍隊,雖然表麵上被稱為義軍,但實際上在裴徽的精心培育下,已經在戰陣訓練、指揮模式、武器裝備等各個方麵都遠遠超越了叛軍。
比如說,此時隻要叛軍不衝到裴徽一方的步兵戰陣之前,那麽在裴徽一方連發快弩、巨型槍弩和巨型拋石機的遠程射殺之下,叛軍就如同被鐮刀收割的稻草一般,迅速地出現死傷。
而且,這種傷亡的速度之快,簡直超乎了史思明之前所經曆過的所有戰爭。
就在這須臾之間,衝在最前麵的第一排叛軍騎兵已經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能夠幸免。
而第二排的叛軍騎兵也遭受了慘重的傷亡,近半的士兵都已經倒下。
最終,他們也被逼到了拒馬之前,無法再繼續前進。
看到這一幕,叛軍騎兵們從史思明開始,都如釋重負,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會遭遇一場慘烈的屠殺,但現在看來,似乎還有一線生機。
然而,他們的這種慶幸就如同曇花一現般短暫。
在裴徽一方的步兵戰陣前方,拒馬防禦架宛如鋼鐵巨獸一般矗立著。
這架拒馬防禦架由無數根粗壯的拒馬槍組成,每根拒馬槍都高達數米,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如同林立的長槍,給人一種無法逾越的感覺。
這些拒馬槍並非普通之物,每一根都需要兩名士兵齊心協力才能抱住。
他們如同擎天之柱一般,穩穩地將拒馬槍立在地上,嚴陣以待。
當叛軍的騎兵如潮水般湧來時,這些士兵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的拒馬槍猛地向前刺出。
由於拒馬槍過長,且受到地麵摩擦力的影響,它們刺出的速度相對較慢。
然而,這並不影響它們的殺傷力。
因為這些拒馬槍實在是太長太密了,叛軍騎兵們根本無處可躲。
當第一排的叛軍騎兵衝到近前時,他們驚恐地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絕境。
盡管他們拚命想要躲閃,但由於空間有限,根本無法避開那密密麻麻的拒馬槍。
刹那間,慘叫聲此起彼伏,衝到最前麵的叛軍騎兵們就像被收割的稻草一樣,紛紛被刺中。
這些拒馬長槍的槍尖堪稱天工之城的傑作,鋒利無比,堅硬無比。
叛軍士兵身上的鎧甲在它們麵前如同薄紙一般脆弱,輕易地就被戳穿。
不僅如此,這些槍尖還會將叛軍士兵的衣服卷入他們的軀幹和內髒,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
即使有些叛軍士兵沒有當場殞命,也已經身受重傷,生命垂危。
然而,在劇痛的折磨下,他們並沒有放棄抵抗,反而像困獸一般,將手中的兵器如雨點般向拒馬防禦架後的裴徽一方士兵扔去。
然後,他們在死亡的邊緣或重傷的痛苦中,如溺水之人死死抓住救命稻草般,妄圖讓對麵的裴徽一方士兵無法將拒馬槍抽回,相當一部分叛軍士兵的目的得逞,不少裴徽一方士兵未能將拒馬槍抽回,無法進行第二次刺殺。
毫不誇張地講,史思明麾下的這些叛軍士兵們所展現出來的勇氣簡直是無與倫比的!
然而,天工之城精心研製的拒馬架卻如同銅牆鐵壁一般堅不可摧。
這些拒馬架被粗壯的鐵鏈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防線。
而且,它們還被砸釘牢牢地固定在地麵上,使得任何試圖搬動它們的努力都變得徒勞無功。
可以說,這些拒馬架對於騎兵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無論多麽勇猛的騎兵,當他們麵對這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時,最終都不得不無奈地停下腳步。
他們就像被束縛住翅膀的雄鷹,無法再自由翱翔,要麽選擇下馬,要麽隻能等待後麵的步兵用生命為他們開辟出一條道路。
“這……這是何等難纏的拒馬架啊!”後方,史思明滿臉驚愕地望著前方的戰場,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他原本對這場戰鬥充滿了信心,認為憑借自己麾下騎兵的強大衝擊力,一定能夠輕易地突破敵方防線。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記沉重的耳光。
……
……
喜歡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請大家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