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朕逃命要把貴妃和虢國夫人帶上
字數:7555 加入書籤
龍武軍、金吾衛、旅賁軍等這些京軍雖然也有大將軍統領,但經過李隆基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發現,這些所謂的大將軍要麽年事已高,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要麽就是徒有其名,實際上並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李隆基越想越覺得心中不安,他甚至還沒有看到叛軍的影子,就已經像一隻驚弓之鳥一樣,突然產生了立刻逃離長安城的怯懦想法。
然而,他一直以來都極為自負和驕傲,認為自己是千古第一英明君王,是天下獨一無二的聖人。
他怎麽可能就這樣拋下京都、關中以及千萬百姓,隻顧自己逃命呢?
“當然,京都和關中的千萬百姓與朕的安全相比,都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李隆基心中暗自思忖著,“但是,朕就算是為了大唐的延續,想要立刻撤離長安城,這樣的想法也絕對不能由朕自己說出口啊……”
畢竟,他可是自視甚高,一直以英明神武著稱的皇帝。
他怎麽能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如此沒有擔當的天子聖人呢?
想到這裏,李隆基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猛地掃了一眼楊國忠,然後隨意地揮了揮手,示意讓包括高力士在內的所有人都出去。
所有侍從如蒙大赦一般,如潮水般迅速地退出了大殿。
他們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裏回響,仿佛是一場倉皇的逃離。
楊國忠則孤零零地跪在地上,他的身體像搗蒜一樣不停地顫抖著,額頭緊緊地貼著冰冷的地磚。
這一刻,楊國忠的心中充滿了惶恐和受寵若驚的感覺。
他萬萬沒有想到,李隆基竟然會讓所有人都離開,隻留下他一個人。
這種特殊的待遇讓他感到既興奮又害怕,他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然而,當他想起李隆基接下來可能要對他說的話時,一股寒意從脊梁骨上湧起,他禁不住如觸電般渾身一震。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毫無血色,額頭上的冷汗像雨滴一樣滑落下來。
“聖人不會是想要將守衛長安城之事全部托付給我吧……”楊國忠的心中如墜冰窖,惶恐不安。
他深知自己雖然擅長伺候聖人、算計同僚、給聖人斂財以及爭權奪利等事情,但對於守衛長安城和叛軍打仗這等關乎大唐生死存亡的大事,他實在是一無所知,更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可是,由於他之前推薦鮮於仲通的事情,已經惹得李隆基龍顏大怒。
他實在擔心等會兒若是拒絕了李隆基的旨意,會被李隆基當場杖斃。
想到這裏,楊國忠的心跳愈發劇烈,仿佛要衝破胸腔一般。
然而,令楊國忠始料未及的是,李隆基並未像他所期望的那樣,急切地給他下達聖旨,亦或是與他商議應對叛軍的策略。
相反,李隆基宛如一座雕塑般,沉默不語,毫無動靜。
就這樣,在興慶宮內,李隆基與楊國忠這對君臣,一個端坐,一個跪地,仿佛時間在這一刻都凝固了。
李隆基麵色凝重,一臉肅穆,不怒自威,但他的內心卻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一般,翻攪著無數的思緒,苦苦思索著如何引導楊國忠主動開口。
而楊國忠則像一隻鴕鳥一樣,低垂著腦袋,不敢正視李隆基的目光。
他隻能用眼角的餘光,像老鼠一樣偷偷摸摸地緊盯著李隆基的神色和表情,試圖從那細微的變化中揣摩出聖上的心意。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也不知道究竟過了多久,楊國忠突然如夢初醒一般,從被委以守城重任的憂慮中回過神來。
他心中暗自思忖,一種不祥的預感漸漸湧上心頭,讓他覺得聖人留下他,恐怕並非是要委以重任那麽簡單。
就在剛才,當他戰戰兢兢地抬起頭時,竟然驚訝地發現聖人的眼中流露出一絲他從未見過的情緒——恐懼。
這個驚人的發現,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在他的心頭猛然炸開,讓他驚愕得幾乎無法呼吸。
憑借多年來對聖人心思的潛心研究,他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獵手,目光如炬,能夠在瞬間洞察到李隆基留下他的真實意圖。
盡管這一切在他看來是如此荒謬可笑,但他對自己的判斷卻有著絕對的自信。
在短暫的遲疑之後,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聲音輕柔卻堅定:“聖人啊!微臣認為,世間任何事情都無法與聖人您的安危相提並論。”
李隆基麵無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他的神色依舊莊重肅穆,威嚴不可侵犯。
然而,楊國忠卻敏銳地捕捉到了那一瞬間李隆基眼中閃過的一絲不易察覺的認可,這無聲的鼓勵讓他心中稍安。
稍稍思考了一下,楊國忠繼續說道:“長安城牆固然堅固高聳,再加上三萬新軍,京軍也有七八萬之眾,看似固若金湯。但是,長安城內人口眾多,足有一百多萬,誰又能知曉其中潛藏著多少叛軍奸細呢?”
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用詞,然後接著說:“微臣聽聞,晉陽城、洛陽城當初之所以被叛軍攻破,正是因為城內有叛軍奸細作祟,他們裏應外合,才讓叛軍得以長驅直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總而言之,微臣覺得長安城恐怕難以守住,而聖人身係大唐江山社稷,怎能身臨險境呢?”
然而,麵對微臣如此懇切的諫言,李隆基卻依然沉默不語,隻是發出了一聲輕如蚊蠅的冷哼。
這冷哼雖然聲音極小,但卻如同一道驚雷,在楊國忠的耳邊炸響。
他不禁心中一緊,意識到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冷哼,貌似是對他竟敢斷言長安城守不住的嚴厲斥責……但卻又好像不是。
楊國忠的額頭上開始滲出一層細汗,他知道自己剛才的話可能有些過於直接,甚至有些冒犯了聖人的威嚴。
但他並沒有退縮,因為他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而且他也明白聖人此時此刻真正的想法——逃離長安城。
所以,在稍稍猶豫之後,楊國忠深吸一口氣,再次鼓起勇氣開口說道:“聖人,長安雖有七八萬京軍,但其中三萬乃是新軍,且眾多將士多年未曾經曆戰事,戰力難免稍遜一籌。”
“而且,關中之地世家門閥眾多,他們心懷叵測,戰亂之時更是難以掌控。”
“若是在微臣常駐的蜀郡,微臣有信心召集蜀地的勇士,憑借他們的勇猛和忠誠,定能平定賊寇,保我大唐江山社稷。”
“同時,微臣也能協助聖人掌控全局,確保聖人安然無恙。”
楊國忠的聲音時斷時續,仿佛每一個字都需要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才能說出來。
他的目光閃爍,不敢與李隆基對視,仿佛自己的心思已經被對方看穿,而那可怕的後果正等待著他。
他深知眼前的這位皇帝是何等的英明神武,締造了開元盛世,其功績堪比古代的堯舜。
這樣的一代英主,怎麽可能在未見賊兵的情況下就逃到川蜀去呢?
然而,他心中的恐懼卻讓他無法停止自己的話語。
可是,預想中的喝罵並沒有出現。
李隆基靜靜地坐在那裏,宛如沉睡一般,沒有絲毫的反應。
這讓楊國忠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同時也讓他更加確信,皇帝想要逃離長安城的念頭比他想象的還要迫切和急切。
楊國忠的底氣瞬間變得十足,他的聲音也變得高亢起來:“聖人若是不顧自身安危,為了長安一城百姓的安危,而置大唐社稷於不顧,那高宗、太宗恐怕都會死不瞑目啊……”
他的話語在空氣中回蕩,帶著一絲決絕和無奈。
說完這句話後,楊國忠心中暗暗叫苦,他實在是想不出其他的理由和借口了。
如果皇帝再不接話,他恐怕真的是黔驢技窮,再也編不出什麽花樣來了。
李隆基的眉頭緊緊地皺起,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壓迫著,他的臉色變得十分凝重,散發出一種令人不敢直視的威嚴。
他就像一座沉默的雕塑,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讓人難以琢磨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然而,有一點卻是再明顯不過的——聖人並不想死,他害怕死亡,他不想為了大唐社稷和長安城一百多萬百姓而犧牲自己,更不想承擔起天子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楊國忠站在一旁,看著李隆基那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心中也是焦慮萬分。
他原本還想再勸說幾句,但此刻卻突然覺得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終於,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李隆基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這聲歎息雖然很輕,但卻如同重錘一般,狠狠地敲在了楊國忠的心上。
李隆基的臉上露出了擔憂和無奈的神情,他那原本挺直的身軀此刻也似乎變得有些佝僂,宛如風中的殘燭一般,搖搖欲墜。
“愛卿所言……不無道理,朕也深知大唐社稷安危重於長安一城的安危,而大唐社稷安危全係於朕一身……”李隆基緩緩地說道,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無法言說的痛苦和矛盾。
這些話如同利刃一般,直刺楊國忠的耳膜,讓他瞬間感受到了李隆基內心深處的恐懼和軟弱。
這種感覺,是楊國忠從未有過的。
莫名地,楊國忠心中突然湧起一種異樣的感覺。
他第一次意識到,那個高高在上、被眾人奉為神明的聖人,其實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凡人罷了。
當麵對死亡和危險時,即使是聖人,首先想到的,恐怕也同樣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有了這個念頭之後,楊國忠的思緒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奔騰不息。
他開始進一步想象,如果自己能夠帶著聖人成功地逃到蜀郡……那裏也算是自己經營多年的基本盤啊!
“到時候,我楊國忠是否可以效仿那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呢?”
這個念頭剛剛閃過,楊國忠就被自己如此膽大妄為的想法嚇了一大跳。
他一邊在心中暗罵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一邊卻發現心中的野心如同野草一般,在瘋狂地滋長蔓延,幾乎快要失去控製。
楊國忠感到一陣恐慌,他趕忙跪地叩頭,滿臉諂媚至極,畢恭畢敬地說道:“微臣願以項上人頭擔保,蜀道雖險,但隻要陛下隨微臣一同前往,必可保陛下安然無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立刻做出最終的決斷。
他的目光緩緩地投向窗外,月光下的長安宮城宛如一幅寧靜的畫卷,靜靜地展現在他的眼前。
他凝視著這座曾經輝煌無比的宮城,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盡的感慨。
五十年前的李隆基,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
他誅韋後、平太平,展現出了何等的英姿颯爽。
可如今,歲月如梭,他卻要麵臨如此艱難的抉擇。
“陛下!”楊國忠突然扯開嗓子高呼,聲音震耳欲聾,仿佛要衝破這宮殿的屋頂,“若陛下不顧大唐江山社稷的安危,執意逗留在這險象環生之地,微臣現在就撞死在陛下麵前!”
李隆基緊閉雙眼,似乎不願麵對楊國忠的勸諫。
然而,在楊國忠的高呼下,他終究還是緩緩睜開了眼睛。
那雙眼眸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疲憊,仿佛他已經被這沉重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罷了……”李隆基長歎一聲,“此事就交由你暗中先行籌備,帶著朕的密旨,準備……西狩蜀地吧!”
當“西狩蜀地”這四個字從李隆基口中說出時,他的聲音顯得異常沉重,仿佛這四個字承載著整個大唐的命運。
而楊國忠聽到這四個字後,心中卻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狂喜。
一個前所未有的念頭如燎原之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燒起來——到了蜀地,或許自己真的可以先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再效仿司馬懿,謀朝篡位,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然而,就在楊國忠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時,李隆基的聲音猶如一記重錘,打斷了他的思緒:“此事必須秘密行事。”
李隆基的語氣嚴肅而堅定,讓楊國忠不敢有絲毫怠慢,他連忙低頭應道:“微臣知曉。”
盡管楊國忠竭力掩飾,但他眼中那如餓狼般的野望還是難以完全隱藏,所以他趕緊低下了腦袋。
他心中暗自盤算著,要如何在這西狩蜀地的過程中,一步步實現自己的野心。
“三日……不,明日一早天蒙蒙亮時,隻攜帶必要的人員和軍隊。”李隆基的命令如同一道聖旨,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微臣這就去安排。”楊國忠恭敬地回答道,然後匆匆離去,開始籌備這一次決定大唐命運的西狩之旅。
“對了,朕會把貴妃帶上,你派人去把虢國夫人也帶上。”李隆基不知道想到了什麽,突然又說了一句。
……
……
喜歡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請大家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