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廣順三年

字數:2794   加入書籤

A+A-


    歲在癸醜!
    今年的年夜飯是在汲縣王村堡壩上渡過的,北風卷著碎雪拍在草棚的葦席上,發出簌簌的聲響,倒像是給這頓特殊的宴席添了些助興的鼓點。楊駿裹緊了那件打了兩處補丁的棉袍,望著棚外雪地裏忙碌的身影,嘴角噙著絲暖意。
    劉元博正指揮著雜役往土灶裏添柴,火光映得他通紅的臉頰上滲著細汗,手裏還攥著本賬簿——那是今日剛核完的壩體加固進度,每處夯土的厚度都用朱筆標得清清楚楚。
    他捧著個熱氣騰騰的麵團跑過來,饅頭上還印著個歪歪扭扭的\"福\"字:“楊大人,您嚐嚐這雜麵饅頭?是李二柱家婆娘領著幾個婦人蒸的,摻了新收的蕎麥,甜絲絲的。\"
    楊駿接過饅頭,指尖觸到溫熱的麵胚,還能摸到裏頭沒碾細的麩皮。咬下去時,麥粒的粗糲混著淡淡的甜味在舌尖散開,竟比京城酒樓裏的糕點更合心意。
    他望著遠處壩牆上插著的火把,那些火苗在風雪裏明明滅滅,感慨著道:\"讓大家都歇歇吧,今夜不用輪值了。難得今天這日子,無論怎麽說,辛苦一年了,大家歇一歇吧!\"
    草棚中央的土灶上燉著口大鐵鍋,鍋裏翻滾著黏糊糊的雜燴:有澶州運來的糙米,有災民們湊的幾捧豆子,還有楊駿讓人從河汊裏撈的小魚,咕嘟咕嘟煮得爛熟,飄出股混雜著煙火氣的鮮香。瞎眼的老嫗正坐在灶邊摸黑擇菜,枯瘦的手指撚起凍得發硬的菠菜,一片一片捋得幹幹淨淨。
    楊駿目光溫柔地投向前方,那位正彎腰忙碌於菜畦間的老嫗,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緩緩上前,輕聲細語道:“大娘,您且稍作歇息,這些瑣碎的活兒,交由我們來做便是。”
    話音未落,老嫗的手卻如風中搖曳的樹葉,輕輕擺了擺,笑容中帶著幾分倔強與慈愛:“大人這是嫌棄我這把老骨頭不中用了?瞧您說的,這點兒菜蔬的拾掇算得了什麽。想當年洪水肆虐之時,比這更重的活計,更髒的差事,老身又何曾畏懼過半分?”
    說話間,狗剩領著幾個孩子鑽進了棚子,鼻尖凍得通紅,手裏卻捧著堆枯枝:“楊大人,我們撿了些幹柴!\"
    孩子們把枯枝塞進灶膛,火苗\"騰\"地竄起來,映得他們凍裂的小臉上滿是雀躍。楊駿摸出侯爺送給給自己還剩下的幾塊飴糖,分給孩子們,看著他們把糖塊塞進嘴裏,眯著眼笑地露出豁牙。
    縣令石太森不知何時已悄然立於簡陋的棚戶門口,他的肩頭輕輕覆蓋著一層薄雪,如同冬日裏一抹不經意的風景。手中緊握著一個油布包裹,顯得著幾分神秘。楊駿見狀,微微頷首以示禮節,自王樸透露了二人真實身份後,他們之間的對話便多了幾分謹慎。
    石太森動作緩慢而充滿儀式感地解開油布,內裏赫然露出一隻醬色整雞,外皮油光發亮,顯然是經過精心鹵製,香氣隱隱透出,勾人食欲。劉元博的目光瞬間亮了起來,他忙不迭地尋出一把小刀,手法熟練地將雞肉細細拆解,一塊塊精心融入那鍋正咕嘟冒泡的雜燴之中,為這平凡的一餐添上了一抹不凡的風味。
    縣令石太森輕輕側目望向縣丞劉元博,隨後,他的話語如細流般緩緩淌出:“楊直學士啊,多虧有你在此,我等方能在這偏遠之地安然度過新春佳節。隻是心中略有歉意,在這本該闔家團圓的日子裏,卻未能讓你歸家與親人相聚,反倒要你在此與我們共度時光。”
    縣丞劉元博聞言,亦是頷首附和道:“明府大人所言極是。楊直學士,委屈你留在這貧瘠之地,與我們一同承受這份清苦,實屬不易啊!”
    楊駿的視線不經意間掠過了身旁歡聚的眾人,繼而悄然越過千山萬水,投向了遙遠的京城方向。心中暗自思量:蘇娃兒與符銀盞她們,此刻在東京開封府,不知生活得如何,是否安好?
    但這縷思緒不過如微風拂過水麵,轉瞬即逝。楊駿迅速收回目光,嘴角勾起一抹溫暖的笑意:“哈哈,有你們在側,每日皆是歡聲笑語,何談委屈二字!咱們定要齊心協力,隻要這堤壩安然無恙,待到春暖花開之時,我便著手為鄉親們修建學堂,讓孩子們的讀書夢照進現實,正經念起書來。”
    狗剩嘴裏叼著一塊黏糊糊的飴糖,話語因此變得含混而模糊:“咱們也能像城裏頭的先生那樣,教咱們算算糧賬不?”
    楊駿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輕輕揉了揉狗剩亂糟糟的腦袋:“豈止是算糧賬那麽簡單,我還要教你們如何觀察水情、分辨莊稼的好壞呢。”
    雜燴鍋裏漸漸飄出肉香,混著麥香和菜香,在風雪裏漫開。楊駿給瞎眼老嫗盛了碗稠地,又給孩子們分了帶肉的,最後才端起自己那碗,和石太森、劉元博圍坐在灶邊。雪珠打在葦席上的聲音,鍋裏咕嘟的聲響,孩子們含著糖的笑鬧聲,在這壩上草棚裏交織成一片暖意。
    劉元博喝了口熱湯,忽然道:“剛發生災禍的時候,我還在縣衙裏愁糧草,哪敢想現如今能在壩上喝上這口熱乎的。”
    石太森夾起塊雞皮,放進老嫗碗裏:\"亂世裏的年,能守住一方平安,就是最好的團圓。\"
    楊駿望著棚外漫天飛雪,雪光裏,壩體上新夯的黃土泛著濕潤的光澤,像條蟄伏的巨龍。他忽然想起白日裏巡查時,看到有戶人家在壩根下埋了壇酒,說是等明年汛後挖出來,給守壩的漢子們慶功。
    念及此景,他緩緩舉起那隻質樸的粗瓷大碗,碗內雜燴湯的熱氣嫋嫋升起,朦朧了周遭的一切。“來,讓我們共飲此碗!願我王村堡壩,年年歲歲,皆得安寧!”
    “年年歲歲,皆得安寧!”眾人應聲而起,聲音匯聚成一股暖流,穿透了寒風凜冽。碗與碗輕輕相碰,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竟奇跡般地蓋過了門外肆虐的風雪呼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