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兩封信箋
字數:2885 加入書籤
子時的梆子聲悠悠響起,自夜的深處緩緩蕩來,仿佛古老時光的低語。雪,悄無聲息地停歇了它的舞蹈,隻留下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東方天際,一抹魚肚白悄然浮現,溫柔地拂過壩上,將積雪映照得耀眼奪目,宛如萬千星辰落入凡塵。
楊駿輕輕步出簡陋的草棚,目光穿越這寧靜而璀璨的雪景,投向遠方漸漸蘇醒的村落。晨光中,一切似乎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夢幻之中,讓他不禁有些神思迷離,仿佛置身於另一個時空一般。
正當他享受著這份寧靜之時,一陣突兀的馬匹嘶鳴劃破了夜的寂靜,顯得尤為響亮。在這不該有人跡的時刻,這聲音無疑引起了楊駿的好奇。隨著聲響的逼近,一個熟悉的身影漸漸清晰,待那人靠近,楊駿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不由自主地低喚道:“鐵柱?”聲音裏帶著幾分不可思議與重逢的喜悅。
鐵柱穩坐在馬背上,目光不由自主地鎖定在不遠處緩緩走近的身影。他微微眯眼,似是不敢置信,直至輕輕揉了揉眼簾,那熟悉的輪廓愈發清晰——確是楊駿無疑。霎時,他急切地從馬背上躍下,馬蹄聲還未完全消散,他已邁開大步,匆匆迎上前去,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大人,曆經波折,我可算是找到你了!”
楊駿眉梢輕揚,流露出一絲訝異:“你在京城待的好好地,怎麽突然來到這裏呢?”
鐵柱憨厚一笑,隨即自懷中掏出一包物什,雙手奉上,眼中閃爍著笑意:“大人,這可是蘇娘子和符娘子特地囑咐我帶給您的!”
楊駿輕輕接過鐵柱遞來的包裹,隨後引領他步入一旁溫暖的房間,以驅散冬日的寒意。待一切安頓就緒,室內彌漫起一股寧靜與溫馨,楊駿這才緩緩拆開鐵柱特意帶來的物什:
首先躍入眼簾的,是兩封靜靜躺著的信件,楊駿隨手拈起一封,輕輕展開。信紙上,一行行流暢的字跡躍然其上,溫柔地侵入他的視線:
見字如麵。
昨夜給您縫護膝時,窗外飄了今年第一場雪,東京開封府的這個冬天很暖和,可是沒有你在,我卻依然覺得很冷,這個冬天沒有故事也沒有你!
壩上的風定是烈得很,護膝裏的蘆花是我和銀盞妹妹在曬穀場拾的,曬了整整七日,幹透了才敢往裏填。符妹妹熬甜釀時,特意多加了把冬棗,說您夜裏批閱文書,喝一口能提精神。她嘴上罵您“強種”,轉頭卻翻出壓箱底的陶甕,說這罐子存甜釀最是保味。
前幾日去廟裏上香,見住持在抄《河防記》,說裏麵記著您在衛州修堤壩的法子。聽聞壩上的孩子們在學算糧賬,我不由的想起來你當初教我記賬的法子,若是來年可以的話,就讓我隨著過去教他們記賬的法子,你看可好?
不多寫了,早日歸來!
蘇娃兒敬上。
楊駿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向那個溫馨的畫麵:蘇娃兒安然俯坐於暖閣之中,周遭洋溢著融融暖意。她孤身一人,手執筆墨,在紙上輕輕勾勒,每落一筆都似乎滿載著對楊駿歸來的殷切期盼。這份情愫,如同冬日裏的一縷陽光,溫柔而深切。思緒收回,他輕啟第二封信箋:
駿哥兒:
別來無恙?
在我執筆的時候,小妹都還在罵你呆子,是因你放著京城的暖閣不住,偏要蹲在壩上喝西北風。那日見鐵柱來領馬,我便知定是要去尋你,翻箱倒櫃找了這陶罐——當年我爹守糧倉時,就用它存甜釀驅寒,說比什麽參湯都管用。你若敢嫌酒味淡,回來我灌你三壇烈酒,看你還嘴硬!
前幾日父親回來麵見聖上,他也提及了衛州的災情,我才知道你在這裏的不容易,雖然大哥嘴上說你的不是,但我能感受到父親對你此舉的認可。
好了,蘇姐姐縫護膝時,我在旁瞅著,針腳密得能數清根數。她怕你嫌顏色素淨,偷偷在臘梅瓣裏摻了點胭脂紅——你可別不識好。
對了,甜釀要熱著喝,護膝別總揣在懷裏當寶貝。若敢凍出病來,我和蘇姐姐一定親自跑到壩上,到時候看你還好意思不!對了,我前些日子還去廟裏給您求了平安符,讓我塞在蘇姐姐的護膝夾層裏了,祝安好!
符銀盞啐筆
兩封信疊在一處,信紙邊緣都帶著淺淺的褶皺,想來是鐵柱一路揣在懷裏,被體溫焐得發潮。楊駿將信湊近鼻尖,隱約能聞到蘇娃兒信紙上的蘆花味,混著符銀盞那頁淡淡的墨香,竟比壩上的雪氣更讓人牽念。他把信小心折好,塞進貼身的衣襟裏!
而在這信封的下麵,果然露出副靛藍色的棉布護膝,針腳細密,邊角處還繡著朵歪歪扭扭的臘梅——他認得,這是蘇娘子的手藝。護膝下還壓著個小陶罐,揭開陶蓋,一股醇厚的棗泥香漫開來,混著淡淡的酒氣,暖得人鼻腔發酸。
楊駿情不自禁的舀起一勺甜釀,溫熱的酒液滑入喉嚨,帶著棗泥的綿甜,熨帖得五髒六腑都舒展開來。他腦海中不由的想起蘇娘子縫補衣物時專注的側臉,想起符娘子叉著腰罵他“不知好歹”時眼裏藏不住的關切,眼眶忽然有些發熱。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感動處!
楊駿深吸一口氣,手指不經意間在護膝柔軟的內側觸碰到了一個硬實的小包裹。他輕輕展開,露出一枚以朱砂精心繪製的平安符,歲月的痕跡讓它的邊角泛起了溫柔的舊白。小心翼翼地將符籙重新隱匿於護膝之中,他的指尖不經意間滑過那一針一線縫製的細密針腳,刹那間,這副看似尋常的護膝仿佛承載了千鈞之重,滿載著京城每一寸土地上傳來的深深掛念。
晨曦如細流般悄然攀升,將壩上覆蓋的皚皚白雪鍍上了一層細碎而溫暖的金輝。遠處簡陋的草棚內,隱約傳來早起的災民生火做飯的聲響,炊煙嫋嫋升起,在茫茫雪域中勾勒出幾道筆直而堅韌的線條,仿佛是冬日裏最溫暖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