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直接蓋印
字數:2886 加入書籤
方從哲拿起折子,翻開看了看,指尖在“徐天爵”三個字上頓了頓。他活了六十多年了,在官場摸爬滾打了一輩子,什麽風浪沒見過?徐天爵的話他懂,遷民是好事,繞開東林黨更是順水推舟——既不得罪人,又能落個好名聲,還能讓死對頭吃個癟,何樂而不為?
“你這孩子,年紀輕輕,心思倒比老狐狸還多,不愧20多歲就能當正二品大員,前途無量啊。”方從哲放下折子,拿起朱筆在旁邊批了行字,“行了,折子老夫替你遞到司禮監。尤福財是司禮監掌印,我管不了,也就不替你操心了。隻是天爵啊. . . . . .。”他抬起頭,眼裏難得有了些溫和,“遼東苦寒,遷民過去不容易,你得多費心。別讓百姓寒了心,也別讓自己太累——你才二十五,日子還長著呢。”
徐天爵心裏一暖,躬身行禮:“謝首輔大人。晚輩記下了。”
“去吧。”方從哲揮了揮手,又拿起桌上的奏折,隻是這次,朱筆落下時,比剛才輕快了許多。
徐天爵起身時玄色官袍一角掃過石桌角,帶起些微茶漬——他本已拱手要辭,指尖剛觸到腰間玉帶,卻又頓住了。
“閣老,”他轉過身,臉上還帶著幾分少年人的爽利,目光卻穩,“方才隻顧著說邊事,倒忘了件要緊事。令孫睿淵賢弟,之前秋闈見時還是舉子身份,如今春闈放榜也過了些時日,想來是中了進士了吧?”
方從哲正端著茶盞的手頓了頓,蒼老的眼尾立刻漾開笑意,連花白的胡須都顫了顫。鬢邊霜色重,說話時帶著幾分老年人特有的緩:“可不是麽,前幾日家書裏說,中了二甲第三十二名。這孩子,總算沒辜負筆墨。”
他放下茶盞,指節因常年握筆有些變形,輕輕叩著桌麵,“隻是我這身份. . . . . .他若要入部,我總得避著些,免得遭人閑話。”
這話裏的惋惜藏得淺。徐天爵看在眼裏,唇角彎了彎,往前湊了半步,語氣仍帶著晚輩的恭敬,話卻說得幹脆:“閣老這話見外了。睿淵賢弟的才學,去年我與他談論時便見識過,條理分明得很。
戶部正好缺個懂實務的從五品員外郎,我明日便遞個折子,薦他去戶部觀政——這是憑他自己的本事,與閣老您無關,旁人縱有閑話,也挑不出錯處。”
方從哲猛地抬眼,渾濁的眼珠裏亮了亮。他這輩子坐首輔的位置,謹慎了大半輩子,方家男丁單薄,就這麽嫡係一個孫子,寄予的何止是期望,幾乎是把後半輩子的念想都擱在他身上。
可自己眼看就要致仕,能護著孫子走多遠?徐天爵這一提,無異於給方睿淵鋪了條坦蕩路。
“天爵. . . . . .。”他聲音微啞,伸手拍了拍徐天爵的胳膊,掌下觸感是年輕人緊實的臂膀,與自己鬆垮的皮肉截然不同,“你這孩子. . . . . .這般提攜,老夫都不知該如何謝了,日後有什麽事兒用得著老夫的說句話便行。”
“閣老說的哪裏話。”徐天爵微微躬身,姿態放得低,“當年我初入軍營,若不是閣老在朝堂上替我擋了那幾道參本,我哪能有今日?再說,睿淵賢弟也是塊好料子,去戶部跟著曆練,將來定能成器——我這可不是徇私,是為朝廷薦才呢。”
他說著笑起來,眼角的銳氣柔和了些。方從哲看著他,心裏那點懸著的事落了地,連帶著晚風吹來的櫻花瓣都覺得順眼。“好,好,”他連說兩個好字,捋著胡須道,“那便托你費心了。這孩子要是敢在戶部偷懶,你隻管替老夫揍他。”
“那我可不敢,”徐天爵拱手,“閣老的寶貝孫子,我哪敢動。不過督查的事,我定然上心。”
桌上的茶還溫著,他又說了兩句閑話,這才真正辭了。方從哲站在廊下看著他的背影,玄色官袍在暮色裏漸漸遠了,想起方才徐天爵的話,忍不住又笑了——這年輕人,位高權重卻不忘分寸,難得,真是難得。
這大明的天也是時候該變一變了。
徐天爵走出內閣值房,秋陽正好,透過柏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亮得晃眼。他回頭望了眼那幾間青磚房,忽然覺得,這北京城的秋,好像也沒那麽冷了。
司禮監的院子裏種著幾株臘梅,還沒到開花的時候,枝椏光禿禿的,在風裏晃。掌印太監尤福財正坐在廊下曬太陽,手裏盤著兩個油亮的核桃,今天沒事,朱由校也不用他侍候,客氏正在那陪著,他過去多少有些礙眼,所以今天便處理處理這政務,見徐天爵進來,忙站起身,臉上堆著笑:“督師大人,您怎麽親自來了?”
尤福財臉上沒留胡須,皮膚白淨,說話時聲音有些尖細,卻透著恭敬。他原是宮裏的小太監,能做到這個地步,都是徐天爵給的機會,魏忠賢不死,他終無出頭之日,所以自那以後,就成了徐天爵的心腹。
“尤公公,有件急事勞煩你。”徐天爵把折子遞過去,“內閣剛把遷民的折子遞過來,你看能不能. . . . . .。”
“督師大人的事,就是咱家的事!”尤福財沒等他說完就接過折子,翻開看都沒看,拿起紅筆就給批了,接著往案上放的印泥裏一按,又拿起旁邊的“印信,“啪”地蓋在了折子上。紅印在白紙上格外醒目,像一朵驟然綻放的花。
“這就蓋了?”徐天爵倒愣了一下——他原以為還要說幾句,沒想到尤福財這麽幹脆。
“嗨,督師大人還信不過咱家?”尤福財把折子遞回來,笑得眼睛都眯了,“您讓奴婢往東,奴婢絕不往西;您讓奴婢蓋印,奴婢哪敢多問?再說了,遷民是好事啊,昨兒我還聽小太監說,山東有百姓給您立生祠呢,您這是積大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