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B-13:意識囚車

字數:4448   加入書籤

A+A-


    我坐在駕駛座上,手指搭在方向盤時,忽然覺得這雙手陌生得厲害。
    b13緩緩啟動,引擎低鳴,像某種沉睡已久的野獸終於睜開眼。雨滴砸在擋風玻璃上,被雨刷一下一下抹開,又迅速聚攏。後視鏡裏,我的臉正在變化——皮膚下仿佛有東西在遊走,骨骼輕微錯位,眉骨下沉,眼角拉長,鼻梁塌陷。幾秒鍾後,鏡中的人,已不再是林知遠。
    是陳默。
    我摸了摸臉,觸感真實,可記憶卻像被撕碎的紙片,散落在一場無人知曉的雨夜裏。我記得自己是林知遠,生物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負責“意識遷移”項目。可現在,我坐在這輛編號b13的公交車上,穿著褪色的製服,口袋裏揣著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是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站在槐樹巷口,背對著鏡頭,裙擺被風吹起。
    她是誰?
    廣播響起,機械女聲平靜得近乎冷漠:“下一站,槐樹巷。請乘客注意安全。”
    我猛地一震。槐樹巷……這三個字像一根鏽跡斑斑的針,紮進太陽穴。我閉上眼,一段畫麵突然浮現:深夜,一輛公交車停在巷口,車門打開,一個女人抱著孩子上車。孩子穿著紅裙,已經斷氣,臉上卻帶著笑。女人坐在最後一排,一直低著頭,沒人敢看她。
    而司機,是我。
    不,不是我。是陳默。
    我猛地睜開眼,冷汗順著脊背滑下。車內空無一人,座椅整齊排列,卻彌漫著一股潮濕的黴味,像是多年未通風的地下室。我低頭看儀表盤,時間顯示:0317。可我記得,上車前明明是傍晚六點。
    窗外,城市沉睡。高樓模糊在雨幕中,霓虹燈像溺水者最後的呼救。車燈劃破黑暗,照亮前方濕漉漉的路麵,水窪裏倒映出的不是車影,而是一排排槐樹,枝幹扭曲,樹皮剝落,樹根纏繞著白骨。
    我的心跳開始加速。
    廣播再次響起:“下一站,槐樹巷。請乘客注意安全。”
    同樣的聲音,同樣的內容,可距離上一次播報,才過去不到三分鍾。而按照地圖,從市區到槐樹巷,至少需要四十分鍾。
    我抓起對講機,按下通話鍵:“調度中心,我是b13,請求確認當前位置。”
    沉默。
    隻有電流的滋滋聲,像有人在遠處低語。
    “林知遠……”一個聲音忽然響起,不是從對講機,而是從車廂後方傳來,輕得像風穿過枯葉,“你逃不掉的。”
    我猛地回頭,後視鏡中,最後一排座椅上,坐著一個女人。她抱著孩子,紅裙小女孩的頭歪在她肩上,臉蒼白如紙,嘴角卻向上揚著,像是在笑。
    可剛才,車上明明沒人!
    我死死盯著後視鏡,手指顫抖著去摸車門開關。可就在這時,廣播第三次響起:“下一站,槐樹巷。請乘客注意安全。”
    這一次,聲音變了。不再是機械女聲,而是……我的聲音。
    我自己的聲音,從廣播裏,一字一句地說:“林知遠,你不是司機。你隻是……替代品。”
    記憶如潮水般湧來。
    我不是陳默。
    我是林知遠,研究所的負責人。三年前,我們啟動“意識遷移”實驗,試圖將瀕死者的意識轉移到健康軀體中。第一個實驗體,就是陳默——一名因車禍腦死亡的公交車司機。我們成功了。他的意識被植入誌願者體內,蘇醒,行走,說話。
    可第七天,他消失了。
    監控顯示,他走進了b13公交車,啟動車輛,駛入雨夜,再未歸來。
    我們以為他失控了。直到三個月後,b13被發現停在槐樹巷口,車內空無一人,駕駛座上隻留下一本筆記,上麵寫滿混亂的字句:“她每天都在上車……她不肯下車……她說孩子還在等她……”
    而最後一頁,寫著我的名字:林知遠。
    我本該就此終止項目。可我貪心。我想證明,意識可以完美複製,甚至超越原主。於是,我決定親自參與實驗——將自己的意識,短暫遷移到陳默的軀體中,體驗“他”的記憶,尋找失控原因。
    實驗開始。
    我“醒來”時,已在b13上,雨夜,淩晨三點十七分。我被告知,這是陳默最後出現的時間與地點。我隻需記錄所見,兩小時後自動回歸。
    可兩小時過去了,我回不去。
    通訊中斷,時間停滯,乘客開始出現——那些本不該存在的人。
    第一個是穿紅裙的小女孩。她在槐樹巷上車,坐到我旁邊,輕聲說:“叔叔,媽媽說我們要去很遠的地方。”我問她媽媽在哪,她指了指後視鏡——那裏空無一人。
    第二個是穿黑雨衣的男人,他整夜盯著我,嘴角咧到耳根,卻始終不說話。
    第三個,是陳默自己。他站在我麵前,滿臉是血,說:“你占了我的位置,可你不知道,這輛車,從來就不是載活人的。”
    我開始懷疑,所謂的“意識遷移”,根本不是技術,而是一種……交換。
    我們以為在複製意識,實則是在喚醒某種沉睡的東西。陳默的軀體裏,早已不是他。而我進入的那一刻,我的身體,已經被某種存在占據。
    我低頭看手,這雙手正在變化。指甲發黑,皮膚皸裂,血管凸起如樹根。我衝向後視鏡,鏡中的人,又在變回陳默。
    “不……”我喃喃,“我是林知遠!我是!”
    廣播第四次響起,這一次,是小女孩的聲音:“下一站,槐樹巷。請乘客注意安全。”
    車外,槐樹巷到了。
    巷口那棵老槐樹,枝幹如手,伸向天空。樹下站著一個女人,抱著紅裙小女孩,抬頭看我。
    我認得她。
    她是陳默的妻子。三年前,她和女兒在車禍中喪生。而那場車禍,就發生在槐樹巷。
    我終於明白。
    b13不是公交車。它是“接引車”。每到雨夜,它會駛向槐樹巷,接走那些不願離去的靈魂。而司機,必須是“替代者”——一個願意承載記憶與執念的活人。
    陳默當年自願成為司機,因為他放不下妻女。可當他意識到自己再也無法下車時,他試圖逃離。於是,他寫下我的名字,將我引向實驗,引向這具軀體。
    他在等一個替死鬼。
    而我,已經無法回頭。
    車門自動打開,冷風夾著雨絲灌入。女人抱著孩子,一步步走上車。她經過我身邊時,輕聲說:“謝謝你,來接我們。”
    我張嘴想喊,卻發不出聲音。我的身體徹底變成了陳默。製服上的名字牌,原本寫著“林知遠”,此刻字跡融化,重新凝成三個字:陳默。
    車門關閉。
    引擎啟動。
    廣播響起:“下一站,終點站。請乘客注意安全。”
    可我知道,沒有終點。
    隻有循環。
    我握緊方向盤,駛向下一個雨夜,下一站,下一個人。
    而在城市另一端,研究所的燈還亮著。電腦屏幕前,年輕研究員揉了揉眼睛,打開新文檔,輸入標題:《詭異的公交車:研究過程中的神秘訪客》。
    光標在最後一行跳動,閃爍,仿佛在等待下一個名字的輸入。
    他忽然覺得背後一涼,緩緩回頭。
    辦公室角落,站著一個穿紅裙的小女孩,衝他笑了一下,轉身消失在門縫裏。
    他顫抖著轉回屏幕,發現文檔最後一行,不知何時多了一行字:
    “林知遠,下一站,輪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