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人手、人脈、人情

字數:3794   加入書籤

A+A-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前世的byd、奇瑞等國產汽車,之所以能在疫情之後加速崛起,就是因為在多年以前就完成了對海外市場的布局。
    類似byd這種超級大廠,你看著它是電池廠、代工廠、整車廠,實際上早在2010年byd的電動巴士就開始進軍歐美日等國際市場。
    而隨著疫情結束之後,南方第三世界的經濟發展,南美、東南亞、澳洲等地遍地都能看到byd汽車的身影。
    而且為了繞開日韓車企的暗中圍堵,byd的船夫哥老早就花重金找上了各地造船廠下單了10艘最新型的混合動力滾裝船。
    這些操作,實際上所有的布局都是圍繞海外市場在做競爭。
    因為根據各種機構的調研數據來看,國產汽車在國內銷售的利潤,與海外銷售的利潤一對比,最少相差了3倍以上!
    這還是刨除掉關稅、物流成本以後車企到手的淨利潤!
    相當於出口一台汽車,能比上在國內賣3台整車的利潤。
    因此新生的鼎峰中泰想要成長為汽車界的新巨頭,這相關的海外戰略是必不可少的。
    “有關海外布局這點,大家可以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看法。具體是要走經銷商加盟戰略,還是由我們母公司出手開設直營門店,也就是海外分公司的搭建。”陳峰在會議桌的c位上再次發言道。
    以殷建仁為首的中泰老人,一看大老板這架勢也是一個個正襟危坐了起來。
    過去中泰汽車最巔峰的時期,確實也曾暢想過把自家生產的汽車銷售到海外市場去。
    因為把車子賣到國外,不單單是利潤翻倍的問題,還能為車企掙一分薄麵。
    華夏內部的消費者的態度,過去就一直有‘崇洋媚外’的毛病。
    總覺得國產製造做出來的產品,在對內銷售和出口海外的會有質量上的差距。
    哪怕是汽車這種大宗商品也一樣!
    骨子裏根深蒂固的認為,能出口的一定是好車。
    於是殷建仁當年就找了一些海外經銷商,把中泰幾款車型出口到了非洲、大鵝等地。
    歐美日韓市場是不用去想的,那些地方本土品牌競爭太過激烈,華夏車壓根擠不進去市場。
    所以當時的中泰,也隻能去第三世界國家的汽車市場碰碰運氣。
    出口的也不多,大概千八百台的規模,後續市場反饋比較拉胯,因此才斷絕了繼續出口的念頭。
    而陳峰這次主動提起來,要讓中泰的新車走出國門。
    那對於殷建仁這些中泰老人而言,可謂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了!
    隻要能賣到國外去,那就代表中泰汽車這些年的堅守和努力沒有白費。
    因此在思索了片刻後,殷建仁就率先開口道:“董事長,我的想法建議是走海外分公司的模式。經銷商加盟戰略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汽車的推廣,但是想要建立起良好的汽車品牌口碑,必須在當地有配套的服務才行。”
    賣車可不像賣義務小商品那樣簡單。
    從前期的看車、試駕,到後續的維修保養服務等等,無論哪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引發當地消費者的不滿和吐槽。
    這對於一家剛走出去的新興品牌而言,絕對是致命的。
    按照殷建仁所說,中泰之前就靠的經銷商分銷策略。
    但是老外做生意都比較雞賊,對於不屬於自己的‘品牌’壓根就沒有任何維護的心思。
    他們的想法就是從客戶上賺到每一筆利潤。
    因此不少出口出去的中泰車型,一到當地市場後就跟石沉大海了一樣。
    哪怕是老外消費者購買了汽車,想要找配套的維修保養、零部件啥的都非常困難。
    再加上有當地經銷商層層轉包,時間一久肯定會造成各式各樣的積怨。
    想要打造一家百年車企,就必須像豐田、大眾、通用那樣,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自己的4s店。
    因為品牌信心的建立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隻有在當地肉眼可見看到服務,一款新品牌的汽車才有希望賣出去。
    當然,這種直營模式前期投入會非常巨大。
    不僅僅要花錢搞分公司、4s店,還要解決當地的經商政策問題。
    一旦出國,那很多事情就會變得極為不一樣。
    ……
    在聽完殷建仁關於海外市場的分析後,陳峰也是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前世的時候小米汽車崛起太過倉促,大部分銷量都集中在國內居多。
    雖然也有零星的小米汽車出口到海外,但是絕大多數都是走的中間商、二道販子。
    例如2022年大毛和二毛打架之後,國內各家新勢力車企,像蔚小理、小米,都把自己的車賣到了大毛、二毛甚至中亞幾個斯坦國家。
    但是這些造車新勢力都忙著在華夏市場內卷,海外市場基本靠當地倒爺們發力。
    也隻有奇瑞、吉利、byd、長城這些老牌國產車企,才願意花重資在當地建自己的4s店甚至海外工廠。
    而中泰汽車目前麵臨大換血,品牌‘浴火重生’的進程,肯定不能學那些造車新勢力那樣在海外當甩手掌櫃。
    不過也不能小覷了當地倒爺們的人脈實力。
    一些華夏人辦不成的手續、資質,當地那些倒爺打一通電話就能給你搞定。
    畢竟在陳峰看來,無論做什麽生意都得有‘人手’‘人脈’‘人情’這‘三人’因素齊頭並進,才有希望讓項目真正完美落地。
    少了其中哪一樣都會鬧出各種各樣的幺蛾子問題來。
    於是乎,在和中泰高管們開了近一小時的頭腦風暴會議後,最終陳峰拍板決定道:“中泰要走出去,在海外開設分公司和直營門店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後續零部件的供應,還要建立當地的倉儲物流係統,這筆開銷不會小。”
    “為了確保我們的新車能夠在海外諸國市場裏滲透下去,我決定采用直營+分銷一起推進的策略。”
    “將大型的4s、5s門店建立在當地的首都、重要經濟城市,把下屬的二線、三線甚至小縣城的經銷名額讓利給那些倒爺們。”
    “做生意不能把所有錢都掙完,必須要扶持起海外市場的人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