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滋補方子,秋分祭禮
字數:3135 加入書籤
齊芷怡手中拿著一麵菱紋青銅鏡,指尖點著鏡背冰涼的紋路。窗外水光樹影映入鏡中,又被她隨手擱在嵌螺鈿的矮幾上。
辰時過半,閣內已收拾得清爽利落,熏爐裏燃著清淺的安神香。
一等內侍譚公公躬著身立在下方,聲音不高不低,條理清晰地回稟著。
“娘娘,閣內昨日耗了素燭兩支,已按例向內務府報補;三等宮女傾尹昨夜值更時略感風寒,告了半日假,已調傾妤頂上;小廚房報說新領的銀絲炭尚餘三筐,秋深前應是夠用了……”
齊芷怡聽著,目光落在窗外搖曳的柳枝上。譚公公帶來的這些瑣事,傾翎都打理得極好,實在不必她費心。
此刻,嬿嬿應在思青殿用早膳了吧?那孩子食量向來不錯,尤其愛禦膳房做的蟹黃小籠。或是已換上了習武的勁裝,在殿後的空場上練劍?
十六歲的大姑娘了,行事自有章法,無需自己時時盯著。
齊芷怡心底掠過一絲淡淡的欣慰,隨即又被更深的自持壓下,做母親的,總需得給女兒些空間。
“嗯。”
她淡淡應了一聲,表示知道了。
譚公公便住了口,垂手侍立。
齊芷怡手指輕輕摩挲著矮幾的邊緣,眼神有些放空,似乎在思考什麽。 片刻後她開口,語氣平靜,帶著點倦怠。
“本嬪這些日子偶得一張古方,喚作‘熬羊胸子’,用的都是尋常之物,應是能製的。譚有,你差小崔子往尚食局跑一趟,跟馮掌膳說,本嬪這裏要做些滋補膳食,請她撥些上好的羊胸子,再配些合用的香料過來。記得說,是給本嬪自己用的,不必用冰鎮著送來,小廚房自有安排。”
她特意點明用途,免得尚食局小題大做,又或揣測是給六公主的。
譚公公聽著,一邊飛快地轉動著腦筋。
“奴才明白了,奴才這就去差人。”
齊芷怡微不可察地點點頭,沒再說話。
譚公公心領神會,又躬身行禮,悄聲退下了。
譚公公前腳剛走,二等宮女傾雯便端著個黃柏木托盤走了進來,臉上帶著點剛從外麵跑腿回來的紅暈,屈膝行禮。
“娘娘,內務府新送來的份例到了。今兒有交州新貢的蜜瓜一簍,個頭大得很,還有洞庭新采的銀魚幹兩匣,說是極鮮的。另有時新的艾草一大捆,奴婢已讓傾藝她們搬去熏房了。”
“安放好便是。”
齊芷怡應了聲,不再多語。
傾雯也不多言,將托盤放下,便恭敬地要退出去。
外麵又傳來一陣腳步聲。這次是二等內侍小崔子,手裏捧著一卷用青布包裹的文書,步履匆匆卻不顯慌亂。
“娘娘。”
小崔子躬身呈上文書。
“太常寺遣人送來的文書,說是秋分祭祀的流程與祭品安排,請娘娘閱知。”
他頓了頓,補充道。
“送文書的小吏說,是太祝令程大人親手擬定的。”
齊芷怡眼皮微抬,有些意外。
秋分祭祀是大事,但流程祭品安排這類文書,通常隻需經手高位妃嬪或直接送椒房殿,她一個四品婕妤,又非主理之人,不過是循例抄送一份以示知會罷了。
這太祝令程大人……竟還特意點名是他擬定的?她示意傾翎接過文書。
傾翎展開青布,取出裏麵一份裝訂整齊的文書。紙張是官署常用的厚實黃麻紙,墨跡工整清晰。
齊芷怡略略掃過開頭幾行,無非是祭祀時間、地點、主祭陪祭人員名單。翻到祭品清單部分,密密麻麻羅列著三牲六畜、五穀果蔬、玉帛酒醴,種類、數量、規格、來源地、呈獻次序,條分縷析,一絲不苟。
她注意到幾處細節:祭牲的毛色要求、穀物的新舊比例、甚至裝盛祭品的禮器擦拭要求都標注得清清楚楚。這程太祝,倒是個心細如發、一板一眼的人。
文書末尾,用稍顯不同的筆跡寫著:“伏惟秋分者,陰陽相半,晝夜均平。謹遵古禮,備陳嘉薦,以通神明,以祈歲稔。然禮有常經,亦貴維新,如新收之棉,亦可彰聖世之豐,伏乞聖裁。”
落款是“正七品太祝令臣程國謹呈”。
“維新……”
齊芷怡指尖劃過這兩個字,唇角幾不可察地彎了一下,帶著點疏淡的玩味。
這太祝令,身處太常寺這等最講舊邦古禮的地方,竟還在祭祀文書裏提維新?倒是有點意思。
不過也隻是一閃念。前朝的風波尚未平息,她更無心思去琢磨一個七品太祝令文書裏隱含的什麽新舊之辯。
傾翎和傾雯見自家主子看得仔細,也都放輕了呼吸。
齊芷怡將文書合上,遞給傾翎。
“收起來吧,歸檔。”
傾翎恭敬地接過文書,走到一旁,小心翼翼地放進牆上的暗格內,鎖好。
暗格裏的文書按時間順序排列,最新的在最外側,每一份都卷得整整齊齊。
齊芷怡習慣於將重要文書留下存檔,若有需要,隨時可以查閱。
傾雯和小崔子也早已退下,閣內又恢複了安靜。窗外的日頭似乎又升高了些,透過半卷的竹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