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便攜式照明裝置
字數:9897 加入書籤
【崇禎十一年深冬。】
【呼嘯的北風裹挾著雪粒子,如利箭般拍打在紫禁城厚重的宮牆上。】
【養心殿內。】
【朱由檢眉頭緊鎖,就著搖曳的燭光,反複翻閱來自北疆的軍報。】
【“夜間行軍無照明,致三十餘人墜入冰河溺亡”。】
【“因看不清路徑,糧草隊誤入敵軍埋伏圈”。】
【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如重錘般敲擊著他的心髒。】
【與此同時,工部呈遞的奏折中關於京城治安的描述,更令他坐立難安。】
【“夜市因照明不足,盜竊案激增三成,商戶入夜即閉市,市井蕭條。”】
【案頭的油燈突然爆出一朵碩大的燈花。】
【照亮牆上先帝手書的“勵精圖治”匾額。】
【他猛地拍案而起,燭台都跟著劇烈震顫。】
【“若能造出便攜強光照明之物,何愁戰事不利、民生不興?”】
【次日早朝。】
【寒風卷著雪花灌進奉天殿。】
【大臣們的朝服在冷風中簌簌抖動。】
【朱由檢將凍得僵硬的軍報和奏折狠狠擲於龍案。】
【“北疆將士因夜暗喪命,京城百姓因無光受困,堂堂大明,竟無破局之法?”】
【“諸位飽讀聖賢書,就拿不出半點對策?”】
【殿內鴉雀無聲,唯有炭火劈啪作響。】
【許久,禮部尚書周延儒顫巍巍地邁出一步。】
【官帽上的玉墜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搖晃。】
【“陛下,自古夜間照明唯油燈、火把可用,此乃自然之理。”】
【“強行改變,恐遭天譴。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規矩,不可輕易打破啊!”】
【“天譴?”】
【朱由檢冷笑一聲,龍袍一甩,大步走到丹墀前。】
【“將士凍死、百姓遭劫,這難道不是天譴?”】
【“朕身為天子,肩負天下蒼生,若因循守舊,才是真正的失德!”】
【他的目光如炬,掃過台下眾人。】
【工部侍郎孫元化見狀,上前一步。】
【手中攥著傳教士進獻的磷火棒殘件。】
【聲音有些猶豫:“陛下,臣聽聞西洋有此物,雖能發光,卻易燃易爆。”】
【“去年福州的商船,就因磷火棒保管不當,引發船艙大火,整船貨物付之一炬,實在難以實用。”】
【朱由檢踱步至窗前,望著漫天飛雪。】
【沉聲道:“朕不管它來自何方,也不管有多困難。”】
【“三日內,工部必須成立‘火明局’,召集天下製瓷、冶煉、化學能人。”】
【“朕要親眼看到,這黑夜如何被點亮!”】
【火明局設在廢棄的錦衣衛詔獄舊址。】
【陰冷潮濕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鐵鏽味。】
【老陶工張萬順蹲在牆角,吧嗒著旱煙袋。】
【煙鍋裏的火星明明滅滅,他望著手中的陶土,連連搖頭。】
【“陛下要把火收進匣子?火需油與撚,如何能困在方寸之間?”】
【“這不是異想天開嘛!”】
【年輕化學家趙青卻盯著牆上掛著的《天工開物》,目光灼灼。】
【喃喃自語:“或許可從發光材料上尋突破……張師傅,您說要是不用明火,改用會發光的物質,能不能成?”】
【張萬順吐出一口濃煙,沒好氣地說。】
【“小娃娃,你以為是過家家呢?古往今來,哪有不用火就能發光的東西?”】
【趙青撓撓頭,笑道:“師傅,不試試怎麽知道?”】
【“我聽說西洋人用一種白土,和硫磺混在一起能發熱,咱們說不定能琢磨出會發光的方子。”】
【首次試驗,團隊將微型油燈裝入鐵皮盒。】
【朱由檢得知後,不顧太監勸阻,親自來到試驗場。】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盒子,不料滾燙的燈油瞬間潑出,在龍袍上燙出焦痕。】
【“廢物!”】
【他怒不可遏,一腳踢翻試驗台,銅燈盞滾落在地,發出刺耳的聲響。】
【“若將士攜帶此物,豈不成了移動火源?你們到底有沒有用心?”】
【趙青嚇得臉色慘白,“噗通”一聲跪地。】
【額頭重重磕在青磚上:“陛下息怒!是臣等考慮不周。”】
【“但臣等發現一種白土,與硫磺混合後能緩慢燃燒,或許可替代明火,懇請陛下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新的試驗在城郊廢宅進行。】
【當混合物點燃的刹那,一聲巨響傳來。】
【劇烈的爆炸震碎窗欞,木屑紛飛。】
【趙青滿臉血痕,狼狽地從廢墟中爬出。】
【“白土比例不對…引發爆燃…陛下,再給我們些時日,一定能成功!”】
【禦史台的彈劾奏章當日便堆滿禦案,言辭激烈。】
【“陛下妖言惑眾,致使匠人傷殘,實乃昏君之舉!”】
【“沉迷奇技淫巧,置江山社稷於不顧!”】
【朝堂上,麵對眾臣的指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由檢舉起纏著紗布的手臂,聲音鏗鏘有力。】
【“這點傷痛算什麽?若能讓黑夜如白晝,朕願以身試險!”】
【“誰再敢阻攔革新,休怪朕不客氣!”】
【轉機出現在臘月廿三。】
【那夜大雪紛飛,趙青在工坊裏反複調配材料。】
【不慎將螢石粉混入其中。】
【突然間,黑暗的工坊裏亮起一抹幽藍的微光。】
【他瞪大了眼睛,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抱著匣子狂奔入宮,在雪地中摔得滿身泥濘也渾然不覺。】
【朱由檢接過尚未成型的“神火匣”,在漆黑的禦花園疾走。】
【看著手中穩定的光芒,他難掩興奮。】
【“無需明火便能發光,且光線穩定!快,給朕做五十個!”】
【“趙青,若此次成了,朕重重有賞!”】
【首批樣品送往北疆那日。】
【總兵王猛對著發光的匣子直撓頭,滿臉狐疑。】
【“這玩意兒不用火折子,晃兩下就亮?別是糊弄人的吧?”】
【副將在一旁也皺著眉頭:“將軍,這東西看著邪乎,能靠譜嗎?”】
【王猛沉思片刻,道:“陛下親自督辦的,想必不會兒戲。”】
【“今夜突襲韃靼營帳,就帶上它試試!”】
【當夜,明軍借著神火匣的白光,如鬼魅般穿透雪幕。】
【當光芒照亮敵軍驚愕的麵孔時,韃靼士兵驚恐地大喊。】
【“天神降怒了!”】
【明軍勢如破竹,大獲全勝。】
【捷報傳來時,王猛在奏疏中寫道:“此寶如天兵相助,敵軍以為神降!”】
【“我軍士氣大振,望陛下廣造此物!”】
【消息傳回京城,滿朝震驚。】
【內閣首輔溫體仁將神火匣舉在眼前,左看右看,難以置信。】
【“僅憑一盒微光,竟能改寫戰局?這世間竟有如此神奇之物?”】
【戶部尚書則算盤打得劈啪響:“若能用於商路運輸,夜間押運可省三成人力。”】
【“如此一來,賦稅也能增加不少啊!”】
【但反對聲同樣激烈,大理寺卿當堂諫言。】
【“此乃妖術,必亂陰陽!陛下,萬萬不可推廣此物,否則會遭天譴啊!”】
【民間推廣更是遭遇重重阻力。】
【杭州綢緞莊的老板們聯名上書:“神火匣若普及,夜間盜竊更無忌憚!”】
【“我們這些商戶的心血,怕是要毀於一旦!”】
【城隍廟前,玄真道長設壇作法,桃木劍直指蒼天,口中念念有詞。】
【“神火奪天地之明,必遭天罰!凡用此物者,皆會遭報應!”】
【謠言迅速蔓延,有人說神火匣會吸人魂魄。】
【有人稱使用此物會遭雷劈。百姓們人心惶惶,對神火匣避之不及。】
【朱由檢決定親赴杭州。湧金門夜市,寒風凜冽。】
【他手持神火匣躍上高台,龍袍在風中獵獵作響。】
【“各位父老鄉親看好了!這神火匣,絕非妖物!”】
【說罷,他將匣子浸入西湖,水花濺濕蟒紋靴麵。】
【當他甩幹匣子,輕輕一拍,幽藍光芒頓時照亮整個廣場。】
【人群中爆發出陣陣驚呼。】
【賣糖畫的李老漢擠到前排,渾濁的眼睛裏滿是驚訝。】
【“乖乖!俺這攤兒以後能多擺倆時辰了!”】
【“以前天一黑就得收攤,少賺不少錢呢!”】
【一旁的布莊老板娘也連連點頭:“就是就是!”】
【“有了這玩意兒,晚上也能做生意,再也不怕小偷了!”】
【隨著神火匣的普及,大明夜市迎來空前繁榮。】
【南京秦淮河畔,畫舫掛起成排神火匣,倒映在河麵如繁星墜水。】
【歌舞聲徹夜不絕。】
【廣州十三行的洋商們舉著匣子嘖嘖稱奇,爭相訂購。】
【要將這“東方奇物”帶回西洋。】
【更有匠人改良出“信號匣”,紅黃藍三色光成為軍隊新的通訊方式。】
【大大提升了作戰效率。】
【工部統計顯示,神火匣帶動冶鐵、製瓷等行業產值增長四成。】
【鐵匠鋪日夜鍛造匣身,“叮當”的打鐵聲從早到晚不停歇。】
【陶窯主們苦心研究不透光釉料,常常守在窯爐旁幾天幾夜不休息。】
【新興的“匣工”職業應運而生,無數百姓有了謀生的新途徑。】
【茶館裏,說書先生敲著醒木,繪聲繪色地講道。】
【“話說當今聖上,親率能工巧匠,曆經千辛萬苦,造出這照亮乾坤的神火匣。”】
【“此乃天賜寶物,護我大明子民……”】
【台下茶客聽得入神,不時發出陣陣驚歎。】
【孩童們舉著自製的“玩具燈”滿場跑,嘴裏還喊著。】
【“神火匣,照四方,小偷強盜無處藏!”】
【半年後,從北疆到江南,處處流傳著神火匣的故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走南闖北的商隊用它照亮夜路,再也不用擔心迷路和劫匪。】
【獵戶靠它在山林追蹤獵物,收獲比以往多了好幾倍。】
【就連寒窗苦讀的學子,也有了更明亮的夜讀之光。】
【不用再擔心油燈熏黑書頁。】
【一位老秀才有感而發,在詩中寫道。】
【“神火出禁宮,照徹萬民憂。從此長夜白,不羨廣寒秋。”】
【站在重建的正陽門上,朱由檢看著徹夜通明的京城街道。】
【夜市傳來的叫賣聲、孩童的歡笑聲,混著神火匣的微光。】
【編織成一片祥和景象。】
【他握緊腰間玉佩,目光投向遠方。】
【下一個要征服的,或許是那傳說中永不熄滅的“長明燈”。】
【而這場關於光明的革命,早已悄然改變了大明的晝夜。】
【也在百姓心中,點亮了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
洪武位麵
朱元璋看著演示畫麵,沉吟道:“行軍打仗,夜間確實太缺光亮。傳令下去,讓工部收集民間能工巧匠,也試著琢磨類似的照明物件。”
劉伯溫微微皺眉,思忖後道:“陛下,此發明雖好,但涉及化學之物,若製作不慎易生危險。需設立專門工坊,嚴格管控材料與工藝。”
徐達撓撓頭,憨厚地笑:“咱當兵的,夜裏摸黑行軍沒少吃虧。要是真有這便攜燈,以後走山路、搞突襲,可就踏實多了。”
常遇春灌了口酒,點頭道:“是啊!以後給老家修祠堂,夜裏幹活也能亮堂些,省得摸黑摔著人。”
永樂位麵
朱棣盯著神火匣的演示,若有所思:“這東西若用在寶船上,夜間航行和裝卸貨物能方便不少。鄭和,你與工部商議,看看如何改良適配。”
鄭和恭敬道:“陛下聖明。臣以為可增加防水設計,確保在海上也能穩定使用,還可讓番邦技師一同參與研製。”
解縉推了推眼鏡,興奮道:“此發明若能普及,對文教亦有大益。學子們夜間讀書有了好光源,再也不用擔心油燈熏壞書籍。”
姚廣孝雙手合十,平靜道:“器物雖利,還需引導百姓正確使用。建議編寫使用手冊,避免因不當操作引發災禍。”
宣德位麵
朱瞻基放下手中的奏折,道:“京城夜市和漕運確實急需照明改善。楊愛卿,你督促工部,先在官窯試點製作,務必保證安全。”
楊士奇躬身道:“陛下,陶製匣身雖隔熱,但易碎。臣建議嚐試用金屬與皮革結合,增強耐用性。”
於謙神色凝重:“臣在宣府時,將士們夜間巡邏多有不便。若能配備此物,邊疆安防將大大提升。”
楊溥翻著賬本,麵露難色:“隻是大規模製作,螢石等材料消耗巨大,需重新規劃國庫開支。”
嘉靖位麵
朱厚熜把玩著玉佩,漫不經心道:“有點意思。嚴卿,讓嚴世蕃盯著,宮裏修建道觀也能用得上,注意別弄得太危險。”
嚴嵩點頭哈腰:“陛下放心,臣會讓他們謹慎研製。不過民間傳言此物為妖物,需派人引導輿論。”
戚繼光認真道:“末將在薊州,夜間操練和偵查極需照明。若能改良得更輕便,對軍隊戰力提升顯著。”
胡宗憲皺眉道:“東南沿海走私頻繁,這東西若流入黑市,恐生事端,需加強管控。”
隆慶位麵
朱載坖看向張居正:“張先生,這神火匣於國於民都是好事,如何能盡快推廣?”
張居正沉穩道:“陛下,可設立專利鼓勵民間改良,同時在驛站、漕運等官營機構率先使用,以作示範。”
高拱神色嚴肅:“對於阻撓推廣的守舊勢力,必須嚴厲處置,確保新政順利推行。”
王崇古在邊關來信中寫道:“此燈若裝備軍隊,夜戰、夜襲將更有把握,懇請朝廷盡快撥付試用。”
喜歡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請大家收藏:()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