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蒸汽動力漕船
字數:7320 加入書籤
【盛夏,毒辣的日頭炙烤著京杭大運河。】
【通州碼頭一片繁忙景象,卻難掩壓抑的氛圍。】
【堆積如山的漕糧麻袋在烈日下散發著陣陣黴味,纖夫們赤著膀子,皮膚被曬得黝黑發亮,他們弓著背,在監工的皮鞭抽打下,發出一聲聲沉重的號子。】
【朱由檢身著便服,混在人群中,眉頭緊鎖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工部尚書張鳳翼擦著額頭上不斷滾落的汗珠,湊到朱由檢身邊,低聲說道:“陛下,今年漕運已延誤半月有餘。您看這岸邊堆積的糧食,沿途損耗糧食逾五萬石。更糟糕的是,纖夫死傷已有二十餘人。”】
【話音未落,遠處突然傳來一聲淒厲的慘叫。】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名纖夫被突然繃緊的纜繩狠狠拽住,整個人被拖入水中,濺起大片渾濁的水花。】
【周圍的纖夫們一陣騷動,卻無人敢停下手中的活計。】
【朱由檢攥緊拳頭,指甲幾乎掐進掌心,指節因用力而發白:“漕運乃是國之命脈,如今效率如此低下,死傷又如此慘重。明日早朝,無論如何,都必須想出革新的辦法!”】
【次日清晨,奉天殿內,大臣們整齊排列。】
【朱由檢緩步走上龍椅,將手中的漕運奏章重重拍在龍案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每年漕運損耗十萬石糧食,運輸耗時長達兩月有餘!朕問你們,這樣的漕運,如何能夠支撐起國家的運轉?”】
【內閣首輔洪承疇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地說道:“陛下,漕運自千年以來,皆依賴人力和風力。如今若要貿然改變,恐怕會引發諸多亂象。況且,建造新式船隻,必然需要耗費大量的木材、鋼鐵,以目前國庫的狀況,實在難以負擔。”】
【刑部尚書喬允升也向前一步,附和道:“洪大人所言極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子,曆經數百年,自然有其道理。這些所謂的奇技淫巧,隻會擾亂人心,動搖國本,萬不可行啊!”】
【就在此時,工部侍郎宋應星站了出來,他手中拿著一本略顯陳舊的《遠西奇器圖說》,說道:“陛下,微臣曾研究此書,聽聞西洋人有用蒸汽驅動機械的技術。隻是,這技術涉及機械構造、熱學原理,我朝此前從未有過相關嚐試,其中風險,難以預估。”】
【朱由檢目光如炬,直視著宋應星:“再大的風險,難道能大過百姓挨餓受凍?從即日起,成立舟楫監,朕要親自督造新式漕船,就命名為‘水龍驤’!此事不容置疑,諸位務必全力配合!”】
【舟楫監設在龍江船廠,一時間,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紛紛匯聚於此。】
【船廠內,叮叮當當的敲打聲、木材切割聲此起彼伏。】
【朱由檢親臨現場,展開手中的草圖,向眾人說道:“朕設想,以蒸汽為動力,通過葉輪的轉動,推動船隻在水中前行。”】
【老船匠吳大海湊近草圖,仔細端詳了一番,隨後皺著眉頭,連連搖頭:“陛下,這蒸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能推動這偌大的漕船?小人在這造船行摸爬滾打了四十年,從未聽過這般稀奇的說法,實在是讓人難以信服。”】
【傳教士湯若望也走上前來,神色嚴肅地說道:“陛下,蒸汽鍋爐在運行時,內部壓力極大。在歐洲,因控製不當而引發爆炸的事故時有發生。即便是在技術相對成熟的西方,這也是極為危險的嚐試。”】
【朱由檢沉思片刻,說道:“不必爭論,先打造一艘小型模型進行測試。吳大海,你負責挑選最好的木材,打造船身;湯若望,還請你指導工匠們製作鍋爐。一切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有絲毫馬虎。”】
【第一次試驗的日子到了。】
【模型船被緩緩放入水中,周圍圍滿了好奇又緊張的工匠和官員。】
【隨著鍋爐裏的水逐漸燒開,白汽開始噴湧而出,可葉輪卻隻是微微顫動了幾下,便停了下來,模型船在水麵上紋絲不動。】
【朱由檢眉頭緊皺,盯著顫抖的葉輪,問道:“為何不動?究竟是何處出了問題?”】
【鐵匠李鐵急忙上前,仔細檢查了一番,隨後滿頭大汗地回稟:“陛下,蒸汽產生的壓力不足,而且葉輪的材質太軟,根本承受不住動力,這才導致無法正常運轉。”】
【“既然如此,”朱由檢語氣堅決,“立即改用精鋼鍛造葉輪,同時加大鍋爐的尺寸。限你們三日之後,再次進行試驗!”】
【然而,第二次試驗卻遭遇了更大的危機。】
【當鍋爐壓力逐漸升高時,突然傳來“砰”的一聲巨響,鍋爐爆炸了!】
【碎片如雨點般四處飛濺,一名年輕的工匠躲避不及,腿部被嚴重劃傷,頓時鮮血直流,現場亂作一團。】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朝堂之上,禦史們紛紛上書彈劾。】
【朝堂上,禦史大夫鄭三俊手持奏章,言辭激烈地說道:“陛下,此等奇技淫巧,不僅耗費大量錢財,如今還致使工匠受傷,實在是得不償失!望陛下即刻停止這荒謬的嚐試,以免釀成更大的災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由檢麵色冷峻,在朝堂上展示著那名受傷工匠染血的繃帶:“革新之路,哪有不付出代價的?難道眼睜睜看著漕運日益衰敗,百姓繼續在苦難中掙紮,才是正確的選擇?朕心意已決,舟楫監的研發工作,必須繼續,任何人不得阻攔!”】
【研發工作陷入了困境,工匠們的士氣也低落到了極點。】
【朱由檢再次來到船廠,隻見宋應星滿臉疲憊地坐在一堆圖紙之中,雙眼布滿血絲,頭發亂糟糟的。】
【“宋應星,切莫灰心。”朱由檢走上前去,彎腰撿起地上的一張圖紙,“想當年,火器剛傳入我朝時,眾人皆視其為妖物,避之不及。可如今,它卻成為了我們抵禦外敵的重要利器。這蒸汽之術,隻要我們堅持不懈,也一定能夠成功。”】
【宋應星聽後,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站起身來,堅定地說道:“陛下放心,微臣定會全力以赴。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我認為可以對鍋爐的結構進行改良,增加一個安全閥,以此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同時,葉輪的設計也需要重新調整。”】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整個舟楫監沉浸在緊張而又忙碌的研發氛圍中。】
【工匠們日夜趕工,不斷試驗、改進。】
【終於,一艘長達二十丈的蒸汽漕船建造完成。】
【試航的當天,朱由檢早早地來到了現場,岸邊也圍滿了聞訊而來的百姓和官員。】
【隨著鍋爐中蒸汽不斷噴出,巨大的葉輪開始緩緩轉動,漕船也隨之緩緩向前移動,速度越來越快。】
【老船匠吳大海瞪大了眼睛,忍不住驚呼道:“好家夥!這速度,比風帆船快多了!真是不可思議!”】
【周圍的百姓們也紛紛發出陣陣驚歎,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消息傳回京城,滿朝大臣既驚訝又疑惑。】
【戶部尚書畢自嚴經過一番計算後,上奏道:“陛下,若能將此船推廣,漕運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每年可節省白銀數十萬兩,這對國庫而言,可是一大福音啊!”】
【但也有大臣提出擔憂,禮部尚書李騰芳說道:“新式船隻操作複雜,船員們能否熟練掌握?日後的維護費用又該如何解決?”】
【朱由檢果斷下令:“先建造一百艘,投入試運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不要畏縮不前。”】
【然而,新式漕船的推廣並非一帆風順。】
【運河上的纖夫們紛紛聚集起來,進行抗議。】
【他們舉著標語,高喊著口號:“這妖船要是普及了,我們都得餓死!還我生路!”】
【與此同時,民間還流傳著各種謠言,有人說“蒸汽會破壞龍脈,必將給大明帶來災禍”,這使得百姓們對“水龍驤”充滿了恐懼和抵觸。】
【為了消除百姓的疑慮,朱由檢在揚州舉辦公開演示活動,並親自登上“水龍驤”,向眾人解釋道:“大家請看,這艘船無需纖夫拉纖,不懼風雨阻擋,能夠更快地運輸糧食和貨物。而且,那些纖夫兄弟,都可以通過培訓,成為新式船隻的船員,收入不僅不會減少,反而還會增加。”】
【他又指著鍋爐上的安全閥,說道:“我們在設計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安全問題,這絕非什麽妖物,而是能夠造福百姓的利器!”】
【漸漸地,百姓們的態度開始轉變。】
【漕運商人王老板率先試用了“水龍驤”,試用結束後,他滿臉喜色地說道:“以前運貨到京城,至少要一個月時間,現在半個月就能抵達。這生意啊,以後能做得更大更遠了!”】
【纖夫陳三哥也成為了第一批船員,他笑著對周圍人說:“剛開始確實害怕,不敢上船。可現在發現,這船穩當得很,工錢還比以前多不少,真是太好了!”】
【隨著“水龍驤”在運河上越來越多地出現,漕運徹底煥然一新。】
【糧食損耗大幅減少,南北貨物的流通速度明顯加快,商業變得愈發繁榮。】
【船廠周邊,鐵匠鋪、鍋爐廠、零件作坊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無數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更令人驚喜的是,“水龍驤”所運用的蒸汽技術,開始逐漸應用到其他領域。】
【有人嚐試用蒸汽改進礦山的運輸設備,有人研究利用蒸汽帶動紡織機。】
【朱由檢看著各地送來的報告,欣慰地對大臣們說道:“‘水龍驤’僅僅隻是一個開端。朕要讓大明的車船,都如同巨龍一般,在天地間自由馳騁,讓百姓們都能過上富足安樂的日子!”】
【站在紫禁城的城牆上,朱由檢望著運河上穿梭如飛的“水龍驤”,心中滿是感慨。】
【這場漕運的變革,不僅改變了大明的水上交通,更為這個古老的帝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希望。】
……
洪武位麵
朱元璋看著蒸汽漕船的演示,微微點頭:“漕運確實該變變了。傳令下去,讓工部召集老工匠,仔細研究這船的構造,看看咱們能不能造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伯溫皺眉思索:“陛下,此船依賴煤炭與精鐵,大量建造恐影響民生用度。建議先小規模試製,摸清門道再推廣。”
徐達撓撓頭:“這船要是能用在運糧上,以後打仗就不愁糧草跟不上了。我回頭和工匠們聊聊,看怎麽改動能裝更多物資。”
常遇春笑著說:“等咱老家修通運河,也弄幾艘這船,運酒運貨都方便,鄉親們能多賺些錢。”
永樂位麵
朱棣盯著畫麵,若有所思:“比寶船的風力驅動還快,鄭和,你帶些人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用在遠洋航船上。”
鄭和恭敬道:“陛下,此船在海上航行需解決淡水儲備和鍋爐防鏽問題。臣即刻安排人手,與工部一同探討改良方案。”
解縉推了推眼鏡:“這船若成,南北物資流通更快,編纂典籍所需的紙張、墨料運輸也能更及時。”
姚廣孝雙手合十:“新技術推行必有阻力,建議先在官營漕運試用,做出實效後再向民間推廣,減少非議。”
宣德位麵
朱瞻基放下奏折:“漕運損耗太大,這蒸汽船倒是個辦法。楊愛卿,你督促工部,先在京城附近的河道試試,看看實際效果。”
楊士奇躬身道:“陛下,建造此船需大量鋼鐵,臣建議調撥官窯的廢銅料熔煉,節省成本。”
於謙認真道:“邊疆糧草運輸艱難,若這船能適應北方河道,對九邊將士來說是天大的好事,臣願在宣府協助測試。”
楊溥皺眉翻著賬本:“造船、維護、培訓船員都是開銷,得重新核算預算,看看從哪裏調撥銀兩。”
嘉靖位麵
朱厚熜把玩著玉佩:“有點意思。嚴卿,讓嚴世蕃盯著,宮裏要是能用這船運建材,修道觀能快不少。”
嚴嵩點頭:“陛下,此事需謹慎。民間漕幫勢力大,恐會阻撓。臣建議先以皇家需求為由頭,慢慢推進。”
戚繼光上書:“末將在薊州練兵,若戰船能改用蒸汽驅動,機動性大增,倭寇來犯時可快速追擊。”
胡宗憲憂慮道:“東南沿海走私猖獗,這船技術若泄露,被海盜利用就麻煩了,需加強工坊保密。”
隆慶位麵
朱載坖看向張居正:“張先生,這蒸汽船對漕運幫助很大,但朝堂爭議也多,該如何推廣?”
張居正沉穩道:“陛下,可設立專門衙門管理,製定建造標準和運營規範。對願意參與改良的工匠和商戶,給予賦稅優惠。”
高拱神色嚴肅:“對故意阻撓的官員和勢力,必須嚴懲。革新是為了國家,容不得迂腐之見。”
王崇古在邊關來信:“這船若能在黃河流域使用,運糧到九邊就不用怕枯水期,將士們的日子能好過些。”
喜歡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請大家收藏:()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