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灶邊藏影
字數:5477 加入書籤
何雨水盯著周瘸子木箱的夾層,指尖在木板縫上頓了頓。
周瘸子突然把木箱往懷裏攏了攏,拐杖在地上磕出悶響。
丫頭,那照片…… 沒啥看頭。
何雨柱正往爐膛裏添煤,火苗 “騰” 地竄起來,映得他眉頭發亮。
周大爺,有啥不能看的?咱現在都是一家人。
趙小梅把布偶往周瘸子手裏塞,針腳蹭著他的手背。
爹,您不是說要把所有事都告訴梅梅嗎?
周瘸子的喉結滾了滾,終是把照片抽出來,邊角都磨出了毛邊。
這是 1962 年拍的,你爺爺剛把救濟糧送到孤兒院。
何雨水湊近看,照片角落蹲著個穿粗布衣的少年,眉眼像極了孫誌國。
這是……
孫誌國突然從人群後擠進來,手指在照片上抖個不停。
這是我爹!他當年在孤兒院幫廚!
周瘸子的眼睛亮了亮,往孫誌國麵前湊了湊。
你爹是不是總往粥裏撒芝麻?說這樣像星星。
孫誌國點頭如搗蒜,眼淚掉在照片上。
是!我娘說我爹當年救過個小姑娘,給她塞過芝麻糖。
趙小梅突然抓住孫誌國的手腕,布偶上的梔子花蹭著他的袖口。
那糖紙是不是印著灶台?我還留著半張!
兩人往飯館跑時,何雨水摸著照片上的何老栓,突然發現他腰間別著個眼熟的鐵皮盒 —— 跟張師傅藏鏡片的那個一模一樣。
張師傅用拐杖敲了敲木箱,銅煙袋鍋在箱蓋上磕了磕。
這裏麵肯定還有東西。
何雨柱把木箱往案板上一放,拿鐵鉗一撬,箱底 “啪” 地掉出個油布包,裏麵裹著塊沾著麵粉的布巾,上麵繡著 “何記” 兩個字。
這是我奶奶的手藝!何雨水的聲音發顫,我爹說奶奶總用這布巾包饅頭。
周瘸子突然捂住胸口,咳嗽著彎下腰。
當年你奶奶…… 就是用這布巾包著救命錢,給梅梅看的病。
正說著,飯館門被撞開,趙老三戴著手銬闖進來,身後跟著兩個警察。
我要揭發!趙老三的臉漲得通紅,周瘸子當年也倒賣過救濟糧!
周瘸子往地上一坐,拐杖斜斜地靠在腿邊。
是,我倒賣過,但每一分都給孩子治病了。
警察往桌上放了份供詞,鋼筆在紙上劃出沙沙聲。
我們查過了,周老先生當年捐給孤兒院的錢,比倒賣的糧款還多三倍。
趙老三的臉瞬間白了,癱在地上說不出話。
何雨水往他麵前扔了本條例,書頁在風裏翻得嘩嘩響。
誣告陷害也是罪,你自己好好看看。
警察押走趙老三時,他突然回頭喊:我叔的軍功章在我床底下!
趙小梅往醫院跑時,何雨水盯著油布包上的麵粉印,突然發現形狀像個鑰匙孔 —— 跟張師傅那半塊鏡片正好對上。
張師傅把鏡片往布巾上一按,“哢嗒” 一聲,布巾夾層裏掉出個小紙團,上麵寫著串地址:“滬西倉庫,三號貨架”。
何雨柱往爐膛裏添了塊硬煤,火星子濺在地上。
這地址跟周福來菜譜上的一樣!
周瘸子的手抖了抖,突然站起來。
那裏藏著當年的賬本,還有…… 還有你爺爺的勳章。
何雨水把紙團往帆布包裏一塞,往火車站的方向看。
明天再去趟上海,這次得把所有事了了。
夜裏的飯館飄著梅幹菜的香氣,孫誌國正給孩子們講當年的事,說他爹總在灶台邊藏芝麻糖。
何雨水往周瘸子碗裏盛了碗粥,上麵撒著層芝麻。
周叔,您當年為啥不跟我爺爺相認?
周瘸子喝了口粥,眼圈紅了。
我哥說不能連累你們,當年趙德山的人盯著何家呢。
何雨柱往灶台上的鐵皮盒瞥了眼,突然笑了。
現在不怕了,咱有法律當靠山。
第二天到滬西倉庫時,門鎖早就鏽死了。何雨柱抬腳一踹,門板 “哐當” 倒在地上,裏麵堆著些舊麻袋,上麵印著 “軍供” 兩個字。
孫誌國扒開麻袋,突然喊出聲:這裏有個鐵皮箱!
箱子上的鎖跟何雨水的銀鎖正好配對,打開時,裏麵除了賬本,還有枚金燦燦的勳章,上麵刻著 “一級戰鬥英雄”。
這是我爺爺的!何雨水的手停在勳章上,指腹撫過冰冷的字。
周瘸子往箱底摸了摸,掏出個布包,裏麵是綹頭發,用紅繩捆著。
這是梅梅小時候的,我哥說留著總能找到她。
趙小梅突然從外麵跑進來,手裏舉著枚軍功章,跟箱子裏的一模一樣。
爹,這是我叔給的,說跟您的配成對。
周瘸子把兩枚勳章並在一起,突然老淚縱橫。
當年我跟你叔在一個戰壕,他為了救我丟了條腿,我欠他一輩子。
何雨水往賬本上翻,突然指著其中一頁。
這裏記著筆錢,付給 “李記鐵匠鋪” 的,是不是打勳章的?
周瘸子點頭時,倉庫外突然傳來警笛聲,上海紀委的同誌舉著公文包走進來。
周老先生,我們查到趙德山還有個同夥,是當年的糧食局長。
何雨水把賬本往他們手裏遞,指尖在 “周福來” 三個字上停了停。
這裏有他的供詞,說局長當年逼他做假賬。
紀委的同誌往她手裏塞了份文件,鋼筆在落款處敲了敲。
這是平反通知,下周就給周老先生和何老栓同誌召開追悼會。
回去的火車上,何雨水把勳章別在胸前,陽光透過車窗照進來,金光晃得人睜不開眼。
何雨柱往她手裏塞了個熱饅頭,是用梔子花醬抹的。
嚐嚐,周叔教我做的,說你肯定愛吃。
何雨水咬了口,甜香混著芝麻的脆,突然笑了。
哥,咱把飯館改成 “雙勳食堂” 吧,一半掛爺爺的勳章,一半掛周大爺的。
周瘸子往窗外看,梔子花田在風裏晃得像片雪。
再添個灶台,我教孩子們做梅幹菜扣肉。
孫誌國突然湊過來,手裏攥著張紙條。
雨水姐,這是我爹日記裏的,說當年救的小姑娘愛吃帶芝麻的包子。
趙小梅往紙條上看,突然紅了眼眶 —— 上麵的日期,正是她偷拿軍功章那天。
何雨水把紙條夾進賬本,突然覺得所有的事都串在了一起,像灶台上的鐵鍋,兜住了所有的煙火氣。
回到飯館時,張師傅正往牆上釘新牌匾,“雙勳食堂” 四個金字在陽光下亮得耀眼。
孩子們舉著芝麻包湧出來,喊著 “雨水姐姐”,聲音脆得像銀鈴。
何雨水往灶台前站,接過何雨柱遞來的鍋鏟,第一次炒出了梔子花炒肉,香氣漫出老遠。
有個老人拄著拐杖走進來,看著牆上的勳章突然敬禮。
我認識何老栓,當年他給我們送過熱湯!
何雨水往他手裏塞了個熱饅頭,指著靠窗的座位。
您坐,我給您講講他的故事。
老人坐下時,看見周瘸子正往粥裏撒芝麻,突然笑了。
你是周瘸子吧?當年你總往粥裏放梔子花!
周瘸子的手頓了頓,往老人碗裏添了勺湯。
您是…… 李班長?
兩人握著對方的手,眼淚掉在粥碗裏,漾開小小的漣漪。
何雨水望著這一幕,突然覺得灶台邊的煙火氣裏,藏著所有未完的故事。
她舉起鍋鏟往鍋裏撒了把蔥花,香氣漫了滿屋子,像在說:所有的等待,終會開花。
隻是沒人注意,灶膛的灰燼裏,有塊沒燒透的木炭,形狀像把小鑰匙 —— 正好能打開倉庫裏那個沒打開的鐵皮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