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出家修行的男孩
字數:3901 加入書籤
紫菀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徒弟們,輕聲說道:“來,孩子們,試試這些衣服,如果有合身的成品衣物,咱們就直接買下;要是沒有合適的,也沒關係,咱們花錢請人專門為你們量身定製。”說罷,她便拉著徒弟們進了皮衣鋪子。
雖然紫菀會做漢族人的衣服,但是對於藏族人的傳統皮衣製作,紫菀卻是束手無策。思前想後,她決定還是找專業的匠人來操刀更為妥當,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能節省時間。於是,她毫不猶豫地掏錢讓鋪子給剩下的幾人定製皮衣。
就在這時,莫三注意到那對兄弟——桑傑和朗傑正靜靜地站在一旁,目光直直地望向寺廟的方向,仿佛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好奇地走上前去,輕輕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問道:“嘿,小家夥們,你們倆在想些什麽呢?”
聽到莫三的問話,兄弟二人先是對視一眼,隨後你一句我一句地向他講述起那段難忘的經曆。原來,從七歲開始一直到十四歲,他倆一直在寺廟裏出家修行。在這片廣袤而神秘的藏地上,送孩子前往寺廟出家修行,是許多家庭都會慎重考慮並作出的一個重要抉擇。不過,並非每一個男孩都一定要踏上這條道路。一般來說,家長會選擇在孩子 7 歲至 14 歲這個年齡段將其送入寺院,因為大家普遍認為這段時光正是孩子們學習知識與潛心修行的黃金時期。
在藏地,存在著一種獨特的現象——短期出家。一些年輕的男孩出於對佛教教義的好奇與探索,或是想要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解脫塵世的紛擾,會前往寺院學習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一般持續 2 至 5 年不等。在這期間,他們深入了解佛法、參與寺廟中的各種法事活動,並接受嚴格的戒律約束。然而,當這段短暫的修行結束之後,這些男孩往往會重新回歸到世俗生活之中。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長期出家。對於那些真正決心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佛教事業的男孩來說,他們會毅然決然地留在寺院裏,長期學習和修行。這個過程可能長達數年,甚至終其一生都沉浸於佛門清修之中。
不過,即使是長期出家的人也並非完全沒有還俗的情況發生。特別是當一部分男孩逐漸長大成人,擁有了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觀時,他們或許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當初的選擇。有些人會發現,雖然宗教給予了他們心靈上的慰藉,但世俗生活中的種種經曆和挑戰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於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們最終還是選擇告別僧侶生涯,回到塵世之中去追尋別樣的人生道路。
在那寧靜而莊嚴的寺院裏,出家男孩們所接受的學習內容可謂豐富多彩且意義深遠。首先是宗教經典方麵的深入研習,他們不僅要熟練掌握藏文這一古老的文字語言,更要逐字逐句地背誦諸如《般若經》《大藏經》等眾多深奧的佛經。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逐漸領悟佛教的基本教義、嚴格的戒律以及深邃的哲學思想。
除了理論知識的積累,辯經環節更是鍛煉出家男孩們思維能力和口才表達的重要途徑。他們以激烈的辯論形式探討佛教教義中的種種觀點,你來我往之間,邏輯思維得以不斷強化,表達能力也日益精進。
此外,藝術與工藝領域同樣也是出家男孩們學習的重點之一。他們潛心鑽研繪製唐卡的技巧,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神聖的畫麵;精心製作精美的泥塑作品,賦予泥土以靈動的生命;還有那複雜而精妙的堆繡技藝,一針一線都蘊含著無盡的虔誠與專注。
在醫學與天文曆算方麵,部分寺院還會向男孩們傳授珍貴的藏醫、藏藥知識,讓他們了解人體奧秘與自然規律的微妙聯係。同時,天文曆算的學習則幫助他們洞悉星象變化,感知宇宙運行之道。
至於日常修行,更是出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日清晨,清脆的鍾聲喚醒沉睡的心靈,早課準時開始。傍晚時分,伴隨著夕陽餘暉,晚課的誦經聲又在寺院內悠悠回蕩。除此之外,禪修時的靜謐沉思、念經時的心無旁騖,都成為他們磨礪心性、追求內心平靜的重要方式。
當然,想要踏入這座修行之門並非易事。首先,出家須出於男孩自身的完全自願,絕不可有任何強迫之舉。其次,其父母或監護人亦需提供書麵同意書,表示對孩子選擇這條道路的支持與認可。再者,男孩的身體與精神狀態必須保持良好,沒有嚴重的疾病困擾。按照傳統習俗,通常隻有年滿七歲的男孩才有資格踏上這段出家之旅。最後,道德品質的考量亦是關鍵因素,要求男孩無犯罪記錄,並且不存在任何債務糾紛,以確保其心靈純淨無暇,能夠全身心投入到佛法的修習之中。
在古老而神秘的藏族傳統文化裏,家庭中若有男孩選擇出家成為一名僧侶,那將被視作無上的榮耀。這種行為不僅僅代表了個人對於信仰的虔誠追求,更是整個家族積累福報、光宗耀祖的重要途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出家修行,對於藏民來說,無疑是一項極為高尚且神聖的事業。那些投身於宗教修行的人們,他們日夜誦經禮佛,用自己的身心去感悟佛法的真諦,以此為家庭以及世間所有的眾生祈求福祉與安寧。
在廣袤的藏族社會之中,僧侶們因其所肩負的特殊使命和深厚的佛學造詣,備受尊崇,擁有著頗高的社會地位。他們宛如一盞盞明燈,引領著眾人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找到前行的方向;又似一座座巍峨的山峰,以其堅定的信念和慈悲的心腸,給予人們心靈的慰藉與依靠。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對這些精神領袖都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敬仰之情。
莫三和紫菀聽得如癡如醉,沉浸其中。就在這時,紫菀眨巴著靈動的大眼睛,突然好奇地問道:“那你們在寺廟裏學習,是不是得像我們漢人讀書那樣,給寺廟交納所謂的‘束修’呀?”
聽到這個陌生的詞匯,兄弟倆一下子愣住了,麵麵相覷,滿臉疑惑地齊聲反問:“啥叫束修啊?”
紫菀微微一笑,耐心解釋道:“這束修呢,其實就是給夫子的學費啦。咱們漢人啊,自古以來就特別注重尊師重道。如果想要拜某位先生為師,就得先舉行一個莊重的拜師儀式。首先呢,要恭恭敬敬地給師父獻上一杯拜師茶,表示自己的誠意和敬意;然後呢,還得精心準備一份四色拜師禮哦!這裏麵包括了銀錢,可以讓師父買點生活所需之物;再有就是芹菜,寓意勤奮好學;接著是香噴噴的肉,代表著對師父身體健康的關心;最後可不能少了白花花的大米和糧食喲,這樣才能保證師父不餓肚子呀。總之,這些都是用來供養師父,確保他們能夠安心教導學生的呢。”
聽完這番詳細的解說,兄弟倆恍然大悟地點點頭,隨即答道:“原來如此啊!不過我們在寺廟學習可不太一樣呢。我們的父母會親手為我們縫製僧袍,而且還要幫寺廟建造我們居住的僧舍,如果沒有條件建的話,那就隻能去租一間僧舍來住啦。一般來說,規模較大的寺廟倒是會負責我們這些僧侶的日常飲食起居,但也隻是能填飽肚子而已,想要吃得好些,那還是得依靠家裏定期送來一些銀錢支持才行呐。當然啦,有時候也會得到信眾們的慷慨供養。”
說到這兒,兩個男孩子不禁流露出些許窘迫之色,雙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朗傑輕輕地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正因如此,盡管我們在寺廟已經學習了整整七年之久,但最終還是不得不選擇還俗回家。畢竟,家裏實在難以承擔繼續供我們在寺廟修行的費用了,而我們也到了該扛起家庭重擔的時候,需要賺錢養家糊口啦。”
桑傑一臉感激地說道:“咱們可真是運氣好啊!竟然能夠碰到如今這般善良又厲害的師父——小桂師傅。她不僅願意讓我們繼續跟隨她學習這精妙高深的醫術知識,而且分文不取,不收取咱們哪怕一丁點的銀子呢。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幸運呀!像師父和師公這樣無私奉獻、心懷慈悲之人,真可謂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啊!”一旁的莫三也深表讚同地點了點頭,然後語重心長地對著其他幾位徒弟叮囑道:“你們可要牢牢記住師父給予的這份深情厚誼與悉心教導之恩呐!一定要刻苦鑽研醫術,勤加練習,爭取早日學有所成。待到日後出師之時,便能憑借所學去救助更多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們,將師父的這份偉大恩情傳遞下去,發揚光大!”聽到這裏,那幾個徒弟不禁眼眶泛紅,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紛紛用力地點頭,表示一定會銘記師父的恩德,努力學好醫術,不負師父所望。
喜歡花妖小桂請大家收藏:()花妖小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