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魏征被貶倭國,褚遂良接任吏部尚書
字數:4801 加入書籤
“魏愛卿,還有沒有疑問?”
李承乾巴不得魏征提出問題,就讓他當百官的嘴。
不過,他心中已經打定主意,讓魏征去倭國好好改造改造。
反正他也是吃了藥的,一時半會兒死不了。
李承乾終究不是絕情之人,沒想過把魏征給砍了。
不說曾經的師徒之誼,論跡不論心來說,魏征終究對大唐是有大功的,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陛下,臣……無異議了!”
魏征已經無話可說,他能找到的點,都已經拿出來說過了,結果沒有討到半點好處。
“臣附議,新政實乃開萬世之太平!”
房玄齡抓住機會,趕緊站出來大聲吆喝。
接著又提問道:“可是陛下,有一點需要注意,一個政策的推行,有時候都不能完全盡力,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更別說一個製度的改革。
臣請陛下多多考慮,最好以試點開始,逐步推廣開來。
如此一來,也能給人才緩衝時機,避免出現混亂。”
“嗯,房愛卿言之有理!”
李承乾點點頭,微微拍打著龍椅扶手,接著又道:“那就從吐蕃那邊開始吧!
他們並入大唐之後,必然會需要製度改革。
既然如此,不如一步到位。
新製度在吐蕃運行兩到五年之後,確認沒有太大的問題,已經試行成熟,再全大唐推廣,如何?”李承乾反問。
“陛下英明!”房玄齡拜服。
如此做法,的確是最高明的。
吐蕃需要改革,就幹脆一步到位執行新的製度。
同時,就相當於沒有動舊製度利益集團的利益。
再過個三五年,房玄齡也相信,那個時候的李承乾,必將威望無雙。
到那個時候,由於新的製度已經算是普及。
若是沒有問題的話,百官就再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那時候大唐也更加強大,百官就更加沒辦法反抗。
到了那一天,新的製度就必將會平穩地推行下去。
此,對大唐是最好的。
李承乾也想到,吐蕃的製度根本目前還是奴隸製。
一下子給他們改到,對他們來說,公平到極致的新製度,這一波就是純純的收服民心之舉。
能夠讓他們極速適應的同時,也會感恩戴德,更加讚同大唐的統治,這是屬於一舉多得。
“臣也支持!”馬周站出來加了一句。
好家夥,這等於是門下省和尚書省,三省之中兩個部門的最高長官支持了。
百官的目光,落在了岑文本身上。
岑文本自從接任崔仁師的中書侍郎後,基本是處於“隱身”,直接當背景板。
岑文本老神在在,如同什麽都沒感覺到。
百官突然覺得風向不對,這怎麽最高長官不反對呢?
往下原本的六部尚書,就更加別指望了。
至於新的國家電網部王玄策,那是別指望了,純純的李承乾的人。
看來這個新政,是遲早要推行下去了。
魏征眼中的火焰也消失了,老眼中有些渾濁起來。
他知道,自己這下又被李承乾給記恨了。
“魏愛卿,朕實話實說,你的心是好的,你勇於直諫的做法也是對的。
但是,朕也發現,你或許需要開闊一些眼界。
不如,文臣這邊就由你去倭國,看看那些化外蠻夷又是如何行事,可好?”李承乾以商量的語氣說。
語氣看似商量,但百官都明白,魏征也明白,他被貶了!
魏征滿心發苦,卻不敢不答應,隻好站出來道:“臣遵旨!”
“嗯,不過吏部的事情不能放下!
褚遂良,你來暫代吏部尚書,做得好給你轉正。
至於魏愛卿,歸來之後另有他用。”
“嗯?啊?哦……臣,臣遵旨!”
正坐在角落裏記錄的褚遂良,怎麽都沒想到,輪到自己。
本來按照原本的曆史,褚遂良現在本就應該升官了。
可惜李承乾上位之後,根本就沒有管過他,所以他就一直做自己的史官,跟在李承乾屁股後麵記錄他一言一行,平時就做個本該做的隱形人。
如果按曆史上來說,這位也是剛正不阿之人,李世民想要看起居注,想要讓他把有些東西美化一下,他也不給看,也不給美化。
至於曆史上李世民,究竟有沒有改過起居注,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反正在曆史上的這位,最高是走到了房玄齡現在的位置,還成了李世民的托孤大臣。
之後,又深受李治的器重。
最終因為反對廢王立武,遭到掌權後的武則天貶官,但是在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又恢複了他的名譽,甚至還給他追授司空。
同時,他還是唐初的四大書法家之一。
總而言之,這位其實也是有才之人,隻是暫時沒有得到重用而已。
李承乾又道:“至於你自己這個位置,你推薦兩三個來,朕擇其一!”
“是,陛下!”
褚遂良激動壞了,隻能強製平穩心態。
魏征嘴角哆嗦著,終究還是低下頭去。
這一刻,他服軟了。
他心裏也清楚,走到這一步,都是自己作的。
麵對新皇,他還死性不改,這一天是遲早的。
最起碼,按照李承乾的意思,還會‘另有他用’。
如果他還不知足,還想要跳一下的話,隻怕李承乾是真不給他留臉了。
最起碼目前,隻是沒了吏部尚書的官職,別的提都沒提,也就是還有一切照舊。
“諸位愛卿,接下來,可就要輪到春耕了。
官農製度,是一定要實行的,諸位可以做準備了。
除了諸如李勣和魏征這種情況,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有一個算一個,包括朕在內,都得親自去耕作一塊地。
除了年歲太大的,可以由子孫代勞,其他人不可推諉。
諸位愛卿,下朝之後可以做準備了。”
說到這個事情,百官心中又是一苦。
他們之中,可沒人真的種過地呢!
可這件事情,明顯是推脫不掉的,這都已經跟大唐萬年掛鉤了。
遇到這麽個愛找事的皇帝,他們真的很無奈。
“諸位愛卿為何不笑,是天生不愛笑嗎?
別忘了,朕也會親自去耕種。
等朕的皇子們長大了,也得親自耕種,朕不會厚此薄彼的,諸位愛卿可以放心!
這次朝會就說這些吧,各部按部就班的運轉。
李勣和魏征,你們兩個收拾收拾,可以出發了!
過了這個春季,可就得等秋季了。
退朝吧……”
以現在倭國那邊的各種水平,李承乾甚至都不把對方當成敵對勢力,完全是當做野人來對待,根本沒什麽好交代的,該交代的交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