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考公製度的核心,隱性三才結構

字數:4552   加入書籤

A+A-


    正所謂桃李滿天下,自家結苦瓜,這種事情並非是個例。
    而是因為基因傳承這東西,負負不一定得正,正正也不一定得正,正負還是不一定得正,隨機的概念太強了。
    比如後世那些什麽雙博士,結果生出一個班級成績倒數的孩子。
    百官們被李承乾引導著,不由自主想起自家那些苦瓜們。
    那真的是操碎了心,可爛泥就是扶不上牆。
    被李承乾這一說,難道是他們錯了嗎?
    就是這時,又聽李承乾說:“就像那閨閣女子,由於我等男子的天然印象,也由於女子天然體質和思維上的不足。
    於是,整個人文構架,都給女子賦予一種纖弱,溫柔,愛哭等形象。
    然後,從小也如此去教育。
    甚至還有一些深閨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即便是大家小姐,學習最多的也是女戒,再或者就是女紅之類的。
    有人問過,她們願不願意學嗎?
    若真是女子願意的,那為何時不時會冒出一些女文豪,甚至女將軍?
    在如此被動的環境之下,偶爾還能夠冒出一些來,不在乎世人的目光,不在乎一切的女子。
    這足以證明,她們並非是天生就喜歡女紅,也不是天生就喜歡當那溫柔的嬌嬌女。
    當然,不可否認,也有那麽一部分女子,的確屬於那種嬌嬌女,但這是因為其自願。
    又如那科舉,自從朕允許女子考試之後。
    即便她們的試卷總體水平,的確要比男子差一些,但那是沒有受到同等的教育。
    若是受到同等教育,她們真比男子差嗎?
    話說回來,諸位愛卿,為何你們還是不肯放過自己的後人?
    你們當官,你們的後人就必須當官嗎?
    你們位極人臣,你們的後人就必須位極人臣嗎?
    若是做不到,難道就是廢物嗎?”
    李承乾的這一通說教,終於狠狠的衝進了百官的心裏。
    百官有一個算一個,表情都很複雜。
    往日裏,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這些,就覺得天然就該如此。
    甚至於,他們想要子孫更上一層樓。
    就好像某些後世人的父母,自己讀書的時候排名倒數,孩子讀書就要勇爭第一,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總是羨慕人家富二代,為何自己又做不了富一代,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富二代呢?
    人,總是會無限的推卸責任。
    這就跟無限生孩子一樣,越窮越生。
    就是因為總想著,孩子數量多了,總有那麽一個有出息。
    孩子數量多了,總不能全部餓死。
    從根本上,其實都是人的趨吉避凶,推卸責任造成的。
    “諸位愛卿啊,考公製度的確立,就是為了人人都能發揮所長。
    除了最基本的讀書認字,和一定的文化傳承素養,剩下的就是實實在在的格物能力。
    喜歡研究什麽,就考取什麽部門。
    甚至於,自己研究自己的,不需要管他人如何。
    一旦有所成就,高官厚祿,名留青史,隻不過是唾手可得。
    若是能把一道走向極致,就算讓朕這個皇帝,先對其行禮,朕也甘之如飴!”
    百官心神震動,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大餅,哪怕這個大餅是畫出來的。
    “退一萬步說,哪怕依舊高不成低不就,可因為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再怎麽也差不到哪裏去,最起碼混口飯吃沒問題。
    能夠混口飯吃,就有傳承下去的能力。
    有了傳承下去的能力,總有一代能夠重新起來。
    畢竟,他們終究是傳承著優秀的基因。
    反之,強行推他們到不適合自己的位置上,運氣好能夠碌碌無為,一輩子鬱鬱而終。
    運氣不好,抄家滅族,近在眼前!
    孰優孰劣,諸位愛卿可以自行想想。”
    這個考公製度,是未來絕對的趨勢。
    隨著讀書人越來越多,隨著萬道的百花齊放,想要在依靠科舉來選人,想要還是現在這個構架,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說別人,就李承乾自己,隻怕二十四小時不睡覺,都不可能處理完所有的事情。
    分權,讓合適的人在自己的位置上,是必須要做的。
    作為皇帝,隻要抓住最核心的東西,擁有最核心的權利,就足夠了。
    這裏又不得不提一下某個老朱,把什麽都抓在自己手裏,結果就是累死兒子,另一個兒子接手就翻盤,最後甚至徹底成為甩手掌櫃,慢慢的就連核心權利都沒有了。
    不要指望子孫後代,都像是自己一樣勤勞,那是在開玩笑。
    反而不如一開始就把構架弄好,把核心抓在手裏。
    其他的,放任運轉又如何?
    手上有兵權,就不怕有人造反。
    手上有財權,就不怕沒飯吃。
    手上有政權,就不怕百姓被帶歪。
    而這三個權利的核心,都是製衡。
    這個製衡,其實早就存在,就如同刑部無權審理的案子,大理寺可以的審理。
    但大理寺審理的案子,又必須要刑部來審核,這就是最簡單的權力製衡。
    在方方麵麵,都有了這種權力製衡之後。
    皇帝抓住最後的一票肯定權和否定權,就將永遠坐看風雲。
    除非有一天,某個皇帝腦子不清楚,把這種製衡給打破了,主動把自家的身家性命交到了別人手裏。
    否則,就沒有人能夠動得了這種結構。
    因為方方麵麵,都至少是三方構成一個完整的權力結構,三才結構又是最穩固的,誰都不可能和誰徹底聯合起來。
    隻因為人性,就是如此。
    考公製度,其實也是一個三才結構。
    父母之命,自己的想法,擁有的才能,這是三個幾乎無法配合增益的構架。
    父母之命無法約束孩子,自己的想法又不等於是天賦。
    若是完全以自己的想法而行,天賦就可能被浪費。
    若是以天賦而行,想要的東西又可能得不到。
    若是以父母之命而行,想法和天賦都不配合。
    如果遇到非常極端的情況,比如三者都很配合,那也合該在一道上走上巔峰。
    但那種人,最後也會敗退在皇權上。
    而皇權,某種意義上又是底層百姓做主。
    皇權,巔峰臣子,平民百姓,三者又是一個穩固的三才構架。
    總之就是,皇帝有決定權,但又飄不了。
    民眾隨波逐流,但又決定著大勢所向。
    臣子駕馭著萬民,又被皇帝一言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