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炮也能靈活機動

字數:3942   加入書籤

A+A-


    你們雖已走上正途,卻未深究其中奧秘。”杜寒惋惜一聲,手指輕點炮口,“火炮擊發之時,膛內壓力極大,氣流溫度極高,甚至可達三千攝氏度,比我們煉鋼爐還要熾烈!”
    眾人聞言無不驚歎,雖知火炮擊發時膛溫頗高,卻從未想過竟如此驚人。
    “肅靜!”杜寒伸手示意,人群漸次安靜。
    “此時膛內受向外膨脹之力巨大,然此力無法全傳至外層,離內層越遠力越弱,待厚至一定程度,外層幾已感覺不到此力。
    故一味加厚炮壁無濟於事,若僅追求厚重隻會徒增重量,毫無意義。”
    眾人皆麵露驚疑之色,杜寒所言之理徹底顛覆了他們的認知,即便是王函亦難以接受。
    “關鍵非在壁厚,而在緩解內膛負擔,令外層承壓更強。
    因此炮筒層數越多,抗壓能力越強,各層也能更均衡地分攤任務。
    此即為何我要將兩根炮管嵌套的原因……”
    杜寒並未顧及眾人表情,繼續侃侃而談:“我們將冷炮管置入熱炮管之中,外管冷卻時會收縮複原,但內管阻礙其收縮,致使外管緊貼內管。
    因內管存在,外管無法收縮至極限,於是始終處於擴張狀態。”
    杜寒說到這裏時,王函似有所悟:“如此說來,火炮擊發時內管因發熱膨脹,外管隨之緊密包裹內管,雙層炮管便比單層更堅固,是也不是,百戶?”
    “不錯,正是此理。
    看來你悟性極高,若非製炮倒也可惜。”杜寒點頭讚許,又同他打趣起來。
    王函臉上微紅,忙擺手笑道:“豈敢豈敢,百戶取笑,造炮豈如考舉人有用……”
    王函所言極是,確乎正是此意。
    杜寒斂去笑意,複又詳述火炮之理:“發炮之際,燃氣熱力欲令內筒向外脹開,然外筒緊束其身,內筒必待恢複原狀——即未受外筒壓迫之時大小,方能承受張力。
    而外筒本已擴張,此刻需再擴張,則必盡力收縮。
    內外筒相抗張力,如此較同厚之單層炮管堅韌許多。”
    “照此而言,百戶所鑄巨炮雖看似單薄,實則比紅夷炮更為牢固。
    若紅夷炮亦分雙層鑄造,便無需那般厚重。”聽至此處,劉漢亦有所悟,將此炮與紅夷炮相較,論得有條有理。
    “汝所言甚是,確實如此。”杜寒亦讚許劉漢,將其樸實憨厚之貌誇得滿麵紅光。
    良久,劉漢方覺尷尬,尋了個話題轉移方向:
    “百戶,此炮管雖薄,總令人難以安心,何不在表麵加些鐵箍?”
    “劉匠頭,汝此問恰引出另一問題。
    發炮時,膛內壓力漸減,至炮口處最弱,故強化隻應在炮尾。
    且看。”杜寒走到炮尾輕拍之,“此即為何在炮尾另套一粗筒,自頭至尾加箍實屬無益,徒增重量而已。”
    此話一出,杜寒便將諸多明軍火器徹底推翻,劉漢欲辯無詞,因現今新鑄佛朗機炮亦去除了鐵箍,其堅硬度與舊式鐵箍滿布者並無多大差異。
    杜寒科普完畢後,先命人稱量炮車及車之重量,又令劉漢等備一千五百斤生鐵,砸成碎塊放入車中,要對整個炮車係統進行牽引測試。
    萬事皆新,數據盡在紙上,騾子馬匹拉出來跑才知道到底如何。
    不算人數,裝備總重達1.25噸,五人按350公斤計,杜寒估算整套裝備約1.6噸,此重量與拿破侖時期法軍類似車輛相當。
    車與炮相連,炮架兩邊再以兩根鐵架固定,整車組裝完成。
    四匹戰馬套於連接好的車上,形成鉸接式四輪馬車,相較於傳統兩輪馬車,此車一大優勢在於牽引方式不同,無需專用轅馬牽引,還可隨意增減拉車馬匹數量。
    這種火炮的拖曳方式,亦是摩托化普及前諸多軍事強國的標準配置,直至二戰依然沿用,堪稱一種極為成熟的拖曳方法。
    采用這種方式時,輕型火炮通常由4到6匹戰馬拉動,重型火炮則需6至8匹,更龐大的火炮甚至需要超過10匹戰馬來拉動。
    戰車與炮車均可載人,如此一來,恰好能容納一個完整的戰鬥小組。
    一門火炮便構成一支標準作戰單元,牽引火炮的戰馬還能供騎行之用。
    行軍途中,騎兵可騎上自己的戰馬協助拖拽;一旦遭遇敵人,則可迅速解下戰馬投入戰鬥,確實是一舉兩得。
    一位經驗豐富的車夫主動請纓駕駛戰車,五名身強力壯的士兵也穩穩坐在車廂內,至此,一個標準行軍隊形已然成形。
    鑒於這是試運行,杜寒並未安排人在炮車上乘坐,也沒有讓人騎乘牽引戰馬。
    起初稍有波折,由於從未駕馭過此類馬車,車夫一時難以掌控方向,導致四匹戰馬拉著車輛四處亂竄,引得車上車下一片驚呼。
    然而,這位車夫畢竟見多識廣,很快掌握了駕馭技巧,車輛逐漸恢複平穩。
    杜寒躍上戰馬,隨後命令龐宇和王鵬帶領各自的騎兵小隊離開營地,護送炮車展開測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全力衝刺!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進入道路後,杜寒向車夫高聲下令,車夫隨即揮動鞭子,炮車沿著道路飛奔,四匹戰馬踏起陣陣塵土。
    試驗結果令人振奮,炮車在四匹戰馬的牽引下,輕鬆跟上了騎兵的行軍速度,即便以最高速度疾馳,也未明顯落後於戰馬。
    跑了一陣之後,杜寒舉起右手示意大家停下,短暫休整後,他又命令兩名騎兵將自己的戰馬套在炮車上,開始野外拖曳測試。
    野外拖曳試驗也讓杜寒頗為滿意。
    在六匹戰馬的牽引下,普通的溝壑障礙根本不成問題;遇到平坦地形時,同樣能夠快速前行,隻是大炮在顛簸中有些晃動,仿佛隨時可能傾倒。
    不過慢速移動還是毫無問題的。
    休整期間,眾人細致檢查了車輛各處細節,甚至連每一顆螺絲都未遺漏,結果表明,除個別螺絲鬆動外,整體狀況十分理想。
    “太厲害了!我現在終於理解百戶的想法了!”龐宇摸著光潔的炮管,不禁大聲讚歎,“我從沒想過大炮也能像騎兵那樣靈活機動,若是遇上建州兵,直接開炮轟擊,建州兵再凶猛又能怎樣?”
    龐宇拍馬屁的聲音格外響亮,王鵬聽聞自然不甘示弱:
    龐宇,你未曾前往寧遠,不知百戶的過人之處。
    那些西洋人見到百戶,無不心悅誠服,就連那位兵科給事中孫元化,見到百戶也畢恭畢敬,宛如學生一般。
    喜歡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