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湘軍裁軍:朝堂風雲
字數:3659 加入書籤
暫且放下簫有和這裏參禪悟道不提,回到曾家兩兄弟書房談話後的第二天,李鴻章再次來訪。
天京城,滿城將軍府,華燈初上,雕梁畫棟間燈火輝煌。大廳內,一場盛大的酒筵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觥籌交錯之聲不絕於耳,酒香與佳肴的香氣彌漫在每一寸空氣裏。然而,在這熱鬧的表象之下,眾人的交談難免會涉及朝堂上那些波譎雲詭的動靜。
李鴻章輕輕放下手中精致的酒杯,杯中的瓊漿微微蕩漾,他的目光緩緩轉向曾國藩,神色間帶著幾分關切與敬重,語氣也格外溫和:“近日朝堂上傳得沸沸揚揚,說是左宗棠彈劾老師您,不知恩師可有應對之策?” 這聲音不大,卻似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曾國荃聽聞李鴻章的話,手中的動作一頓,原本滿是笑意的臉上閃過一絲緊張,他忙看向自家哥哥,眼中帶著些許愧疚與不安,仿佛在為自己無意間牽扯出的這場風波而自責。
曾國藩卻不慌不忙,臉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緩緩說道:“左宗棠彈劾得好,彈劾得妙啊!” 這話說得雲淡風輕,卻讓眾人摸不著頭腦。
曾國荃一時不知道自己兄長在賣的什麽藥,瞪大了眼睛,滿臉的疑惑,活像丈二和尚 —— 摸不著頭腦:“什麽好,怎麽妙,兄長,少荃,你們打的什麽啞謎?”
曾國藩笑而不語,目光卻轉向李鴻章,那眼神裏仿佛藏著一把尺子,在暗暗考校著他。
李鴻章心領神會,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朝著曾國藩恭敬地拱了拱手,道:“沅甫兄切莫心急,且聽我細細道來,恩師也幫著參詳參詳。” 見曾國藩微微點頭示意,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沅甫兄這場功勞,簡直稱得上是潑天的大功。然而,您可曾想過,功高震主,自古以來便是為官者的大忌。” 說到這裏,他特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眾人,見大家都聽得聚精會神,便繼續道:“此時,恩師麾下悍將如雲,個個勇猛善戰,手中可戰之兵多達十數萬,這等強大的勢力,叫朝廷如何能心安呢?”
曾國荃一聽,急忙辯解道:“我兄弟倆忠心耿耿,日月可鑒,絕無半點異心!” 他的眼神堅定,語氣斬釘截鐵,仿佛在向眾人宣誓著自己的忠誠。
李鴻章卻輕輕搖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話雖如此,可古往今來,誰能擔保不會發生像明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樣的事情呢?” 這話說得意味深長,讓曾國荃聽後不禁有些垂頭喪氣,仿佛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
李鴻章見狀,又連忙安慰道:“沅甫兄莫急,左宗棠這一參劾,看似是一場危機,實則反倒給了老師一個絕佳的機會。”
曾國荃一聽有轉機,立刻抬起頭,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少荃兄休要賣關子了,某是個粗人,實在受不得這般心急。” 他的語氣裏帶著幾分焦急,顯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個所謂的 “機會” 究竟是什麽。
李鴻章再次朝他拱手示意,然後望向曾國藩,自信滿滿地說道:“想必老師已經胸有成竹,心有成算了。”
曾國藩微微點頭,目光轉向曾國荃,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就是我前次叫你準備裁撤士卒的原由啊。”
“恩師這是下了一步丟卒保車的妙棋啊!主動向朝廷示好,消除其戒心。” 李鴻章在一旁補充道,眼中滿是對曾國藩的欽佩。
曾國荃雖心中仍有不甘,但也明白兄長此舉的深意。他想起自己多年來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好不容易才立下這不世之功,可如今卻要如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酸澀。但他也深知,在這風雲變幻、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上,一步不慎,便是萬劫不複的深淵。
曾國藩見曾國荃似懂非懂,便耐心地開口解釋道:“我等身為臣子,自當以朝廷大局為重。如今太平天國已滅,湘軍兵勢過盛,於朝廷而言,猶如芒刺在背,時刻擔憂。若不主動裁軍,必遭猜忌,屆時不僅你我兄弟性命堪憂,整個湘軍上下也將陷入萬劫不複的險境。左宗棠此舉,看似彈劾,實則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讓我們順勢而為。”
曾國荃默默點頭,心中卻在暗自思量:這朝堂之路,往後怕是愈發艱難,步步驚心了。
李鴻章見狀,又接著說道:“恩師所言極是,不過裁軍一事,還需從長計議,深思熟慮。既要讓朝廷看到我們的誠意,又不能寒了湘軍將士的心。”
曾國藩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一絲期許:“少荃,此事你可有何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李鴻章略一思索,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緩緩道:“學生以為,可先挑選一批老弱病殘之卒,給予他們優厚的撫恤,讓他們能安心回鄉務農。如此一來,既能彰顯朝廷的恩澤,如同春日暖陽普照大地,又能削減兵力,減輕朝廷的顧慮。再者,對於那些精銳之士,可挑選部分編入淮軍,由我統領,繼續為朝廷效力,恩師以為如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曾國荃眉頭緊鎖,心中雖對裁軍一事仍有諸多不舍,但也深知兄長與李鴻章所言句句在理,如同重錘敲在心上。他不禁想起湘軍創立之初,自己與曾國藩懷著滿腔熱血,一心隻為保家衛國,抵禦太平軍的侵襲。那時的湘軍,裝備簡陋,人員不足,就像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在風雨中艱難成長。可即便如此,他們憑借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勁頭,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屢立戰功,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如今,十幾年的光陰轉瞬即逝,湘軍已發展成一支擁兵十數萬的強大力量,就像一棵參天大樹,枝葉繁茂。然而,隨著勢力的不斷膨脹,朝廷的猜忌也如烏雲般逐漸籠罩,與日俱增。曾國荃深知,自古以來,功高震主者鮮有善終。遠的如韓信,為劉邦打下大半江山,立下赫赫戰功,卻最終落得個兔死狗烹的悲慘下場;近的如年羹堯,在雍正朝權傾一時,風光無限,可一旦引起皇帝的忌憚,便迅速被削官奪爵,家破人亡,令人唏噓不已。
曾國藩見曾國荃似有感悟,便緩緩開口:“沅甫,你我兄弟能有今日,全賴朝廷的信任與將士們的拚死用命。如今太平雖至,但朝廷根基未穩,內有撚軍作亂,如心頭之患;外有列強環伺,虎視眈眈。我們手握重兵,若不表明心跡,隻會讓朝廷日夜難安,猜忌愈深。一旦君臣離心,湘軍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這是你我都不願見到的。”
曾國荃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兄長,我明白了。隻是這裁軍一事,關乎眾多將士的前程,如同牽一發而動全身,還需妥善安排,切不可寒了他們的心。”
李鴻章在一旁附和道:“沅甫兄所言極是。恩師此前提出挑選老弱病殘之卒予以優厚撫恤,讓其回鄉務農,此乃上策。既能削減兵力,又能讓將士們感受到朝廷的恩澤,如春風拂麵。對於精銳之士,編入淮軍,繼續為朝廷效力,也是個好去處。隻是在執行過程中,需格外注意安撫將士情緒,避免生變,以免功虧一簣。”
曾國藩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少荃,此事就交由你去操辦。你心思縝密,處事周全,考慮問題細致入微,我相信你能辦好。”
李鴻章連忙起身,恭敬地拱手領命:“學生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恩師所托。”曾國荃不想左宗棠在剿滅太平軍餘孽上建功,便將溧水發現一股太平軍餘孽,的情報一並告訴了李鴻章。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