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莫師爺獻策應刺案,馬巡撫傷中思前事
字數:3907 加入書籤
夜色如墨,沉甸甸地壓在湖廣總督府的屋脊之上。不多時,莫師爺腳步匆匆地跨進屋內。甫一踏入,府中的壓抑氛圍便撲麵而來,令他心頭一緊。他趕忙整了整衣衫,恭敬行禮,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大人,聽聞馬新貽,馬巡撫遇刺之事,可是真的?”
官文緩緩抬起眼眸,目光中滿是疲憊與深深的憂慮,好似兩汪被陰霾籠罩的深潭:“千真萬確。如今這局麵,猶如一團亂麻,棘手得很呐。” 旋即,他長歎了一口氣,將今日之事,從馬新貽遇刺的驚變,到後續各方的混亂反應,一五一十細細道來。
莫師爺靜靜聽完,眉頭不自覺地微微皺起,恰似微風拂過湖麵泛起的漣漪。轉瞬之間,他臉上又堆起了笑容,這笑容裏藏著幾分思量。他故意踱步至牛油蠟燭前,輕輕剪去那搖曳的燈花,口中說道:“中堂大人向來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沉穩氣度,今夜卻連盞燈都需老奴代勞,想必是這事兒太過驚人。” 話語落下,他眼角餘光似有若無地悄悄打量著官文的神色,既以這般自謙口吻巧妙化解此刻的尷尬,又借這 “燈” 隱喻當下混沌的局勢,暗暗向官文暗示,需借助外力方能撥開眼前這層迷霧。
官文冷哼了一聲,“哼,這般大事,任誰也難以鎮定自若。” 可說話間,他的目光卻下意識地避開了莫師爺探究的眼神,好似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心思。緊接著,他又是一聲長歎,“我又怎會不明白,可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讓朝廷相信,這絕非咱們治理不力所致呢?”
莫師爺負手踱步,沉吟片刻後說道:“大人,咱們在奏報之時,可著重突出汛地範圍何其廣闊,人員往來流動又極為複雜,著重強調那刺客行事神出鬼沒、隱秘非常,絕非人力輕易就能防範。同時,將咱們過往為維護地方治安所做的諸多努力,詳盡地羅列一番,以此彰顯咱們平日裏的用心。” 官文微微點頭,神色間稍有緩和,“嗯,此計倒也可行。隻是那刺客,若遲遲抓不到,朝廷那邊怕是絕不會善罷甘休。”
莫師爺見狀,不動聲色地繼續說道:“當年肅順公遇刺時,恭親王亦是整夜把玩丹朱印信,憂心忡忡。” 他一邊說著,一邊緊緊端詳著官文發白的指節,故意提及這鹹豐年間的舊案,眼睛緊緊盯著官文,觀察其瞳孔的細微收縮,試圖借此暗測主子心中是否已有應對之策。
官文初聞此言,心下一愣“肅順公並非......”隨即身子猛地微微一震,知其在提醒可能涉及權力鬥爭,手上不自覺地抓緊了扶手,好似要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才開口道:“此一時彼一時,不可一概而論。” 話語雖強硬,可那語氣裏卻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心虛。
莫師爺瞧在眼裏,心中已有了幾分把握。突然,他 “撲通” 一聲跪地,前額重重地磕在冰冷的青磚上,聲音低沉卻帶著幾分篤定:“老奴鬥膽 —— 依奴才看,那刺客敢通名後逃遁,背後必定另有指使!” 此語一出,既巧妙試探了官文對案件線索的掌握程度,又隱隱暗示兩江官場暗流湧動,各方勢力或許早已在暗中布局。
官文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墨,怒喝道:“你這老東西,莫要在此胡言亂語!此事怎會與曾大人牽連上?” 但他慌亂中不自覺拔高的聲調,卻已然暴露了內心的不平靜。
莫師爺心中暗自冷笑,卻仍恭敬地伏在地上,“大人息怒,老奴隻是妄加揣測。但此事關乎重大,實在不得不謹慎思量。”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報朝廷自是咱們的本分,但奴才鬥膽獻上一策 —— 何不先請刑部尚書鄭敦謹‘代為勘驗’此案?”
官文眼中閃過一絲詫異,追問道:鄭敦謹‘?你為何會有此提議?”
莫師爺緩緩起身,躬身說道:“大人有所不知,鄭敦謹‘辦案向以精細縝密著稱,且他與咱們往日也算有些交情。若他來勘驗此案,既能讓朝廷看到大人對此事的十二分重視,又可在暗中周旋,巧妙把控案件走向。如此一來,大人在應對朝廷問責與同僚質疑時,便能多幾分轉圜的餘地。”
官文陷入了沉思,良久,手指在扶手上輕輕敲擊,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似是在權衡利弊。“你這主意…… 倒也有幾分道理。隻是鄭敦謹‘是否願意趟這渾水,還未可知。”
莫師爺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自信:“大人放心,老奴願親自前往京城,麵見鄭大人,曉以利害。憑老奴這張老臉,再加上大人您的赫赫威名,量他鄭敦謹‘也不敢推辭。”
官文目光灼灼地盯著莫師爺,仿佛要將他看穿一般,許久,才緩緩點頭,“好,此事便交予你去辦。務必謹慎行事,切不可出了差錯。”
莫師爺心中一喜,忙再次跪地,聲音堅定:“老奴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人所托。” 言罷,他躬身退下,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待莫師爺離去後,官文靠在太師椅上,緩緩閉上雙眼,陷入了沉思。他心中清楚,這一場圍繞刺馬案展開的權謀棋局,才剛剛拉開序幕……
與此同時,在總督府另一處幽靜的房間內,馬新貽躺在病榻之上,麵色蒼白如紙,強撐著病體。他撫摸著肋下那觸目驚心的刀傷,思緒如脫韁之馬,回憶如潮水般洶湧襲來。
彼時,紫禁城的宮殿內,金碧輝煌。他身著嶄新官服,身姿筆挺卻又滿心敬畏,恭敬地跪在慈禧太後跟前,連大氣都不敢出。慈禧太後端坐在鳳椅之上,那目光仿若能洞察人心,似有若無地掃過他,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馬穀山,此去浙江,你當如何作為?”
馬新貽忙叩頭,額頭重重地磕在冰涼的地磚上,發出沉悶的聲響,朗聲道:“太後聖明,微臣定當殫精竭慮,造福浙江百姓,不負太後所托。”
慈禧太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似有似無的笑意,仿若春日裏微風拂過湖麵的漣漪:“造福百姓自然是應有之義,但這隻是其一。哀家派你去浙江,還有更重要的事。曾國藩手握湘軍,勢力龐大,已然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你在浙江,要給哀家緊緊盯住他。但凡湘軍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速速奏報。”
馬新貽心中一驚,仿若平靜湖麵投入巨石,泛起層層波瀾,卻隻能應道:“是,太後。”
慈禧太後繼續說道:“再者,太平天國雖已覆滅,可那聖庫寶藏卻不知所蹤。有傳言說,湘軍攻克南京後,私吞了這批寶藏。你到浙江後,暗中查訪,務必要將這寶藏下落查個水落石出。一旦找到,那湘軍便再無與朝廷叫板的底氣。”
馬新貽抬起頭,眼神中滿是堅定,仿若燃燒的火焰:“太後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
為了完成太後交付的消除湘係隱患的重任,馬新貽一到浙江便雷厲風行,毫不客氣地投身到削減湘軍勢力的權力遊戲之中。他大刀闊斧地對湘軍進行了大規模的裁撤和整治。上任後,他提出了整頓綠營的計劃,意圖以此替代湘軍、淮軍的勢力。馬新貽積極組建新軍、果斷裁撤湘軍,並對那些不法湘軍進行嚴厲整治,一番舉措下來,湘軍勢力在兩江地區受到了極大的壓製。
以他的聰慧,不難想到刺殺自己的幕後黑手究竟是誰。他輕輕撫摸著肋下的刀傷,心中暗自思忖,如果自己不是湊巧將蕭有和送給自己的玉佩藏在腰間,刺客的那一刀就會直接攪斷自己的內髒。想起蕭有和,馬新貽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愧疚。蕭有和是真心想自己留在太平軍中,甚至不忍加害自己,而自己卻利用蕭有和給的便利條件,不斷造謠,肆意破壞蕭有和在太平軍中的形象。可是各為其主也顧不得許多。
而遠在黃州城的蕭有和,自是不知道馬新貽對自己的這份愧疚。他在安排夜鳶迅速通知李蓉發去調查刺馬案後,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熟知曆史上那個刺客張汶祥,背景極為複雜,原本是太平軍,後來又落草為寇。那麽這起案件背後,必定隱藏著各方勢力的激烈角逐,而太平軍,或許也能從中尋得一線生機,打破當下被清軍圍剿的艱難困境。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