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暗流湧動各方謀,密會初現端倪顯

字數:3522   加入書籤

A+A-


    在京城那幽深的府邸中,恭親王奕欣正背著手,眉頭緊鎖,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書案上,關於馬新貽遇刺以及黃州城陷的密折,被燭火映得光影搖曳。他停下腳步,拿起一份密折,目光凝重地掃過,口中喃喃:“這兩件事接踵而至,背後定有深意,絕不是簡單的巧合。”
    這時,貼身侍衛輕步走進,躬身稟報:“王爺,宮中來人了,是安公公。”
    與此同時,三品太監安德海,人稱安公公,正乘坐著一頂青紗小轎,悠悠地朝著恭親王府而來。在總管太監畢恭畢敬的引領下,安德海不緊不慢地邁出轎門,然後穩步踏入府邸。他頭戴一頂紅絨冬吉服冠,那紅絨在黯淡的光線下依舊鮮豔奪目,仿佛跳動的火焰。領約之上,繡著精美絕倫的金線雲蝠紋,在餘暉的映照下,閃爍著富貴的光芒。腰間懸著的鏤空牙雕荷包,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晃動,發出細微而清脆的聲響。他每一步都邁得穩健,然而那舉手投足間,卻又透著內廷太監特有的陰柔勁兒。
    “安公公駕到 ——” 一聲高亢的唱喏,如同劃破寂靜夜空的一道利箭,瞬間打破了王府的寧靜。安德海在客廳外悠然止步,他嘴角微微上揚,對著迎出府門的恭親王奕欣,輕輕地點了點頭,聲音裏帶著幾分尖細,卻又故作溫和地說道:“王爺安。”
    奕欣看著眼前的安德海,揶揄到:“今兒一早就聽見喜鵲叫,可巧安公公就來了呢。”
    安德海皮笑肉不笑,尖著嗓子道:“王爺說笑了,咱家奉太後懿旨,有要事相商。”
    緊接著,安德海邁著那獨特的小碎步,邊說邊從奕欣身邊走過。
    緩緩踏入正廳。正廳之中,八仙桌穩穩地擺放在中央,周圍的一切布置都透著王府的大氣與奢華。安德海故意放慢腳步,每一步都踏得重重的,讓那腳步聲在空曠的廳堂中不斷回響,仿佛要借此彰顯自己的存在感。他一邊走著,一邊暗暗留意著身後的動靜,直到清晰地聽見身後傳來恭親王奕欣沉穩的靴聲,他才在八仙桌旁站定。
    “宣旨 ——” 安德海扯著嗓子喊了一嗓子,聲音尖銳而悠長,在整個廳堂中回蕩。喊完這一嗓子,他先是清了清嗓子,那動作就像是在刻意製造一種儀式感。隨後,他緩緩展開手中的黃綾詔書,那詔書在他手中輕輕抖動,發出沙沙的聲響。此時,他的站位極為講究,隻見他穩穩地站在居中偏東的位置,麵朝正門,左肩微微向西偏。這樣的站位,既不會直直地逼視著王爺,顯得過於無禮,又恰到好處地保持了傳旨者應有的威嚴。同時,他與八仙桌保持著三尺的距離,也就是一步之遙。這個距離拿捏得十分精準,既能讓詔書的內容清晰地傳入王爺耳中,又巧妙地避免了與接旨者過於親近,從而維護了皇家的威嚴與神秘感。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 安德海猛地拔高了聲調,那聲音就像是唱戲的名角兒在吊嗓子,尖銳而又充滿穿透力。他右手高高地執起詔書,左手則拿著骨扇,虛掩著唇角。隨著那一聲響亮的 “詔曰” 出口,恭親王奕欣毫不猶豫地單膝跪地,動作幹淨利落,前額瞬間觸地,整個過程悄無聲息,盡顯皇家貴胄的風範。
    “朕聞近日畿輔水患,民生多艱。爾身為宗室之首,當體朕憂心。著即刻入宮,至養心殿東暖閣商議賑災事宜。欽此。” 安德海抑揚頓挫地念完詔書,然後緩緩將詔書合攏交給恭親王奕欣。而一塊羊脂暖玉也不留痕跡地落到了安公公的手中,那玉觸手溫潤,安公公心下了然。
    他湊近奕欣,低聲說道:“王爺,那邊傳來消息,湘軍內部近日躁動不安,似有動作。”說完也不待恭親王回答自顧自說“此間事了,咱家回了”
    “多謝公公,奕欣換過朝服,隨後就到”奕欣一邊躬身禮送,一邊微微皺眉,心中暗自思忖:湘軍裁撤後,本應蟄伏,此時異動,難道真與馬新貽遇刺有關?
    當下,他對侍衛吩咐道:“密切關注湘軍動向,一有消息,立刻來報。”
    與此同時,在廬州的一處隱秘山莊內,數位湘軍舊將正圍坐一堂。屋內氣氛壓抑,燭火的微光映照著他們凝重的麵龐。為首的老將猛拍桌子,怒聲道:“馬新貽這狗官,三番五次打壓咱們湘軍,此番遇刺,簡直是老天有眼!不過,咱們也得小心行事,別被朝廷抓住把柄。” 另一位將領附和道:“不錯,那馬新貽也是作死,曾帥已經將咱們劃歸了淮軍他還追著咬!”又一人接口道:“聽聞朝廷已在著手調查,咱們得提前做好應對之策。” 這時,一直沉默的謀士緩緩開口:“依我看,咱們不妨利用這次機會,聯合各方力量,給朝廷施加壓力,爭取恢複湘軍往日的榮光。” 眾人紛紛點頭,屋內商議之聲愈發激烈。
    而在湖北的一座小鎮上,李蓉發帶著夜鳶成員喬裝成普通百姓,悄然潛入。他們在一家酒館內,尋得一處角落坐下。李蓉發目光如炬,掃視著周圍的食客,對身旁的夜鳶低語:“仔細留意眾人的言談,任何與刺馬案相關的線索都別放過。” 此時,鄰桌幾個大漢正喝得麵紅耳赤,其中一人醉醺醺地說道:“聽說那馬新貽,在浙江得罪了不少人,遭此一劫,也是活該。” 另一人壓低聲音:“我可聽說,這事兒背後有大人物指使,說不定牽扯到湘軍呢。” 李蓉發與夜鳶對視一眼,眼中均閃過一絲警惕,他們繼續佯裝喝酒,耳朵卻豎起來,不放過任何一個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湖廣總督府,官文正焦急地等待著莫師爺從京城傳來的消息。他在書房內坐立難安,一會兒走到窗邊,望向京城的方向,一會兒又返回書案,反複查看桌上的公文。這時,師爺匆匆走入,官文急切問道:“如何?鄭敦謹那邊答應了嗎?” 師爺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回道:“大人,鄭大人起初有些猶豫,但經老奴曉以利害,並呈上大人您的親筆書信後,他終於鬆口,答應前來‘代為勘驗’此案。” 官文長舒一口氣,神色稍緩:“如此便好,此事關係重大,切不可出任何差錯。”
    幾日後,鄭敦謹抵達武昌。官文親自出城迎接,將其迎入總督府。一番寒暄後,鄭敦謹正了正神色,說道:“官大人,此次刺馬案,朝廷極為重視,我定當竭盡全力,查明真相。隻是,這案子牽涉甚廣,還望官大人能全力配合。” 官文連忙點頭:“那是自然,鄭大人所需,本督定當全力支持。” 兩人相視一笑,卻各懷心思。
    當晚,鄭敦謹在總督府內的書房中,仔細翻閱著關於刺馬案的卷宗。突然,窗外傳來一陣輕微的響動。他警惕地起身,手握劍柄,緩緩靠近窗戶。就在他準備開窗查看時,一封信從窗外飛了進來,落在書案上。鄭敦謹小心翼翼地打開信封,隻見信上寫道:“欲知刺馬案真相,明日辰時,城外破廟見。” 鄭敦謹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這究竟是何人所為?是陷阱,還是線索?思索良久,他決定赴約,或許,這將是揭開刺馬案神秘麵紗的關鍵一步。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鄭敦謹便帶著兩名親信侍衛,騎馬朝著城外破廟趕去。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是什麽。當他們抵達破廟時,隻見廟門半掩,周圍一片寂靜。鄭敦謹深吸一口氣,拔出佩劍,率先踏入廟內。隻見廟內空無一人,隻有幾尊破敗的佛像在晨光中顯得格外陰森。正當他疑惑之際,一個聲音從佛像背後傳來:“鄭大人,您果然來了。” 隨著聲音,一個身影緩緩走出……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