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民亂起羅山易主 貪官縛百姓稱快
字數:2959 加入書籤
羅山縣對流民的壓榨最終導致了民亂,流民的奮起抗爭,背後有沒有夜鳶的首尾不得而知。不過當地流傳的一首七律可窺一斑。
詩曰:
寒壓羅山雪滿途,流民瑟縮命如荼。
官衙謀算吞災款,士庶周旋議邑圖。
民壯饑寒爭薄俸,撚軍窺伺起雄圖。
貪饕不問蒼生淚,濁浪翻時大廈傾。
總之當日,楊輔清和賴漢英在流民的策應下,兵不血刃取下了羅山縣,捉住了貪贓枉法的陳縣令和錢師爺。陳縣令用來拷逼流民的腳鐐軋板自己享用了一回。
羅山縣被拿下後,楊輔清和賴漢英在城中巡視一周,將陳縣令和錢師爺押至縣衙大堂。此時,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為這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歡呼雀躍。流民們更是激動不已,他們紛紛擠到衙門前,七嘴八舌地向楊輔清和賴漢英訴說著這些年所受的苦難。
楊輔清站在羅山縣的縣衙大堂前,望著身邊熱淚盈眶的百姓,不禁思緒萬千。一方麵他深知這場勝利隻是開始,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麵又不禁為蕭有和的決策而服氣,要打羅山,羅山還真就拿下了。與此同時,關於夜鳶的傳聞仍在百姓間流傳。有人說是夜鳶暗中策劃了一切,也有人認為撚太聯軍能兵不血刃正是順應了民心。但無論如何,這場民亂已讓羅山縣開啟了新的篇章。
夜幕降臨,羅山縣漸漸恢複了平靜。楊輔清和賴漢英在縣衙內商討著接下來的計劃,因為還有一個渡河任務需要賴漢英完成。
他們連夜提審陳縣令和錢師爺,想要得到渡河的有用信息。
楊輔清和賴漢英將陳縣令與錢師爺拖至縣衙大堂,鐵鏈摩擦地麵的刺耳聲劃破夜的寂靜。昏黃燭光下,陳縣令此時隻著一件單衣,錢師爺則瑟縮在角落,兩人臉上都帶著驚恐與不甘。
"羅山縣四麵環山,北臨淮河,向來易守難攻,不知二位是如何謀劃與外界交通的呢?" 楊輔清負手而立,聲音冷冽如刀。
錢師爺眼珠亂轉,嘴皮子動了動,正欲開口,卻被陳縣令狠狠踹了一腳。"你這賤奴,休要胡言亂語!" 陳縣令強撐著威嚴,"本官堂堂朝廷命官,豈會與爾等長毛逆匪同流合汙?"
楊輔清嗤笑一聲,惡狠狠地從懷裏摸出一把匕首,在陳縣令的眼前晃了晃,"大人倒是為朝廷盡忠,隻是這萬貫家財就可惜了。“
賴漢英在一邊翻看著羅山縣的糧草賬冊、驛馬調配。
他的這番舉動到讓陳縣令升起了別樣心思,開口道:“本官觀你應是讀書之人,如若迷途知返本官可以網開一麵。”
“哈哈,你這死到臨頭的貪官,居然還想著拉攏本將軍?”賴漢英冷笑著,將手中賬冊狠狠地摔在地上,紙張如枯葉般四散飛揚。“你那點家財,連買塊豆腐都不夠!”
陳縣令見狀,心中一凜,正欲開口,卻見賴漢英突然起身,大步走到他麵前,壓低聲音道:“不過,本將軍倒有個辦法,能讓你們開口。”
當下他走向錢師爺,說到:“你們兩人中隻有一人能活。”
錢師爺見賴漢英走向自己,下意識的退縮了一下。
賴漢英看在眼裏,繼續道:“陳縣令是朝廷命官,願意為朝廷盡忠,你不同,我給你機會,如實回答了我的問題便可活命。”
錢師爺驚恐萬狀,慌忙跪地磕頭,聲音顫抖道:“將軍饒命,小人願說,願說!” 賴漢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正待要問,沒想到陳縣令突然跪下,朝著賴漢英和楊輔清道:“我是縣尊,我比他了解的事情多,問我,問我!”他終是怕死占了上風。
賴漢英看看兩人的醜態,道:“這樣倒叫本將軍為難了,不如……”聽他這麽一說,不但陳錢兩人著急等著賴漢英說下文,楊輔清也想知道賴漢英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賴漢英將地上散落的賬冊拾起來,道:“我問你們答,誰先答出來誰活命。”
陳縣令聽他這麽一說,心道好,自己有機會,便狠狠地瞪了錢師爺一眼。那意思“我待你不薄,這活命的機會可不要跟我爭。”
錢師爺心道,活命的機會不爭是傻子。
“羅山縣過淮河的渡口在哪裏?”
陳錢兩人異口同聲道:“羅山偏東北方向有一渡口”
“還有什麽地方可過河?”
兩人又異口同聲道:“羅山西北方有一石拱橋可過。”
又問“可有駐軍守衛?”
這回陳縣令搶了先道:“有一營的綠營駐守兩處河道。”
錢師爺急了,叫道:“那領頭的把總是我親家!”
楊輔清和賴漢英對視一眼,一個計劃在心中成型。
為了確認信息的真實性,他們又找了幾個流民詢問。
當得知撚太聯軍要渡過淮河時,一個老者說出了一個消息:”大人,這羅山西北方有一石拱橋可過大軍”這倒是和陳錢兩人的供述相一致。意外的是,老者繼續說他知道一條去那石拱橋的近路,於是,楊輔清和賴漢英一陣合計,便決定由楊輔清帶主力堅守羅山縣,等待蕭有和主力的到來,賴漢英則帶燧發火槍營,在老者的引導下,押著錢師爺去奪石拱橋。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