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非議
字數:7013 加入書籤
整體外觀與當前的單眼火銃相差無幾,但趙準很快注意到許多細微差異。
首先,這張圖上的火銃比臃腫的單眼火銃更為修長纖細,完全沒有傳統長把柄的設計,仿佛完全舍棄了近戰功能。
要知道,當時的火銃雖屬火器,但仍具備一定近戰能力。
那長長的木柄配上粗大的銃身,在戰鬥中可當作鐵錘使用。
不過,趙準仔細觀察後,沒有發現任何火繩的痕跡。
“這種……暫且叫它吧。”
朱瞻基見趙準發呆,稍作停頓後解釋道:
“由於這種放棄了大部分近戰能力,所以槍管也就是銃身被拉長到約兩尺,這樣可以讓射擊距離更遠,精度更高。”
趙準陷入思索,火銃銃身短是為了輕便易攜,近戰也靈活,而這種設計則犧牲了近戰能力,換來了更遠的射程和更高的精準度。
但從火器角度看,這是好事,但如果失去近戰能力,敵人一旦逼近,那就毫無還手之力了。
朱瞻基瞥了眼趙準,接著說:“至於方式,我想用燧石代替火繩,在銃身上安裝兩塊燧石,觸發時直接產生火花點燃。
這樣一來,隻要不濕,哪怕下雨天也能正常使用。”
處所,朱瞻基繪得頗為朦朧,實屬無奈之舉。
朱瞻基雖知曉燧發槍的原理,但具體該如何實施,卻是一頭霧水。
不過慶幸的是,這原理不算複雜,了解之後隻需向工匠解說一番,後續便是工匠們的事了。
趙準起初對這支火銃為何無火繩心存疑慮,聽聞朱瞻基的解釋後才豁然開朗。
隨即眼中一亮道:“殿下睿智,用燧石引火星點燃,如此不僅節省裝彈時長,且無火繩燃燒的過程,即刻便可發射,這般設計,此火銃定然更為便捷實用。”
“嗯,那麽你們可否能製作出這樣的火銃?”
朱瞻基滿懷期待地詢問。
這支燧發槍隱患頗多,許多部分都是朱瞻基東拚西湊而成。
在外觀上,朱瞻基記憶中最清晰的莫過於98k的模樣。
而98k的設計也算不上繁雜,構思起來並非難事。
因此在外觀設計方麵,朱瞻基很大程度借鑒了98k的樣式。
至於觸發方式,則選擇了燧發槍的模式,盡管燧發槍的問題不少,但這也是朱瞻基能力範圍內的極限了。
畢竟燧發槍的名字本身便能讓人理解其中的大致原理,隻需學會用燧石取火即可。
至於更多技術性的東西,那就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範疇。
聽罷趙準沉思片刻,拱手說道:“回稟殿下,應該能夠嚐試。
這種火銃結構並不算複雜,隻是銃身較為棘手,這般長度對銃身的堅固度要求極高,若銃身過於薄弱,引爆時必會炸膛!”
這便是炸膛現象。
朱瞻基對此並未感到意外,即便到了未來,槍械依舊存在炸膛的風險,更何況是現在這個時代。
思索片刻後說道:“此事待會我會讓工部調派幾位製鐵工匠過來,到時候你們再與他們商議,讓他們解決這一難題,若需費用,隻管知會我。”
話畢,朱瞻基轉向昨日帶工匠前來的太監,喚道:
“昌盛!”
太監昌盛原本在一旁候著,聽見朱瞻基召喚,忙快步上前行禮道:“奴才在。”
朱瞻基鄭重其事地說道:“此地以後歸我專用,權且交由你打理。
你需要調配幾名太監與仆婦,專門照料那些工匠的日常生活。
凡工匠所需,都該盡力滿足,若遇難決之事,可直報於我。
我也不會時常巡查此處,若見工匠受委屈、遭苦難,唯你是問!”
昌盛聽罷,先是一怔,欲言又止,見朱瞻基麵色堅決,忙道:“奴才領命!”
工匠們聞聲齊齊俯身謝道:“多謝殿下關懷!”
“好。”
朱瞻基擺擺手,笑著繼續說道:“火器革新一事,全靠諸位。
如今北征在即,若能在戰前完成研製,我會親奏聖上,為諸位請功。”
工匠們精神一振,再次拜謝:“多謝殿下!”
“不必客氣。”
朱瞻基又道:“剛才趙準提及,我朝火器現有弊病頗多,其中尤以某點最為關鍵。
諸位務必設法解決:一者消弭燃放時的煙塵;二者提升威力;再者優化其他方麵,使火器更適於實戰。”
“殿下放心,我等定全力以赴!”
趙準等人連忙應諾。
……
路上,朱瞻基心中滿是對強軍理念的執著:火力為尊,口徑為王,射程為道。
他幻想著朱棣回京後,自己便可徹底卸下監國重任。
到那時,他將不再操心瑣事,可率幼軍遊曆四方,或隨鄭和船隊遠赴歐陸,扼殺所謂文藝複興於萌芽。
亦或是裝備機槍,提前數世紀將草原人變為能歌善舞的族群……
今日對南京而言意義非凡。
南京首條水泥路宣告落成。
從儀鳳門通往長江碼頭的水泥路修建迅速,在周忱以建築公司名義招募眾多民工後,僅耗時兩日便初具規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後續隻需進行養護及細節完善即可。
大約十幾天後,經建築公司勘查,這條路的水泥路麵已滿足基本通行條件。
十二月二十三日,這是建築公司向工部提交工程的最後期限。
按照朱瞻基先前的規定,盡管建築公司名義上歸工部管轄,但實際上卻不受其直接控製。
工部的任務是對建築公司的成果進行檢查驗收,驗收結束後由戶部支付剩餘款項。
看似流程複雜了些,卻使各部門職責劃分得更為清晰。
這幾日天氣不錯,這條道路的修建始終牽動著許多人的眼球。
這條耗費朝廷諸多資源鋪設的道路,有人持樂觀態度,也有人心存疑慮。
由於路麵一直鋪著厚厚的草席,並有告示禁止靠近,加上應天府差役巡查,隻有偶爾透過草席縫隙瞥見一抹平坦的灰白地麵,但具體細節鮮為人知。
當朱瞻基與朱高熾到達時,此處已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
盡管周忱未主動透露消息,但長時間的努力工作還是讓消息走漏了風聲,甚至傳出了朝廷掌握一種類似“凝沙成形”
秘術的傳聞。
儀鳳門外,彩旗飄揚!
為慶祝明朝首條水泥路竣工,朱瞻基特意安排了一場簡單儀式。
儀鳳門前,朱瞻基、朱高熾、夏原吉、金忠、蹇義、周忱等六部主要官員齊聚於此。
連平日深居雞鳴寺的姚廣孝,也坐著一輛樸素的馬車趕來。
朱瞻基與朱高熾站在眾人前方。
今日周忱情緒高漲,自踏入官場以來,從未有哪件事能吸引如此多朝廷要員齊聚。
見到朱瞻基等人到來,他快步上前行禮道:
“臣周忱拜見太子殿下,拜見太孫殿下。”
“周侍郎免禮!”
朱高熾笑著親手扶起周忱,他對這個兒子手下的得力幹將頗為了解,深知周忱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自然地,他對周忱的態度也多了幾分敬重。
他打算中的應天到順天的水泥路,若日後決定建造,仍然需要仰賴這位工部的真正決策者。
因此,在扶起周忱之後,朱高熾笑著指向剛從馬車上下來的姚廣孝,對周忱說道:
“這位是太子少師姚廣孝,你應該聽說過他的名號。
你先前在刑部時,可能沒怎麽見到過,今特意來訪,就是為了水泥路的事。”
朱高熾直接告訴了周忱姚廣孝來訪的目的。
周忱聽了朱高熾的話,趕緊向姚廣孝問好。
姚廣孝見狀,行了個佛禮,笑道:“前幾天,我就聽太子殿下提到了水泥路的事,這些天我私下裏也來了好幾次查看。”
“隻是這裏戒備森嚴,水泥路一直用草墊蓋著,讓我多次白跑一趟。”
朱瞻基聽到姚廣孝的話,有些無奈。
覺得這老和尚有點裝腔作勢。
以姚廣孝現在的身份地位,除了少數幾個地方,整個大明基本都能隨意出入。
更不用說隻是來看水泥路了,報上姓名即可,就算有軍隊阻攔也沒用。
朱瞻基直接對周忱下令:“掀開草墊,進行測試!”
周忱聽了,臉上露出一絲興奮:“是,臣遵命!”
用於修建水泥路的廢石廢料已經清理完畢,整條水泥路兩旁顯得整潔幹淨。
由於時代的緣故,道路兩旁沒有種植綠化樹木或裝飾花草之類的東西,看起來有些單調。
這也是出於安全考量的一種方式,以防有人潛伏行刺!
隨著朱瞻基一聲令下,幾十名工匠主動站出來,合力掀開了草墊。
今天的天氣很好,難得的晴朗溫暖。
陽光下,草墊被掀開後,一條寬達七丈、約二十米的青灰色水泥路立刻展現在眾人眼前。
青灰色的路麵平整光滑,除了特意留下的縫隙外,整體看起來渾然一體,宛如一條青灰色的巨龍,橫跨於儀鳳門與長江碼頭之間。
在朱高熾和姚廣孝的帶領下,一些六部的重要官員以及有地位的大人物也開始上前圍觀。
有人好奇地蹲下身子查看,也有人直接用手觸摸,頓時議論聲四起。
眼前的這條大路,看起來渾然一體,幾乎沒有絲毫縫隙,仿佛是由一塊巨大的青灰色岩石雕琢而成。
這景象讓人心生敬畏。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想要將一塊幾丈長、數丈寬的巨石打磨得如此平滑整齊,所耗費的時間和人力物力簡直難以想象。
更別說,要將這麽多巨石運到一起修建這樣一條路了。
單單是這些石材的開采,就已經是一項極為浩大的工程。
以往,這樣的事情根本沒人會考慮,因為對朝廷來說,這樣的花費完全不劃算,簡直是勞民傷財。
但這條被稱為水泥路的道路呢?
短短幾天內,耗費的工匠和平民又有多少?
盡管有人質疑水泥路的真實性,畢竟將沙子變成石頭聽起來太過神奇,但當草墊揭開,親身感受之後,那些懷疑的聲音便悄然消失了。
朱高熾與姚廣孝蹲在地上,與其他人直接用手觸摸不同,他們從侍衛手中取過一把刀,開始用力砍削水泥路麵。
事實證明,水泥確實名副其實。
即便是最初的水泥,其堅固程度依然令人驚歎。
即使使用鋒利的刀具,也隻能在其表麵留下極淺的痕跡。
喜歡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請大家收藏:()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