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bp機掉河裏了

字數:6287   加入書籤

A+A-


    一
    這周的銷售例會照樣由劉經理主持,雖然沒有正式下文件,但大家都不拒絕他忙前忙後的記錄。他把公司的文件念了一遍,然後銷售員挨個發言,隻有小何沒說話。
    老黃先說了去瑞昌的行程和客戶反饋,主要是缺乏信任度,即使對產品有購買意向,也不敢輕易買進,所以建議公司考慮鋪貨進場的模式。
    劉經理用筆飛快的記錄著大家的發言。
    薑姚說到贛南的位置不及潘陽湖流域,漁網產品的需求則呈現出多樣化,贛江流域的深山淺水,網箱養殖都有豐富的基地,產品需求接近粵北,建議公司考慮產品的多樣性。
    等到劉經理記錄完大家的發言後,再一看,都是大家在對公司建議這樣,建議那樣,感覺公司還沒有製度呢。
    隻有小何像個學生一樣隻靜靜的聽著,一句話不說。劉經理想到小何這趟出門,晚上都要住軍分區招待所說,說隻有這裏才安全。他晚上是安全了,白天還是把錢包丟了。
    劉經理很仔細的記錄下每個人的發言,說是等他跟總公司溝通後再給大家回複。老黃有點失望,覺得很多事情還得等總公司的答複,九江分公司像是個臨時派出機構而已,給一個臨時派出機構提那麽長遠完善的建議,別人都會給他提意見了。
    會後,老黃去了誌平房間裏報銷費用,他不解的問誌平,既然是跑業務,為什麽來分公司來呢?留在總公司,要比分公司條件好太多了。
    誌平沒回答他,現在確實也回答不好。曾經的夢想是仗劍走天涯,現在的親身體驗是自己武功平平,說仗劍就有點搞笑了,這劍最多也就是在公園晨練的老年人玩的那把太極劍吧?
    這一次連鋪貨進場九江公司都不能決定,這裏的業務最多隻能算是信息聯絡員了,哪裏還有談什麽營銷呢?
    在總公的時候,誌平有時參加銷售例會,高總的發言總是一語中的,透徹深刻。把與人相處,當做是一門藝術來對待,既有處變不亂的能力和臨場決斷的智慧,又有運籌帷幄的謀劃。
    談業務能做到如此駕馭,不管結局如何,對這個洽談的過程一定是滿足的。
    當誌平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說出來時,老黃也沉默很久。他說誌平還是書生意氣,太理想化了。
    老黃說他在市冷凍廠做業務許多年了,也了解環巢湖漁網的生產基地,大大小小不下50家的漁網廠,但成規模的也就那麽幾家,環湖能脫穎而出,真的就是像高總宣傳時說的那樣,完全靠能力上來的嗎?
    肯定有當地政府主導的原因,當然政府會參考市場,會把漁網產業放在全國範圍內考量扶持,能振興巢州經濟發展的企業優先扶持。
    誌平第一次在遠離環湖的地方議論高總的成敗得失,而這些話他在總公司時,也隻能自己一個人苦苦思索,沒法說出來的。
    現在聽了老黃這番話,誌平更加覺得老黃說的有道理。他想到在共青城能促膝而談的,隻有薑姚和老黃了,他也漸漸明白許多想法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清晰。
    他對未來的看法不再是熱血衝動,他也將慢慢從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青年變成一個穩健踏實的男人。
    陽光從南麵窗戶照進來,誌平感覺渾身暖融融的。他感覺這是最放鬆的時刻,許多事情說清楚了,哪怕無解,心裏也會痛快。他早已認定馬國興隻是個衣著講究的好麵子之人,幾乎沒有能力。所以他也就從不指望拉破車的老馬能解決什麽問題了,這樣心裏反而不堵。
    老黃拿著本雜誌在認真地看,誌平卻在暖融融的陽光下泛起春困,眼皮抬不起來的困乏,一會竟睡著了。
    二
    次日是自由活動日,該洗的衣服拿出來洗,該買的鞋子上街去添置,周末這一天真的是無拘無束。
    誌平想到王歡給他買的鞋子和衣服還沒怎麽穿,南方的春天已經像初夏一樣熱起來了。自己衣服也不需要買,於是吃完早飯拿了一本《約翰克利斯朵夫》往河邊走去。書裏有王歡留下來的綿軟的字跡,誌平隻坐在河邊,望著王歡寫的字發呆,卻打不起精神,書裏的字,一個也看不下去。
    春天的太陽,照的誌平背後暖烘烘的,像是背了一個火盆,田間地頭是大片的紫雲英,開著燦爛熱烈。扇動著翅膀的小蜜蜂,在花間裏來回穿行,陽光下的萬物生長,在這溫暖的好天氣裏爭分奪秒呢!
    誌平一抬頭,發現劉新兵和老黃兩個人一路邊走邊說的往渡口而來。遠遠的老黃也看見誌平了,便微笑的招呼誌平也逛街去啊,誌平收起書來,跟著兩人往渡口而去。自從世紀大橋通車後那人們都走大橋去街上街購物了,隻有農場附近的老年人會沿著小南河走到渡口,撐船渡過窄窄的河麵,上岸就是共青城了。
    此時是枯水期,河麵瘦下去很多,誌平覺一個助跑撐杆跳就能飛躍過去。
    窄窄的河麵,穿過河道的風卻很大。三人來到河邊的沒見到撐船的老頭,喊了兩聲也沒回應,誌平便提議上船自己撐唄。老黃,劉新兵每次回來撐船,老頭隻是慢悠悠的用竹篙一點,船便離岸了。再一左一右的撐著船,船慢慢往下遊靠去,看起來覺得無比鬆鬆,何況三個男人可都會用力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雖然今天風大點,總能過去的,兩人於是跟著誌平跳上河,解開纜繩。隻見誌平用竹篙往岸上一點,小木船晃晃悠悠的離開了岸。風從河麵遠遠地吹過來,岸邊的青草在微風的撫摸下頻頻點頭。
    老黃心情大好,清唱起一條大河,波浪寬。誌平從水裏拔出竹篙時,清涼的河水順著竹竿滑下來,飛濺到劉經理臉上,劉經理大聲說,慢一點,穩妥一點。
    然而,誌平很興奮,望著藍天白雲下,遠遠的幕阜山也看得清晰,風從遠山來,吹過河麵,吹過兩岸黃燦燦的油菜田,誌平高聲地唱起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啊……
    這是船到河中心,風更大了。誌平感覺船在打轉轉,連忙跑到船尾,用力撐去。也不知是勁小了還是風大了,船還是不走,原地掉過頭來吱吱嘎嘎又掉過頭去,這下三人都急了。
    老黃建議,三人就在船舷靠船頭的位置站穩,因為他每次看到船老大都是站在船舷,並沒有站在船頭或船尾。
    “不對,那是風平浪靜,今天有風,必須站船尾!”誌平反駁道。
    劉經理覺得兩人說的都對,便說都試一遍,看看船走還是不走。然而風吹過來時,不管怎麽用力撐船,船隻是在原地打轉。
    誌平抬頭看看風向,他有點迷糊了,不知風從哪個方向吹來的,怎麽會刮起旋風來了?
    人三都傻了眼,誌平也累的橫著杆子,不想動了,船便順著水流往下行,劉經理連忙讓誌平用竹竿插下去穩住下行的船。誌平用力一把插進河床,可是船並不是停住不動,而是慢慢的繞著竹竿吱吱呀呀的別扭著。
    誌平連忙喊道快來幫忙,不行了,不行了。大家越發慌了,都跑到船頭,船尾又翹了起來,風吹的浪花打過來,濺了一頭一臉的水。
    “媽的,這麽受罪。”老黃不禁罵出聲來,他從誌平手裏接過竹篙,想到每次擺渡的老頭是站在船尾靠船舷的位置。
    他於是直直的站在中間,用竹篙猛力插上,可能是用力過猛,沒插到河床,老黃踉踉蹌蹌的差點掉到河裏,好不容易站穩。
    他也就是這麽一下努力用勁插一杆子時,仿佛明白了什麽,等船平穩時。他叉開雙腿,站在船中間,一下一下的用力劃水,船總算不再順水下行,而是斜著頭慢慢的往對岸靠去。
    終於離岸不遠了,可是上不了岸,船又開始打轉,誌平站在船上看到離岸最近時,就猛地跳上岸去,但船還是被蹬了一腳,搖搖晃晃的朝河中心蕩去。
    “老黃快給我竹篙。”誌平喊道。
    老黃舉起竹篙的時候,岸上的誌平一把拽緊,這時船才終於慢慢的往岸邊靠上,兩人跳下岸,把船拴在石頭上。
    下了船,劉經理說,一身汗了,望著兩人笑,老黃臉上不知是汗水還是河水,滿臉水珠,也在嗬嗬的笑。
    誌平望著風吹過的河麵,隻有一抹細細的水紋,兩岸的野花在陽光下燦爛的開放,一切還是那樣的美好。他真不明白,剛才在河中心那麽驚心動魄。
    劉經理問兩人是不是體驗了一把同舟共濟,誌平和老黃就輕鬆地笑笑。
    忽然跟在後麵老黃說:“哎呀,我的bp機掉水裏了。”
    誌平嚇了一跳,說你趕快好好找一下,沒見到你水東西落水裏啊,又想到剛才在水裏麵手忙腳亂,哪裏還顧得了呼機掉落水裏呢。
    老黃說他今天把衣服換下來了,那個裝bp機的鏈子是拿下來放在床上的,他換了一件幹淨衣服,把bp機放在兜裏,他出門記得非常清楚,還摸了摸呼機的,但現在口袋裏沒有了。
    那就確實是剛才隻顧著撐船,沒有顧及到bp機了。他很掃興的樣子,默默的跟在兩人後麵,他想那隻有以後再買一個了。
    過了半天,劉經理說他會把瑞昌的業務好好的跟總公司匯報一下,讓總公司了解這邊的市場確實很大,而且他說會竭盡全力說服銷售部,打開瑞昌的市場,這又讓老黃感到有些希望。
    誌平趁興說那就有一大筆提成,好買新呼機了。說的三人開心大笑起來,劉經理再一次強調,同舟共濟嘛。
    三
    誌平他們三人從街上回來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剛到二樓辦公室,馬國興從裏麵出來把幾張報銷單據遞給誌平,說小何今天下午辭職回安徽了,這是他車旅費報銷單。
    誌平很驚訝,小何怎麽就不做了呢?馬國興正往樓下食堂去,他一步一個台階慢慢往下晃,用漠然的語氣說,那就是能力有大小唄,優勝劣汰很正常。
    誌平在覺得不服,心想你算是能力最差的了,可也沒見淘汰你啊。
    隻是誌平認為,不管能力大小,在九江公司待不下去都是遺憾。本來公司成立不久,很缺人。跑業務也是以培養為主,他剛出來時不也是跟著老業務員跑嗎?跟薑姚跑,現在跟著老黃跑,也跟劉經理跑。他學會了不同場合不同的溝通方式,或真誠或做作,這些都讓他慢慢學會了去觀察一個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誌平想到上次小何的車旅費丟了,後來誌平要求寫個證明也報銷了,現在想來那次的幫忙讓誌平沒留遺憾。
    那天小何來誌平房間寫證明時,誌平跟他聊了半天,才知道小何原來跟高總不是親戚,隻是小何的母親是高總村裏的姑娘。春節的時候,小何父親就以姑爺的身份去了小何外婆家,一個能說會道的舅舅帶他們去了高總本家那裏。
    小何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也不願複讀,但他想學個技術,去南方的城市找工作。可他父母一直不同意,直到春節時候,想到環湖是本地最大的企業,孩子放在那裏家人也放心。正好春節後江西分公司招人,於是小何才跟著一路過來了。
    他說喜歡出門跑業務,就是要身邊有個人陪他。他也羨慕別人能說會道,即使談不成業務,也把所有的聯係方式保留。
    跑業務的辛苦,他能接受,就是身邊沒人,他感到孤獨不適應。
    誌平心裏覺得,一個高中畢業還是個孩子的小何,能吃苦就很不錯了。至於在外照顧自己的能力,也是慢慢培養的吧。
    即使犯了錯誤,在年輕人身上出現的問題也不算問題啊。他想到小何在食堂吃飯,他總是盛點飯便坐到一邊吃,吃著別人剩下的素菜,他安靜的像是一個陌生人。昨天開會時看到小何也是一聲不吭的坐在旁邊聽別人說這一周的行程和拜訪的客戶。
    他也許在為同事取得的成績鼓掌叫好,也許在心裏為自己即將告別九江公司的集體了,他悲觀自己一事無成。小何最後那次安靜沉默的坐在辦公室的高腳凳上,瘦瘦長長的白臉,那副清冷的麵容讓他難以忘記。
    喜歡青春甜的要命請大家收藏:()青春甜的要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