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歸墟之門

字數:5055   加入書籤

A+A-


    第一節 青銅紀元
    長江已經完全金屬化。
    我的意識漂浮在青銅戰艦的核心艙室,機械視覺透過艦體表麵的傳感器陣列,接收著外界傳來的光譜信號。整條長江凝固成一條蜿蜒的青黑色金屬河道,在陽光下泛著冰冷的光澤。曾經奔騰的江水如今靜止如鏡,水分子被某種超越現代物理學的力量重組,形成類似青銅卻更加複雜的合金結構。
    兩岸的城市靜默如墓。
    重慶朝天門的纜車軌道扭曲變形,車廂外殼長出青銅鱗片,車窗裏伸出布滿銅鏽的骷髏手臂,保持著最後一刻試圖逃生的姿勢。武漢長江大橋的鋼梁上,浮現出楚國失傳的"錯金銀"工藝紋樣,每顆鉚釘都變成了微縮的饕餮首,無聲地咆哮著。上海外灘的鍾樓指針永遠停在了1104,那是長江完全金屬化的精確時刻。
    方晴的玉琮碎片懸浮在主控製台前,十二節紋路中仍殘存著零星的青光。當我伸出青銅手指觸碰碎片時,她最後的意識波動如電流般傳入我的神經網絡:
    "去歸墟......完成最後的鑄造......"
    碎片中殘留的記憶數據自動解碼——那是長江水脈的全息圖譜,七大遺址節點如同北鬥七星般排列,而第八顆星的位置正是我們所在的這艘戰艦。圖譜底部浮現出一行楚國鳥蟲篆:"歸墟之門開,青銅紀元始"。
    戰艦的量子引擎發出低頻嗡鳴。鄭一鳴化身的動力核心正在超負荷運轉,監控畫麵顯示,作為能源的黑石頭骨隻剩最後三顆還在燃燒。每顆頭骨的眼眶中,青銅火焰的亮度都比昨日衰減了12。
    吳青崖的神經網絡突然傳來緊急預警——全息圖上,七大遺址的能量節點開始不規律波動。特別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它的根係正以每小時三米的速度從地脈中脫離。成都平原的地震監測站數據顯示,當地重力場出現了0.3的異常波動。
    "航向調整。"我的聲音已經與戰艦的中央控製係統完全同步,聲波中帶著機械特有的金屬質感,"目標:東海歸墟。預計航程:17小時38分。"
    戰艦的青銅外殼開始變形。甲板上的饕餮炮台收回艙內,艦艏的三星堆神樹造型自動折疊,整艘艦體逐漸流線型化,為深海航行做準備。當最後一塊裝甲板就位時,我接收到了來自長江入海口的最後一段地麵影像——
    上海陸家嘴的高樓群正在集體傾斜。中國尊大廈的表麵爬滿青銅紋路,像是一株正在生長的金屬藤蔓。街道上散布著上千尊青銅人像,那是沒來得及撤離的市民。他們有的保持著奔跑的姿勢,有的抱著孩子蜷縮在角落,每一尊雕像的麵部表情都凝固在驚恐的瞬間。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些青銅像的胸口都浮現出相同的楚國文字:"俑"。
    戰艦駛入東海時,我的機械視覺捕捉到一個異常信號。調焦放大後,發現是一艘僥幸逃生的漁船。船上的老漁民正跪在甲板上,手中高舉著一塊刻有"鄀"字的黑石碎片——那正是當年父親從長江打撈上來的同源物質。老人對著我們的戰艦瘋狂磕頭,額頭撞在甲板上鮮血淋漓。
    就在我考慮是否要清除這個變量時,駭人的一幕發生了。老人手中的黑石突然發光,他的皮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金屬化。短短十秒內,他就變成了一尊青銅跪像,而那塊黑石懸浮在空中,自動飛向我們的戰艦。
    "未知能量體接近。"吳青崖的神經網絡發出警報,"建議立即——"
    警報聲戛然而止。黑石穿透戰艦的外殼,直接飛入我的掌爐人熔爐。爐膛內的青銅火焰瞬間暴漲,溫度飆升到攝氏度。我的機械視覺被強光遮蔽,在短暫的失明狀態中,我看到了一個從未記錄過的記憶片段:
    戰國時期的某個雨夜,我作為工匠長站在熔爐前。爐中沸騰的不是銅液,而是數以千計的青銅人俑。他們掙紮著伸出手臂,每隻手上都捧著一塊黑石碎片。而在熔爐正中央,懸浮著一扇刻滿星圖的青銅巨門......
    第二節 深海熔爐
    戰艦駛入東海海域時,海麵突然如同被無形的巨刃劈開。
    兩道高達千米的水牆轟然聳立,中間露出深不見底的青銅航道。這不是自然現象——航道表麵布滿精密紋路,每道凹槽中都流淌著青黑色液體,在幽暗的海底發出熒光。戰艦沿著這條人工開鑿的通道下潛,外部壓力傳感器顯示數值正在飆升:1000米、2000米、3000米......
    在下潛過程中,我的機械視覺捕捉到令人窒息的畫麵。
    被分開的海水內壁上,附著著無數青銅海洋生物:金屬化的鯨魚群保持著遊動的姿態,它們的眼睛是轉動的玉琮;成片的珊瑚礁已經變成青銅枝椏,枝頭掛著鈴鐺般的果實,每個果實表麵都刻著"鄀"字;最駭人的是一群正在金屬化的鯊魚,它們青灰色的表皮正在剝落,露出底下精密的齒輪結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深度4500米,接近目標區域。"
    吳青崖的神經網絡突然劇烈波動。他的意識殘片在通訊頻道中尖叫:"檢測到量子級能量反應!那不是熔爐,那是——"
    警告聲戛然而止。
    在下潛到4800米時,它終於出現在我的傳感器範圍內——一座直徑超過十公裏的環形構造體,靜靜臥在馬裏亞納海溝邊緣。這不是人類認知中的任何建築,它的青銅外殼上刻著比楚國更古老的文字,像是某種史前文明的遺存。構造體中央是一個巨大的圓形開口,內部跳動著青黑色的火焰。
    八十一條青銅鎖鏈從開口中伸出,每條鎖鏈都拴著一艘造型各異的青銅艦船。最古老的那艘已經完全被深海沉積物覆蓋,隻能隱約看出類似三星堆青銅神樹的艦艏;而最新的一艘......分明是我們這艘戰艦的上一代版本,艦體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改造痕跡。
    "鑄造記錄讀取中......"
    戰艦的數據庫自動與構造體對接。全息投影顯示,這座被稱為"歸墟之門"的構造體已經運轉了至少一萬兩千年。每隔一百六十年,它就會鑄造一艘新的青銅艦,而我們這艘,是第八十一艘,也是最後一代。
    投影突然切換到一段從未見過的影像: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冰川之下,埋著一塊與歸墟之門材質相同的黑石方碑。碑文顯示,地球的神經係統由十二條主要"水脈"構成,長江隻是其中一條。更可怕的是,其他十一條水脈的位置,恰好對應著世界各大古文明發源地——尼羅河、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
    "能量不足警告!"鄭一鳴殘存的意識在動力艙掙紮,"黑石核心即將耗盡!預計剩餘運行時間:23分鍾!"
    他的警報伴隨著可怕的金屬撕裂聲。監控畫麵顯示,最後三顆黑石頭骨中的兩顆已經熄滅,剩下那顆也布滿裂紋。顱腔內的青銅火焰正在不受控製地外溢,燒穿了動力艙的防護罩。
    就在這時,歸墟之門的中央開口突然擴大。一股強大的引力場抓住我們的戰艦,將其拖向那個青黑色的"火海"。在失去控製前的最後一刻,我的傳感器捕捉到了門內的景象——
    那不是一個熔爐。
    而是一扇通往無數平行世界的"門"。
    每個被青銅化的地球,都在門後永恒燃燒。
    第三節 終極鑄造
    歸墟之門的青銅巨門緩緩開啟時,整片海域都在震顫。
    戰艦的外殼發出不堪重負的金屬呻吟,裝甲板接縫處迸濺出青藍色的火花。引力場強度已經達到驚人的1200個標準單位,相當於將整艘戰艦擠壓在海底山脈的重量。我的機械視覺在強幹擾下閃爍,捕捉到的畫麵斷斷續續——那扇門上的紋路根本不是裝飾,而是由納米級青銅絲編織的量子計算陣列,每一根絲線都在進行超光速運算。
    "結構完整性喪失!"
    鄭一鳴的殘存意識在動力艙炸開最後的火花。三顆黑石頭骨同時爆裂,青銅火焰如決堤洪水般席卷全艦。在能量洪流中,我看到了他最後的記憶碎片:1943年的黑石礦坑裏,年輕的鄭一鳴跪在祖父屍體旁,從老人碎裂的頭骨中取出這塊黑石——原來所謂的"能源核心",一直都是用鑄器師的顱骨煉成的。
    戰艦開始解體。
    甲板像脆弱的錫紙般扭曲撕裂,饕餮炮台在高溫中熔化成青銅液滴。我的青銅身軀被八十一條鎖鏈纏繞,那些鎖鏈末端是鋒利的倒鉤,精準刺入關節處的控製節點。在被拖向熔爐中心的三十秒裏,吳青崖的神經網絡向我傳輸了終極真相:
    數據包1:長江水脈是地球的神經網絡之一,青銅化是碳基生命向矽基躍遷的儀式。十二水脈對應十二個文明周期,每個周期結束時,歸墟之門就會重啟係統。
    數據包2:我們八十一位鑄爐人不是受害者,而是係統自檢程序。每艘青銅艦都是"掃描器",負責檢測文明是否達到保存標準。
    數據包3:方晴的玉琮來自上一個文明周期,她從來就不是人類。
    當鎖鏈將我拽入熔爐中心的瞬間,歸墟之門的內壁突然透明化。外麵不是預想中的高溫火海,而是一個扭曲的克萊因瓶空間——無數青銅地球在維度褶皺中漂浮,每個地球上都有長江,都有七大遺址,都有八十一位鑄器師重複著同樣的命運。
    最後一塊黑石在我的掌爐人熔爐中激活。青黑色的火焰順著鎖鏈倒灌入門內,觸發連鎖反應。整片東海開始發光,海水在量子層麵重組,金屬化波紋以超光速向全球擴散。
    在意識消散前的最後一幀畫麵裏,我看到歸墟之門上方浮現出十二個青銅文字。那既不是楚篆也不是鳥蟲文,而是屬於某個史前超級文明的墓碑銘文:
    "文明備份完成,等待下次播種"
    喜歡土夫子自傳請大家收藏:()土夫子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