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萬仙陣圖現漠北 朱棣點兵征韃靼
字數:3812 加入書籤
定場詩
漠北黃沙蔽日昏,陣圖翻湧動乾坤。
截教餘孽施妖法,韃靼胡騎叩玉門。
成祖揮鞭驚四海,道衍遺策護三垣。
仙凡共舉誅魔鉞,留得威名震九垠。
第一折 陣起黃沙:碧遊餘黨聯胡虜
且說永樂二十二年冬,距北海誅仙劍陣破不過三月,漠北草原忽起青黑色妖霧,直撲長城峪關。韃靼大汗阿魯台帳中,忽有截教餘孽靈牙仙、金光聖母踏霧而來,手中托著半幅殘破的 “萬仙陣圖”—— 當年萬仙陣被破時,通天教主以大法力保下的陣圖殘卷,此刻竟以胡虜鮮血祭煉,陣圖上 “截教天威” 四字泛著妖異青光。
“大汗但看,” 靈牙仙怪笑一聲,將陣圖拋向空中,隻見漠北戈壁瞬間化作迷陣,沙礫聚成刀山,狂風卷作劍林,更有幽冥鬼火從地底騰起,隱隱可見閻羅族 “九幽鬼哭幡” 的影子,“此陣借陰山鬼氣、胡騎凶煞為引,便是天兵天將也難破!” 阿魯台撫掌大悅,即刻點兵十萬,揚言要 “踏平應天府,教漢家天子為我牧馬”。
應天府內,朱棣接到邊報時正與法深和尚觀《永樂大典》“武備” 卷,忽見書頁上 “神機營”“火銃陣” 等圖紋隱隱發燙。法深合十歎道:“陛下,截教與閻羅族勾連韃靼,以萬仙陣圖融合胡虜殺劫,分明是要借人間戰火重聚魔威。當年道衍先生曾言,漠北有‘長城護世紋’,需以‘天子氣’與‘軍民意’催動……”
話未說完,宮外忽有金光閃現,闡教懼留孫手持 “捆仙繩” 顯形,繩上係著半截閻羅族 “勾魂令”:“截教與閻羅王共謀,欲以萬仙陣破長城陣紋,貧僧從鬼門關搶得此令,方知陣圖要害在‘陣眼三凶’—— 靈牙仙、金光聖母,還有那藏在陰山背後的閻羅太子!”
第二折 兵臨城下:成祖點兵祭玄甲
朱棣拍案而起,腰間 “玄甲劍” 龍吟不止 —— 此劍乃當年徐達征北時,張三豐以玄武真炁鑄造,劍鞘刻有 “天子守國門” 五字護世紋。他大步走出奉天殿,隻見午門外神機營已列陣,火銃上的 “神火紋” 與《大典》“火器篇” 共鳴,更有鄭和船隊歸來的 “寶船衛” 將士,甲胄上嵌著四海護漕的螺貝紋。
“傳朕旨意!” 朱棣聲如洪鍾,“命丘福為前鋒,領三萬玄甲軍出居庸關;朱能率神機營斷後,攜《武備圖》鎮守陣眼;朕親自祭告太廟,以‘天子氣’穩固長城紋脈!” 言罷取過太廟香火,在《大典》“兵戈” 卷上畫下 “靖難” 戰旗虛影,竟化作金色甲胄覆於全軍之上。
漠北戰場,丘福剛出峪關,便陷入萬仙陣迷霧。但見沙暴中無數骷髏兵湧來,頭頂 “閻羅令” 黑氣騰騰,正是鬼族 “幽冥戰陣”。丘福怒喝一聲,手中 “靖難刀” 劈出,刀光所過之處,《大典》“忠烈傳” 中常遇春、徐達等名將虛影浮現,刀風竟帶 “忠勇” 二字金紋,將骷髏兵震成飛灰。
金光聖母見狀,祭起 “五雷八卦幡”,引動天雷劈向明軍。卻見朱能冷笑,令神機營齊發火銃,火銃口噴出的竟不是鉛彈,而是《大典》“火攻” 卷中的 “神火符”—— 當年陳墨翁改良火器時融入的護世紋脈,此刻化作 “焚魔火”,將五雷八卦幡燒出焦痕。
第三折 陰山鬼哭:道衍遺計破陣眼
法深和尚與懼留孫則率一隊僧兵,繞道陰山尋找閻羅太子。陰山深處,閻羅太子正踞於 “九幽鬼座” 上,以胡虜生魂喂養萬仙陣圖。鬼座周圍,立著二十四麵 “閻羅招魂幡”,每麵幡上都鎖著漢家百姓的生魂,幡角 “生離死別” 四字滴著黑血。
“當年道衍先生早留後手!” 法深展開貝葉經,經上竟畫著當年姚廣孝在陰山布下的 “往生陣”,“胡虜殺劫雖重,卻不知漢家百姓‘思鄉念親’之心,正是破鬼之鑰!” 說罷誦起《護世經》,經文中 “慈母倚門”“妻兒盼歸” 等畫麵化作白光,直撲招魂幡。
懼留孫趁機祭起捆仙繩,繩上忽現 “永樂通寶” 銅錢虛影 —— 當年鄭和下西洋時,銅錢上沾染的萬國民念,此刻化作 “鎮鬼金鏈”,竟將閻羅太子捆在鬼座上。“爾等以生魂為餌,卻不知人間最堅的,是割不斷的血脈情!” 懼留孫大喝,陰山鬼哭之聲驟歇,萬仙陣圖開始崩裂。
第四折 陣破漠北:天子橫刀震八荒
朱棣親率中軍抵達時,萬仙陣已現頹勢。但見靈牙仙仍負隅頑抗,祭起截教 “地烈陣” 旗,引動漠北火山噴發。朱棣冷笑,取出鄭辰所獻的直言笏板,板上 “從諫如流”“護國安民” 八字齊亮,竟化作 “言官金盾”,將火山岩漿反激回陣中。
“截教妖人,可還記得當年萬仙陣之敗?” 朱棣踏劍升空,身後《永樂大典》虛影展開,“人間護世,靠的不是玄功妖法,而是這百萬軍士的忠勇,千萬百姓的祈願!” 話音未落,長城內外的百姓遙相呼應,家家戶戶燃起 “護世燈”,燈光匯聚成 “萬民傘”,罩住整個漠北戰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靈牙仙見陣圖破碎,正要遁走,卻被天空中突然出現的 “定海神針” 虛影定住 —— 正是當年孫悟空借給鄭和的 “鎮海針”,此刻受《大典》“神異誌” 召喚而來。金光聖母欲祭雷火,卻見觀音菩薩踏蓮而至,玉淨瓶中甘露灑下,化作 “慈悲水牆”,將妖雷盡數熄滅。
尾折 青史留名:玄甲歸來護山河
此戰過後,萬仙陣圖殘卷被收入《永樂大典》“陣圖誌”,圖上每一道裂痕都刻著明軍忠魂的名字。韃靼阿魯台大敗而逃,漠北妖霧散盡,長城護世紋脈更勝往昔,連磚石上都隱隱浮現 “天子守國門” 的篆文。
截教碧遊宮內,通天教主望著北方歎息:“吾以陣圖借胡虜殺劫,卻忘了漢家天子‘天子守國門’的執念,比仙陣更堅;百姓‘護土安民’的心願,比天雷更烈。” 閻羅族 retreated 幽冥時,發現 “九幽鬼哭幡” 上竟染了漢家燈火的暖光,幡角 “生離死別” 四字,不知何時變成了 “魂歸故裏”。
應天府內,朱棣大擺慶功宴,席間取過《大典》,在 “漠北之戰” 篇寫下:“朕非好戰,實不得已。護世者,護民也;安民者,安天下也。”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皆感其心,從此 “天子守國門” 的護世紋脈,深深刻入漢家山河。
正是:
萬仙陣起欲吞天,成祖揮師靖漠煙。
莫道胡騎凶煞盛,民心為盾骨為弦。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