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迦葉歸位證大道 佛界傳燈啟新章
字數:2556 加入書籤
【定場詩】
金帚掃盡心頭垢,玉盞傳燈照大千。
功成不戀人間位,道契猶存物外天。
涅盤經演三乘妙,衣缽光含萬法圓。
試看靈山傳印日,一花五葉總關禪!
第一折 證道歸真迦葉去 傳燈授記佛筵開
卻說宣德八年秋,迦葉尊者道衍法相)忽對宣宗言:「老衲塵緣將盡,當返靈山證果。」宣宗驚問:「先生去後,誰為朕掃心垢?」尊者指案頭《永樂大典》笑曰:「陛下但觀此書,三教精華俱在,何愁心鏡不明?」是夜,長陵民心柱突現七彩虹光,尊者沐浴更衣畢,趺坐於地宮「護世殿」,口誦《大般涅盤經》,聲如洪鍾,震得琉璃塔銅鈴齊鳴,空中飄來曼陀羅花雨。
忽見多寶如來金身臨凡,手持「釋迦牟尼佛衣缽」,謂尊者曰:「爾在東土弘三教合一之法,功德圓滿,今當返極樂證『旃檀功德佛』果位。」尊者卻道:「掃心之法未竟,安敢先證菩提?願留一絲真靈,附於『掃心帚』,永鎮民心柱。」言訖,化金光入帚,帚柄忽生蓮花,花瓣上現「功成身退」四字。
第二折 衣缽傳燈明佛統 禪淨合一演真宗
佛界靈山之上,迦葉尊者真身升座七寶蓮台,宣講《大般涅盤經》要旨,重點闡釋「常樂我淨」四德,謂:「東土有王陽明者,倡『心即理』之說,與我佛『即心是佛』妙理相通。今傳衣缽與阿難陀,當以『禪淨合一』為宗,於念佛中參究自心,於坐禪中回向淨土。」說罷,將袈裟授予首座沙彌阿難陀,袈裟上金縷線竟自動織出「三教同源」圖: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化胡為佛,佛說《大乘起信論》融儒道。
第三折 黑衣宰相留餘韻 仁宣之治續新篇
塵世之中,宣宗遵尊者遺訓,重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輔政。三楊皆通佛理,常於文華殿以「掃心」為喻勸諫皇帝:「陛下若以『無欲』為帚,則貪魔自退;以『兼聽』為帚,則疑魔自消。」一日,宣宗見內庫金銀堆積,忽憶尊者「心淨則國土淨」之語,遂下詔減免江南賦稅,開倉賑濟災黎,民間竟有「掃心錢」流傳 —— 百姓將多餘銅錢熔鑄為「淨心佩」,刻「貪嗔癡慢疑,本是心頭塵」偈語。
大報恩寺地宮之中,「掃心帚」每日自動除塵,帚尖常掛露珠,映出姚廣孝晚年影像:或在慶壽寺編修《永樂大典》,或在長陵與成祖論道,或在民間施藥救人。有好事者摹其形於紙上,竟成「掃心符」,貼於門首可驅邪祟,足見民間對其「能前知」的神化想象,一如《明史》所載其「出入帳中,策劃機密」的傳奇色彩。
第四折 三教典籍匯大典 一統華夷示太平
《永樂大典》編成之日,宣宗親至文淵閣翻閱,見其中既有儒家《四書五經》、道家《道德經》注疏,亦有佛教《大藏經》節錄,乃至西洋曆法、蒙古文典籍,不禁歎曰:「先生集古今之大成,真乃『掃心』之大典也!」忽有清風徐來,書頁自動翻至「佛道儒」卷,見姚廣孝所作序言曰:「三教者,一心之異名也。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合之則萬善備,離之則諸惡生。」
是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船隊歸來,隨船有古裏國僧人,言在西洋見有人持「掃心符」禱病,符上竟有梵文「阿彌陀佛」。宣宗聞之,命人將《永樂大典》抄本賜與西洋諸國,又於大報恩寺設「譯經院」,專譯三教典籍,從此「掃心」之法遠播重洋,與當地婆羅門教、伊斯蘭教形成文化互鑒。
第五折 功成身退垂青史 心燈長明照古今
迦葉尊者歸位三載,宣宗夢至靈山,見尊者與釋迦牟尼佛對坐,佛曰:「爾以『掃心』治天下,勝造浮屠千萬。然須知:心垢易掃,國垢難除。」尊者指人間曰:「但看民心柱上血珠盡褪,便知東土已得心淨之法。」宣宗驚醒,急往長陵探視,果見柱身姓名皆放白光,唯有「姚廣孝」三字金光獨盛,如恒星照耀夜空。
後世顧炎武著《日知錄》,論及明初政局曰:「成祖之得天下,道衍之力也;仁宣之治,道衍之教也。其功在社稷,而退隱於佛,真乃大智慧者。」至近代,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亦讚:「姚廣孝之『掃心』理念,實為中國文化融合之典範,其影響遠及東亞儒學圈。」
尾折 佛界傳燈無盡際 人間掃心有來人
卻說阿難陀接衣缽後,遵迦葉遺訓,在東土創立「掃心宗」,以《金剛經》《論語》《道德經》為三經,每月初一舉行「三教共修法會」。其宗壇前立一碑,正麵刻「心淨國土淨」,背麵刻「身安家國安」,碑側浮雕姚廣孝與成祖論道圖、宣宗跪聽掃心圖、鄭和船隊播經圖,以示「出世入世,不二法門」。
正是:
黑衣宰相去無痕,留得心燈照後昆。
三教合流開盛世,功成身退是真尊!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