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後記:世尊開示生活禪 迦葉演揚日用道
字數:3002 加入書籤
【定場詩】
經聲佛號豈為牢?搬柴運水亦坐曹。
單衣破衲心常淨,粗飯黃齏德自高。
語帶春風消戾氣,行如秋月映江皋。
試看靈山傳法後,萬類莊嚴是道場!
第一折 法筵深論修行路 不在蒲團在履端
卻說如來與迦葉尊者答疑已畢,見弟子們眼露明悟之光,知機緣成熟,遂開示「生活禪」要旨。如來輕拂金縷袈裟,指殿中掃地沙彌道:「汝等看,此子掃塵,若心在帚端,念念分明,便是『動中禪』;若心在明日齋飯,塵雖掃,心已亂。」
迦葉尊者接過話頭,展開僧袍補丁 —— 每一塊補丁竟化作不同場景:有沙彌在廚房揉麵,麵團中顯「心包太虛」四字;有比丘在田間插秧,倒影裏現「即心是佛」之象;更有菩薩行者在市井中算卦,卦攤上寫「因果如秤」。
第二折 搬柴運水皆妙道 吃飯穿衣盡福田
「修行何須遠求?」迦葉尊者指殿外挑水僧,「肩擔萬桶水,心無半點波,此乃『平常心是道』。昔年趙州從諗禪師,有人問『如何是道』,答曰『平常心是道』;問『可趣向否』,答曰『擬議即乖』。」
如來以「拈花指」點地,地麵浮現「日用修行十二則」:
晨盥:洗麵時觀水滌塵,願洗盡眾生心垢;
晨課:誦經時聲如洪鍾,令法音遠播十方;
早餐:食粥時念「粥有十利」,知粒粒皆辛苦;
灑掃:掃地時作「掃心」想,塵去心清兩無礙;
講經:說法時觀聽眾根器,因病與藥巧施為;
勞作:劈柴時思「截斷無明」,搬石時念「累土成山」;
用餐:過堂時持「食存五觀」,不挑精粗不貪多;
散步:經行時覺「步步蓮花」,心與足履兩相隨;
待客:奉茶時懷「恭敬心」,茶盞中現「如來境」;
盥手:洗手時悟「身非我有」,水過無痕性本空;
熄燈:滅燭時觀「生滅如露」,照破無明暗夜中;
入眠:臨睡時省「一日三問」,善惡功過自裁量。
第三折 語默動靜皆法性 行住坐臥盡真如
有沙彌撓頭問:「弟子劈柴常傷手,如何修心?」迦葉尊者笑指其手:「傷手是果,心浮是因。當如庖丁解牛,以無厚入有間。」言畢,袖中飛出「解牛圖」,圖中庖丁刀行若舞,牛骨自動分離,竟無一絲血腥。
又有比丘問:「與同門爭水瓢,起了嗔心,如何對治?」如來道:「爭瓢時,觀此瓢是『假名有』,嗔心是『因緣生』。當念『同參是佛子,供水為眾生』,自然心平氣和。」
第四折 慈悲喜舍從心起 細行微言作筏航
迦葉尊者取出「六波羅蜜」手環,分予弟子:「此環刻『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字,每字對應一種日用修行:
見乞兒施錢,是『布施波羅蜜』;
遇惡語不還,是『忍辱波羅蜜』;
洗碗時無厭,是『精進波羅蜜』;
被誤解不辯,是『禪定波羅蜜』;
知諸法無常,是『般若波羅蜜』。」
如來補充道:「昔我在忉利天為母說法,令目犍連尊者在人間行『盂蘭盆供』。此供非為求福,乃教世人於孝親中修慈悲,於飲食中觀無常。」
第五折 法會圓融垂後範 千門萬戶透禪機
講課終了,如來與迦葉尊者率弟子行「普賢行願」:繞殿三匝,每步誦「眾生無邊誓願度」,以掃帚輕點殿角蛛網,謂「不傷小蟲命,方見大悲心」。行願沙彌阿難陀)忽悟,從懷中取出長安乞兒所贈半塊餅乾,分成百份,分給空中飛鳥。
是夜,佛界弟子皆依「日用修行十二則」行事。有沙彌洗碗時,見碗底映月,忽然開悟;有比丘喂馬時,見馬汗如雨,念「眾生皆苦」,竟淚濕衣襟;更有菩薩行者在 arket 中,以「八正道」為商賈算帳,勸其「童叟無欺」。
尾折 從來大道無多子 不在深山在市朝
百年後,此「生活禪」傳遍東土,衍生出「農禪並重」的百丈清規、「禪茶一味」的徑山茶禮。王陽明龍場悟道時,曾見山民背柴過溪,忽憶佛界「搬柴運水」之說,遂悟「事上磨煉」之理。至現代,更有「人間佛教」提倡「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與佛界「生活禪」遙相呼應。
行願沙彌阿難陀)後來成為「掃心宗」祖師,其《行願日記》中寫道:「初入佛界,求大法於經卷;後走紅塵,覓真機於市井。方知慈悲是飯裏鹽,智慧是衣中棉,修行是腳下路,步步皆蓮。」
正是:
不向靈山求法華,且於廚房種蓮花。
禪機盡在尋常事,悟得時人勝出家!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